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的建筑形式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作 者:

作者简介:
令狐若明(1946—),男,山西平陆人,吉林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吉林大学 历史系,吉林长春 130012

原文出处:
史学集刊

内容提要: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埃及,在建筑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金字塔、庙宇、方尖碑是古代埃及的建筑杰作。这些建筑技术的传播,为世界文化宝库增添了瑰宝,对人类文明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期刊代号:K5
分类名称:世界史
复印期号:2000 年 06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K41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59—8095(2000)01—0055—04

      北非的尼罗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数千年前,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埃及,就是在尼罗河的哺育下发展了灿烂光辉的古代文化。在古代埃及的文化成就中,建筑往往给人以深刻的印象,金字塔、庙宇、方尖碑堪称古埃及的建筑杰作。本文拟对古埃及这三种建筑形式及其对后世的影响作一探讨。

      一

      世界上全部用石头建造起来的建筑物,首出于埃及。古埃及石造建筑的特点是雄伟浑厚、气势宏大而坚固。以举世闻名的金字塔为例,其建筑材料全部是重达数吨、甚至十几吨的石块,历经数千年后不变形、不倒塌,依然矗立在尼罗河西岸。

      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的陵墓。到目前为止,在埃及发现的金字塔,大大小小共有96座,散布在尼罗河下游吉萨及其以南的广大地区。这96座金字塔中,经严格科学考证的有48座,其建筑形式可分为阶梯、角椎、弯弓和石棺四种,其中阶梯形金字塔9座,角椎形金字塔37座, 弯弓形和石棺形金字塔各1座。在这四种形式的金字塔中, 最有名的是角椎形金字塔,也就是人们经常在影视、书刊上所看到的那种。古埃及人称金字塔为“麦尔”(mer),意思是“角椎体”。[1]埃及沙漠中的沙丘多呈角椎形,埃及先人可能从沙丘的形状中受到启发,才有了如此辉煌的杰作。今天,西方人称金字塔为“庇拉米得”(英文为“pyramid ”),“庇拉米得”一词来源于古希腊语“庇拉米斯”(“pyramis ”),这是古希腊人食用的一种三角形糕饼,由于金字塔的形状与这种糕饼的外形极为相似,故名之。[1]

      古代埃及盛行这样一种说法:人死后灵魂只是暂时离开尸体,经过一段时间后灵魂又会返回尸体,在阴间复活,并继续在来世生活直到永远。[2]这种信仰使古埃及人对墓葬尤其重视, 他们对死后生活的安排高于现世。法老作为古代埃及的最高统治者,幻想死后作阴间的主宰,同时庇佑世上的子子孙孙,代代为主。法老死后被制成不腐的“木乃伊”,放置墓中,金字塔就是法老为自己准备的“永久”宫殿。所以,每位法老即位后就着手为自己建造金字塔。

      古代埃及所有的金字塔都建在尼罗河的西岸,这是因为古埃及人对死后的生活有着独特的看法。他们看到太阳升起在东方,而降落在尼罗河的西边,便认为尼罗河的东岸是活人的世界,西岸是死人的世界。于是,就把日出比作生命的开始,把日落比作生命的结束,所以总是把死者埋葬在尼罗河的西岸。

      埃及的金字塔中,最大的一座是古王国第四王朝(约公元前2613~前2498年)法老胡夫(希腊人称他为齐阿普斯)的金字塔。胡夫大金字塔原高146.5米,四边各长230米,因经数千年风雨侵蚀,原覆盖于外表的石灰已经全部剥落,如今的高度已降低到137米,底边长227.5米,占地面积52906平方米,绕塔一周,约有1公里的路程。 整个塔身是由230多万块石头叠成,平均每块重达2.5吨。每块石头全经细工磨平, 石块之间没有施泥灰之类的粘着物,完全靠着石块本身的重量紧紧压在一起,以致连一片小刀都插不进去。胡夫大金字塔至今已历时近5000年,塔基还十分牢固,其外形并没有发生明显倾斜,棱角的线条仍然清晰可见。胡夫大金字塔不仅外观雄伟,而且塔内结构复杂,有甬道、石阶、墓室和附属庙堂,墓室的四壁还饰有雕刻绘画等艺术珍品。

      与胡夫大金字塔相邻的是他的儿子哈夫拉(希腊人称齐夫林)的金字塔,再向西南,是胡夫的孙子孟考拉(希腊人称米克林)的金字塔。胡夫祖孙三代的金字塔大小各异,工程设计精确,艺术风格庄严,构成了吉萨金字塔群的核心。吉萨这三座金字塔排成一线,蔚为壮观,其中最负盛名的胡夫大金字塔,被列为古代七大奇观之首,始终为世人所瞩目,已成为古埃及文明的伟大象征。

      古埃及金字塔的建筑形式,对后世有一定的影响。古代东北非库什王国(约公元前11~公元3世纪)的统治者们, 在首都纳帕塔(位于尼罗河第四瀑布下游)建造他们自己的陵墓时,在墓室上修建了埃及式的金字塔,其墓室和坚硬的花岗岩石棺的装璜全都是埃及式的。[3] 公元前590年前后,库什王国将首都从纳帕塔迁往尼罗河第五、 六瀑布之间的麦罗埃,从那以后库什王国便被称为麦罗埃王国。20世纪初,英国考古学家对麦罗埃遗址进行了发掘,在王城遗址附近发掘出许多金字塔建筑。其中,在麦罗埃国王纳塔克马尼金字塔前还发现了附属的庙堂及塔门建筑残迹。[ 3]由此可见,金字塔的建筑形式已传到埃及本土之外。公元4世纪中期,罗马人也仿照埃及建造了两座金字塔。

      20世纪80年代,法国在扩建其著名的艺术博物馆卢浮宫时也仿照埃及金字塔,修建了一座玻璃金字塔的入口,其设计者是著名美籍华人设计师贝聿铭。他把卢浮宫的地下设施的入口设计成一座高20米,底宽30米(一说32.5米),80%透明,20%反射的玻璃高塔。玻璃金字塔入口设计精巧雅致,其西侧底部的大门宽8米,高2.5米,成为卢浮宫的主要入口。而东、西、北三面各立一座5米高的小金字塔,分别指示3条通往主要展馆的地下自动楼梯。在大金字塔的周围还交叉设置了3 个静水池和4个喷水池,与大小金字塔相映成趣。玻璃金字塔入口建成后, 与卢浮宫浑然一体,巧妙地体现出古代东方与现代西方建筑艺术风格的融合。扩建后的卢浮宫总面积达15万多平方米,成为世界上名符其实的最大博物馆之一。[4]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