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K712.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0559 —8095(2000)02—0069—07 1992年,美国第二大城市洛杉矶发生了一场大骚乱。这次骚乱是因为法庭判决殴打黑人青年罗德尼·金的四名警察无罪释放而引发的。骚乱的发动者是黑人,斗争的矛头直接指向偏袒白人的司法机关和压迫黑人的社会制度。然而,无论是参加骚乱的人数还是在骚乱中被捕的人数,最多的不是黑人,而是讲西班牙语的拉美裔,此外,在骚乱中遭受损失最大的不是白人,而是韩国裔。此次骚乱从萌发到结束,前后13个月,其规模之大,波及范围之广,死伤人数和造成的财产损失之惊人,社会性影响之大,都是美国城市史上前所未有的。它使洛杉矶这座向来以民族多样性和因其在20世纪迅速崛起使市民感到骄傲的西部大都市,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多民族冲突的场所”。洛杉矶这样一个充满活力的大都市为何爆发了20世纪美国城市史上最大的一次骚乱?其深刻的历史和社会根源何在?本文将从中心城市的贫困化、日益复杂的民族关系、不公正的社会司法、新闻媒体的作用几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心城市的贫困化 自19世纪80年代美国南太平洋铁路建成之后,洛杉矶的社会经济经历了快速、持续的发展,成为美国西部经济发展的龙头。本世纪初成为西海岸第二大城市,30年代成为美国第四大城市,1990年一举变成美国第二大城市。对个人而言,城市的发展孕育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为那些雄心勃勃者创造了广阔的社会空间。也正因为如此,洛杉矶被一些美国学者誉为20世纪实现“美国梦之都”。 与洛杉矶蓬勃发展、欣欣向荣的局面极不相称的是十分严重的社会贫困问题。这种贫困问题在洛杉矶市中心商业区附近的市中南区最为突出。也是因为这一点,中南区才成为1992年骚乱重灾区。在洛杉矶市中南区,社区服务差,教育设施很不完善,学校拥挤不堪,许多学生辍学。种族歧视限制了黑人的流动性,他们居住在破烂不堪的老房屋里,市区绝大多数住房是40—50年代建造的,卫生条件十分恶劣。从人口贫困率和民族构成来看,洛杉矶中南区的贫困率比全国平均水平高一倍以上。在各民族中,黑人和西班牙裔所占比率最高,分别为56%和42%,而亚洲裔和白人分别为12%和13%。〔1 〕中南区的贫困率比全市和全国的平均水平高,单亲家庭又比双亲家庭高,黑人和西班牙裔为最高。此外,洛杉矶市中南区大量闲散人员的存在,尤其是大量青年的存在,是骚乱爆发的又一个重要条件。洛杉矶市中南区失业者、辍学者所占比重较大,在16岁以上人口中,失业者占42%,约有5万人口。 那么,在洛杉矶这样一个生机勃勃的阳光带大城市为何会出现反差如此强烈的现象呢?究其原因,可归纳如下: 首先,城市郊区化加速了城市财富和就业机会的空间转移,导致就业机会和经济资源外流。50年代以来科技革命的推动,使资本、商品、信息和劳动力的流动空前加快。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加速发展,既缩短了各国和各地区间的联系和交往,也促进了各地城市郊区化的进程。到70年代初,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的统计,美国各地城市郊区人口已经超过了中心城市的人口数量,美国由此也步入郊区化时代。这是“继1920年美国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以来又一次历史性转折”。〔2 〕更重要的是,郊区化步伐并未就此止步,而是进一步加快。在人口向郊区迁徙的同时,资本的投资和企业也在向郊区转移,造成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特别是制造业部门的就业机会流向郊外。就全国而言,在80年代初各城市平均每年有近100万份就业机会流往郊区。〔3〕中心城市就业也有部分增长,但多为科技含量较高的服务业部门,与被困于中心城市的文化素质较低的下层劳动力无缘。在城市郊区化进程中,西海岸城市是“先行者”,而东部城市效行其后,从而改变了“在城市发展方面追随东部的局面”。这种特征和作用在洛杉矶非常突出。无论是在加利福尼亚州还是洛杉矶地区,郊区化的结果之一是,部分白人居民迁居郊区后,仍然在中心城市就业,使郊区具有鲜明的“住宅郊区”特色。随着人口外流,各种购物中心和商城相继在郊区出现。许多大型企业为了谋求发展,也纷纷关闭了其在市区的企业和工厂。80年代的10年中,从洛杉矶中南区先后迁往郊区的大大小小工厂和企业多达220多家,相应地, 一大批高科技中心、工厂、办公大楼以及商品的批发和零售中心等,也分别在洛杉矶市外缘地带拔地而起,形成了一个个“外缘都市”或“边缘城市”。在各大公司纷纷迁出中心城市后,那些与大公司在业务上密切相关的数百家中小公司也因失去了服务对象而相继停业,造成了中心城市低素质劳动力可以利用的就业机会和其他经济资源的减少,〔4 〕并进而加剧了中心城市的失业率和人口的贫困化。 其次,经济结构的变化导致那些技术和文化含量较低的低薪就业机会减少。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源于两个方面:第一,众所周知,战后科技革命的发展加速了产业向自动化、信息化和知识化方向发展,致使产业结构向两极化发展。一方面,制造业部门所创造的就业机会和产值所占的比重在整个经济中比重大幅下降,服务业的比重却在迅速上升。在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就业机会日益萎缩的制造业部门,就业机会和工薪也在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是对技术要求较高的就业机会增多,而对技术和文化要求较低的行业的就业机会不断减少。第二,在各产业技术含量日益提高的情况下,对外贸易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断提高,由70年代的8%增加到80年代的16%, 加大了国民经济对对外贸易的依赖性。但是,随着国际间的竞争进一步加剧,美国的贸易受到了日本和西欧的挑战,进出口贸易在70年代由顺差转为逆差,到1987年,美国的进口比出口多出40%。国际竞争对制造业中如汽车、家用电器和玩具等行业对技术素质要求较低的低薪就业机会冲击较大,为了谋求生存,不少厂家关闭了在洛杉矶市的工厂,到海外办产业。〔1 〕那些在美国国内继续谋求发展的公司,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以便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发展,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以便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发展,一方面尽量压低工资,另一方面在签订合同时实行转包合同制的方式。这样,在货源充足时可以扩大生产能力,在货源紧缺时又能避免因本单位生产不足而劳动力过剩所造成的不必要的浪费和损失。洛杉矶象其它外贸发达的城市一样,就业市场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打短工人数迅速增加的现象,表明就业不足的劳动力明显增加,也就意味着低收入和贫困人口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