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的苗人和鸦片生产

作 者:

作者简介:
(英)尼古拉斯·塔普

原文出处:
天府新论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K5
分类名称:世界史
复印期号:2000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掠夺和镇压,偏见和固执,两者结合起来迫使泰国苗人今天处于站不住脚的地位。村寨遭捣毁,承受着种族灭种战争的煎熬。强制执行的同化和融合计划,使重要而独特的苗人文化濒临绝灭。

      苗民被视为“鸦片生产者”、“暴动者”和“环境破坏者”。泰国官方对苗人的这三种说法是为其带摧残性和不公正政策的辩护。

      事实上,西方的吸毒问题不能归咎于泰国苗人,而他们被当成炝灰受到辱骂对待,对此他们并不真正明白。苗人的农耕形式并非导致生态环境破坏的原因。而以上三种虚构说法继续存在,这种指责不仅限于针对泰国的苗人,其它少数民族也被这样认为。让这类政策持续下去,必将导致土著民族流离转徙。

      苗人被指责为违法生产鸦片者。他们确实在泰国政府的禁毒计划中首当其冲,国际上也伸出援助之手,以期达到根除罂粟的种植。然而追本溯源,当初也是这些政府机构对他们施加压力,鼓励苗人单打一从事种植罂粟的。如今,鸦片已成为苗人经济的主要支柱,缺之则不能生存下去了。

      罂粟

      鸦片罂粟是一种很费工费时的作物。据计算,一个劳动力5 分钟可以划破100个罂粟果球,8分多钟可以收完这100个球的汁。 假定一个劳动力每天连续工作8小时,那么收获一雷(2.4雷=1 英亩)的罂粟需一个月,而一个劳动力一般耕种2.3雷土地。 虽然雇请其他族的劳动力可以节约部分农时,但种植者要担心他偷取罂粟汁,能不雇则不雇。种罂粟很不轻松,一家大小都要投入。下种前要松土,清除石块,入种后必须两次间苗除草,最后还有繁重的收获劳动。风险也很大,遇到大雨出芽可能不均匀,而且苗子要及早移栽,收获前遇大雨会将罂粟汁冲掉。割取罂粟汁选时要恰当,划割深度也要恰到好处。

      背景

      虽说鸦片或许是在公元8世纪由阿拉伯商人首先传入中国, 但种植规模一直很小,仅供药用。后来,英属东印度公司从中国进口花叶和丝绸,中国不愿意接受当时英属印度唯一用作支付手段的货币,于是便从18世纪后期开始,向中国出口鸦片以衣交换丝茶。以1767年为例,全年向中国出口鸦片1000吨。

      中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反对鸦片贸易的文件,但均无成效,终于爆发了第一次中英鸦片战争。1842年订立的《南京条约》结束了这场战争,迫使中国接受鸦片贸易。为了遏制鸦片大量流入,1858年,中国依法进口鸦片并开始对其征税。到1883年,中国本土生产鸦片的数量已增为进口的两倍,英国进口的鸦片开始下降。也就在这时,苗人开始种植罂粟并把罂粟当作摇钱树来看待。

      1899年,当法国控制老挝公国不到10年的时间,法国便在印度支那建立了集中垄断的鸦片贸易,从中国和印度进口鸦片,课以10%的税收,再通过持有专卖执照的代理人卖给瘾君子。4年中, 鸦片收入增长了50%,占整个法属殖民地总收入的1/3。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占领当地时期,鸦片贸易出现了短暂停顿,但战后对部落的鸦片生产又大肆提倡,从1940年的7.5吨鸦片增长到1944年的60.6吨。 老挝委派官吏向苗人征税,税款可用鸦片代替。因税收的翻番,鸦片产量也随之成倍增加。

      美国特务部队曾在老挝建立一支由蒙塔格纳德人(Montagnard)组成的游击部队来对抗巴特寮(老挝共产党和政府)。在此期间,美国人和其他一些顾问对鸦片贸易持宽容态度。60年代初,老挝前首相富米·诺沙万将军能够成功地领导右翼政党,主要就是依靠了鸦片税收。众所周知,美国中央情报局包租的美国航空公司客机至迟于1970年之前尚在运输苗人的鸦片。正如许多评论家所评述的,鸦片成了在印度支那反对共产主义的财政基础,在泰国,情况亦是如此。

      曼谷的态度

      1947年,泰国政府禁止从国外合法进口鸦片后,首次批准在其北方省份自己栽种罂粟。泰国政府不顾强大的国际压力,直到1958年之后才下令禁止在国内销售和吸食鸦片,翌年又宣布生产鸦片为非法。在这12年间,苗人等鸦片种植民看到有机可乘便纷纷从老挝来到泰国,当地的鸦片生产和交易急剧增大。 1852 年, 在英国殖民者的压力下蒙固 (MONGKUT)国王建立了泰国皇家鸦片专卖权,1958年通过一个法案, 取消了这种专利权。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泰国占领了缅甸鸦片生产区的掸邦,泰国行政当局高级官员与当地掸人和华人首领联起手来,共同进行鸦片贸易。1957年,沙芮堤热拉持(Sarit Thanarat)元帅发动政变,免去了因鸦片交易而发了大财的首相菲布桑克拉姆(Phibulsongkram)和警察总监菲沃沙芮约地(Phaosriyanand)将军的职务。在这之前, 泰国政府已从鸦片交易中获得巨额利润。苗人的鸦片生产因而破天荒地受到鼓励,以致于将种植鸦片列入其经济整体中不可缺的部分。然而在过去的20年中,苗人虽然成功地满足了这种需求,最终却又因此而受到惩罚。

      村寨

      那么苗人为什么还要继续生产鸦片呢?鸦片作为赚钱的作物,有各种好处。虽然栽种鸦片比种其它作物多操心多管理,但是取得的鸦片汁,可以长期保存且易于储藏,并且有可靠的市场能卖到好价钱——每单位重量的鸦片其价格要高出同等重量的其他作物,商贩们每年要到山寨来收购鸦片。他们在缺粮季节将大米赊销给苗人,收回鸦片以抵偿米债。这就是说,鸦片不是老远的运到平坝去便可以脱手。在平坝地区易变质和易死亡的粮食和牲畜经常只能卖到它实际价值的半价。在山区的苗人和其他民族集团之间,鸦片起着货币的作用,许多东西可以用来交换。罂粟耐贫脊土壤,烧荒地种罂粟可以比种高山稻多用上好几年。许多村子,特别是苗人大量集中居住的清迈(Chiang Mai)地区,生产的大米不够苗人消耗,因此不得不多卖鸦片,买进大米来接济每年七个月的青黄不接,何况种植罂粟还有着文化和医药上的重要理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