中图分类号:K56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529(2000)03—0116—06 经过漫长黑暗的中世纪,15、16世纪人类开始走向光明。这一时期发生了一系列改变世界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滥觞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此时在欧洲广为传播,它给沉闷的欧洲吹来了一缕清新之风;接踵而来的是地理大发现,它使原先处于隔绝状态的新大陆进入了欧洲人的视野;与前二者相偕而至的是宗教改革,在一片反对罗马教廷的怒涛声中,以教皇为首的天主教会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也正是由于这种种巨变,使得15、16世纪在人类历史上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在以上这多重因素的影响下,英国这一时期也产生了重大变化,对于其间英国在政治、经济、外交和海外扩张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国内学者已经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然而,对于这一时期英国的社会生活尤其是文化娱乐活动的研究却付之阙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们对这一时期的英国的整体把握。有鉴于此,笔者将在本文中对15、16世纪的英国文化娱乐活动作一系统考察,重现这一时期英国人文化娱乐活动的原貌,并揭示当时多重历史因素对其所造成的影响。由于15、16世纪前后的英国主要处于都铎王朝的统治之下,因而为了研究的便利,我们将直接考察英国都铎时期的文化娱乐活动。不过,由于国内同类研究尚不多见,而国外这方面的资料也相对零散,因而本文将以实证工作为主体,即主要梳理各种史料,回复都铎时期各种文化娱乐活动的原貌,自然,在这种实证研究中我们也将不可避免地对这些活动作出评价。此外,由于文化娱乐活动包容甚广,因而我们在研究中只能重点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活动来加以考察。 一、复活“人性”的戏剧 在中世纪,教会实行的是虚伪的禁欲主义,因此上演的戏剧也基本上是进行宗教说教的奇迹剧(miracleplay )和道德剧(moralityplay)。但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戏剧舞台逐渐开始产生变化,正如都铎时期的著名史学家斯托所说:“这些舞台剧被后来的悲剧、喜剧、幕间插剧、历史剧所取代。”[1]奇迹剧、道德剧被取代是必然的,因为虽然它们富丽堂皇,变化多端,但万变不离其宗,总是在表现上帝的“全知全能”,充满了说教意味,而其中晦涩的比喻、连篇的废话更是令人生厌,因此“如何把乏味呆板的道德剧转化为多变化的、生动活泼的伊丽莎白时代的戏剧,需要另一个世纪的尝试和创造。”[2] 随着资产阶级的兴起和人文主义的传播,观众和戏剧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观众“具有欢迎演出爱情故事的情绪,想要小丑与国王在一起演出的强烈幽默感,喜欢修辞的浮夸作风,欣赏暴力演出的蓬勃精力”;[3] 而剧作家也迎合人们的口味写出了一些前所未有的人文主义戏剧。到16世纪中后期,人文主义戏剧空前繁荣起来。以马洛为代表的一批剧作家拉开了英国戏剧黄金时代的大幕,他们的戏剧反映了时代精神,其代表作既有反映资产阶级追求财富的《马尔他岛的犹太人》,也有反对蒙昧、提倡理性的《浮士德》。人文主义戏剧的集大成者是莎士比亚,他在自己的30多部作品中歌颂了爱情自由,褒扬了爱国、正义和理性。他的戏剧无论取材于现实还是历史,都能适应时代风格作出全新的表述和诠释,因此也深深地吸引了观众。 都铎时期戏剧的繁荣只是一个方面,这并不能掩盖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坎坷境遇。1576年以前,英国还没有一家永久性剧院,每当演出时都要搭临时戏台,演员也是东拼西凑,次要角色就由一些市民或乡民扮演。在剧团四处流动时,“尽管这些流浪演员的演出并不完美”,“但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在乡村到处都有观众。”[4]不过, 当时由于圈地运动使流民很多,政府对流民的态度非常严厉,对流动剧团也同样忌讳,如果剧团不能得到保护就很有可能被取缔,好在许多权贵甚至王室成员都喜欢看戏,因而愿意充当庇护人的角色。然而,反对之声也总是不绝于耳,这主要来自于城市政府和清教徒。政府认为演出会破坏城市秩序,导致人们游手好闲甚至传播黑死病,但由于剧团受到权贵的庇护,城市政府也不轻易招惹是非。1576年,伯比奇建立了英国第一家永久性剧院,正是为了免受城市干涉,它刚好建在伦敦城界之外。而清教徒的反对则主要来自道义方面,他们认为演员是懒散堕落的传播者,是“嗡嗡叫的雄蜂”,“是口是心非的人”。 都铎时期的剧院没有屋顶,只有一个楼筒,在楼筒的内壁建有几层楼座,富有的观众花3便士在楼座观看,而没有钱的人则花1便士围住舞台的前面和两边欣赏凶杀、强奸、打斗、恋爱和幽默剧表演。舞台的背面是后台,后台用来换装或者操纵各种道具、机关。每逢演出,剧院吹起号角,男女老幼便熙熙攘攘地涌向剧院,有些人甚至会逃避礼拜跑到戏院里找快乐。当时也有相当多的妇女去看戏,虽然教会宣称男女混杂会引起诱惑,但仍然阻挡不住她们。她们甚至像男人一样一边看戏一边抽烟斗,对此教会尤其愤怒。但正是这些热情的观众给戏剧注入了活力,到1595年,仅伦敦的剧院每周就可吸引1.5万名观众。 有观察者说:“就这一时期的滑稽演员和舞台演员而言,他们的前辈是贫穷而无知的。”[5]确实,在当时,演员无论是才艺还是财富都已今非昔比, 伯比奇、莎士比亚等都成了戏院老板,甚至经常出入于豪门或宫廷之中。 英国戏剧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中的繁荣是有其深层原因的,概括起来说,一方面是因为人们深埋了很久的“人性”开始复苏,一旦去除去了心灵上的束缚和障碍,人们自然会勇于追求刺激与快乐;另一方面,当时的英国随着经济的发展,海外贸易的扩大,其国家总体来说较为富足,这使得人们有可能拿出钱来享受生活。 二、欢乐的英国——音乐及舞蹈 埃尔顿勋爵在研究都铎王朝史时曾说过:“比绘画甚至是建筑艺术更杰出的是音乐的发展。”[6]事实也确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