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1935至1937年苏联对德国和平共处的尝试

作 者:
毛锐 

作者简介:
毛锐(1969— ),男,浙江宁波人,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博士生。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上海 200062

原文出处:
山东师大学报:社科版

内容提要:

1935~1937年苏联对德政策除了采取集体安全政策之外,还尝试着与德国和平共处,建立正常的政治关系,当时独特的国际环境和苏联领导人矛盾的心理为后者的实行提供了条件。苏联对德国和平共处的尝试最终失败了,但这种尝试干扰和削弱了苏联长期追求集体安全的努力,而且为以后苏德签订互不侵犯条约拉开了序幕。


期刊代号:K5
分类名称:世界史
复印期号:2000 年 07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K512.5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973(2000)01—0042—05

      1933年希特勒在德国建立法西斯独裁之后,德苏关系迅速恶化,面对德国的威胁,传统观点认为,苏联奉行的是集体安全政策,希望通过联合一切反法西斯力量组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以制止和挫败法西斯侵略,在维护世界和平的同时保卫苏联本国的安全[1]。 其实在苏联追求集体安全的同时,亦在不懈地努力与德国和平共处即追求自身安全。苏联对德和平共处的尝试对以后苏德关系的发展乃至整个国际形势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

      希特勒上台之际,德国正受1929年世界性大危机的冲击。这次危机对德国的打击十分严重,希特勒虽仇恨共产主义,反对社会主义苏联,但为了恢复面临崩溃的经济,他也不愿失去苏联这一巨大市场和原料产地。在希特勒授权下,德国经济部三番五次地提出要加强与苏联的经济联系。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卡迪拉克被派往柏林,与德国进行贸易谈判。1935年4月,双方达成两国间第一次贸易条约。德国贷款20 亿马克给苏联,苏联5年之后偿还,利息为2%。6月, 施切特又提出进一步密切两国经济往来,准备向苏联提供一笔价值为100 亿马克的贷款使苏联能够购买德国的商品。作为交换,苏联向德国提供石油和其它原料,而且还暗示,随着两国经贸关系的扩大,两国政治关系有望改善。[2] 据当时苏联驻德大使参赞,与德进行经济谈判的另一位代表谢尔盖·贝松诺夫向莫斯科作的汇报:“在施切特看来,与苏联恢复友好关系是我国繁荣的保证。……施切特重申,……与苏联恢复友好关系是由希特勒批准而正在执行着。”[3]

      对于施切特的建议,卡迪拉克认为苏联应该接受这笔贷款,而李维诺夫则表示反对。他认为这是“德国用来破坏苏法关系的计谋。”于是,卡迪拉克被通知不要讨论新贷款[4]。但是,在7月15日与施切特的会谈中,卡迪拉克却表示苏联政府愿意接受新的贷款,不过有关谈判要推迟至第一批贷款用完为止。此外,卡迪拉克明确表示希望能借机改善两国政治关系。对此,施切特的态度很冷淡[5]。

      卡迪拉克为何忽然提出改善两国的政治关系?是按照政治局的命令行事,还是有自己的动机,这已无据可查。但有一点是清楚的,卡迪拉克的来历不小。据当时苏联驻柏林大使的新闻秘书哥奈金回忆:“卡迪拉克明显地给我们一个印象,他从斯大林个人那里得到秘密的指示,并在与德国的经济会谈中享有特别权力。贸易代表们和外交工作人员都清楚,卡迪拉克很接近斯大林……他不顾李维诺夫和他同事的反对,积极试图在苏联和希特勒政府之间建立桥梁。”[6]

      卡迪拉克又凭什么认为德国有与苏联发展政治关系的可能性呢?这反映了苏联国内对德政治形势的一种分析。当时苏联部分高层领导人存有这样的想法,由于德国处于严重的经济危机,农作物减产,通货膨胀,严重的食品短缺等问题已经促使纳粹统治集团的分裂。包括军界、工业界和政府高层的部分人开始反对希特勒采取的反苏政策。受这一形势的鼓舞,苏联希望通过扩大两国经贸交流,借助这部分反希特勒的势力最终促使德国放弃反苏政策。卡迪拉克无疑是这一政策的执行者。

      二

      施切特的冷淡态度并未使苏联灰心。1935年11月底,苏联驻德大使雅各布·苏雷兹带着政治局的新指示回到了柏林。任务有两个:一是展开外交主动,试探德国国内是否存在反希特勒的反对派;二是苏雷兹以驻德大使的身份,继续寻求改善两国政治关系的可能性。为此,苏雷兹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会见了包括戈培尔、罗森伯格、伯鲁姆伯格等主要纳粹分子。经过广泛接触,苏雷兹得出结论:“所有我接触的德国官员都加强了我以前的想法,希特勒所制定的反对我们的计划将保持不变。在不远的将来,我们不能指望任何重大的改变。……他们认为在目前,要软化他们的反苏政系,对我们来说唯一可以采取的策略就是利用德国的急需与他们建立正常经济联系,更确切地说是获得我们的原料。”鉴于这一形势,苏雷兹认为“加强经济联系对德苏两国都有利。……毫无疑问,经济联系加强必将加强我们在德国的基础。当目前的德国领导人由于以后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而被迫改变政策时将会使苏联处于相当有利的地位。”[7]

      李维诺夫接到苏雷兹的报告十分不满。他立即向斯大林递交了一份观点完全相反的报告,强调苏雷兹所期待的德国反苏政策的转变是不可期待的。李维诺夫还指出,他不反对与德国有经贸交往,因为停止经贸关系将会导致与德国断交,这对我们是不利的。但他更指出:“在最近的将来,在改善两国关系没有希望的背景下,我认为把苏联的经济政策完全被德国牵着走是错误的。”因此,李维诺夫提出把与德国的贷款金额限制在10~20亿马克是适当的。另外他还要求苏联的新闻机构展开反击,驳斥德国舆论界对苏联的恶意攻击[8]。 斯大林似乎没有支持李维诺夫,因为苏雷兹回到柏林后,又采取了一系列主动行动。12月2日, 苏雷兹和贝松诺夫与德国外交部东方司主管罗丁格尔(Roediger)进行了会谈。苏雷兹询问德方如何才能建立类似拉巴洛条约的事宜,贝松诺夫甚至提出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建议[9]。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