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58年来,法国戴高乐所开创的外交风格的要旨是在世界格局中最大限度地维护法兰西民族权益和大国地位,因此“独立自主和大国地位”为核心内容的戴高乐主义一直成为法国欧洲战略的支柱。在美苏对峙的冷战时期,这一战略对法国以中等国家力量取得大国地位和全面维护民族权益有着重要作用。但90年代以后,随着冷战的结束,法国外交曾所依托的美苏争霸的世界格局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法国失去了作为重要中间力量的作用,国际地位不断下降。因此,1995年希拉克当选总统之后,其外交战略不能不作相应的调整,这一调整虽不是根本性的,但却引起了世人的关注。本文拟从法国对欧盟、北约及美国的关系入手,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 法国是公认的欧盟核心国,传统上欧盟是法国欧洲战略的核心,因此,法国给予其高度重视。在欧盟问题上,法国一贯的政策是依靠法德核心联盟,推进欧洲的一体化进程,努力实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和《阿姆斯特丹条约》所规定的各项目标,把欧盟建设成为多极世界中的强大一极,并与英国争夺领导权,联合亚非,以抗衡美国。法国的这一欧盟政策始终是构成其欧洲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冷战结束尤其是希拉克总统上台后,法国对欧盟政策进行了调整:一是在坚持传统的法德联盟的同时,法国更加强调同英、意等国的关系,力求建立侧重点不同的“多重联盟”。东西德国统一之后,为了恢复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德国采取了在某种程度上放弃自己的主权以推动欧洲统一的战略,并与法国实现历史性和解,大张旗鼓地推进法德合作。二是在欧盟的东扩问题上,法国采取了支持欧盟的东进南下政策,目的是借助欧盟东扩,迅速将法国的势力范围扩展到东欧,同时抑制在这一地区迅速增长的德国势力。三是坚持加强欧盟内部共同防务和统一的安全政策,以此实现其“独立自主”和“大国地位”战略。 进行了上述调整的欧盟政策在最近的科索沃危机和战争问题上,得以贯彻和实施。科索沃危机问题早在前南地区冲突期间就已出现,在危机爆发之初,法国便积极参加前南问题6国联络小组的斡旋活动,提出建立科索沃“实质自治”地位的主张,并同英国联手支持了朗布依埃和巴黎和会,欲使政治解决科索沃的方案在法国境内“出炉”,从而实现其向来倡导的“欧洲防务由欧洲人解决”的愿望。同时,法国希望借助解决科索沃危机,促进欧洲的共同防务建设。法国坚持认为,欧洲人不仅应该承担起巴尔干地区的民主建设、经济合作和重建,还应在安全问题上发挥核心作用。当科索沃战争爆发后,西方各国都积极围绕自己的战略意图开展活动,作为欧洲的重要成员国,法国也不例外,但它的表现却给人一种若隐若现、举棋不定、甚至是自相矛盾的感觉。其主要政策是,在欧盟范围内仍坚持同德国“传统”的和“一贯”的合作,以及与英国、意大利有限的分歧。法国为保证欧盟在此间影响的整体性,倾向于和德国一道采取“双重战略”,即并不否定对南联盟空中打击的作用,只是对出动地面部队态度十分谨慎;同时,又充分肯定外交谈判的作用,对英国侧重武力解决和意大利的“唯谈”立场,法国未在公开场合表态,从而使法国游离于欧盟内部的三大派——英、德、意,同时又与他们保持着合作,成为此刻最能代表欧盟立场的国家。因此,在对南联盟的经济制裁上,法国积极同德国交换意见,通过欧盟倡导封锁禁令,在经济上给予有限的制裁,包括对南联盟物资的禁运,但希拉克总统仍公开表示不会在亚得里亚海上对南联盟石油运输进行武装封锁。 总的来看,调整后的欧盟政策,总的指导思想是,使法国避免陷入派别之争,在欧盟复杂的内部斗争中有更广阔、更安全的选择余地。同时,在它操纵下产生的欧盟决议,也避免了过激举动,从而最大限度地以一种圆滑灵活的态度和“超脱派别争斗”的立场代表了欧盟。 二 在冷战时代,北约是法国同美国斗争的主要场所,甚至一度为了欧洲领导权而对其实施了消极的“空椅子”政策和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使美国限制法国独立自主的企图受到重挫,而法国也借以发展了自己独立的防务力量。冷战结束后的一段时间,法国对建立欧洲独立防务持过分乐观的态度,对北约组织的重要性并未完全认识,在北约改变职能、扩大防区、建立北大西洋合作委员等问题上,一味采取反对态度。事实证明,这种传统的消极态度虽在形式上使法国保持了独立自主,但却丧失了对北约和美国的影响。而建立欧洲独立防务问题也因法国置身北约之外,盟国顾虑重重而进展迟缓。 1995年希拉克上台之后,对北约政策进行重大调整,作出了重返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和从内部改造北约的重大举措,强调与北约建立新型的关系。主要内容包括:(1)主张改革北约组织体系和领导结构,力求在北约内部建立独立的欧洲防务体系,加强法国在这一防务体系中的作用,宣布防务政策的基础是核威慑;(2)在尊重成员国主权的前提下,法国可以参加所有北约机构的活动,全面重返改革后的北约,但在自身利益得不到维护的情况下,仍不主张降格回到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而是与北约建立新型的合作关系;(3)促进北约的“欧洲化”,这一政策对法国利用北约实现其欧洲战略至关重要,主要是对美国一家领导的挑战,法国欲使北约建立在北美和欧洲两个支柱上,由欧洲、主要是法国和美国分享领导权,使该组织由“管理欧洲”变为“服务欧洲”;(4)坚持在北约成员国中保持自己对俄关系的优势,强调北约行动应充分考虑和尊重俄罗斯的政治和经济利益乃至心理感受,以此提高法国传统的“中间力量”的地位;(5)明确反对北约将来取代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同意北约有限度地扩大其活动领域和战略概念,但不能不顾联合国的存在而擅自作主,以保持法国利用安理会五大国之一的身份来影响世界局势,对抗美国的优势。其中,最根本的问题是北约的改革,而改革的重点也是法国重返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的前提是在北约内部建立独立的欧洲防务支柱及其法国分享领导权问题。 1995年底,希拉克总统作出法国重返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和从内部改造北约的决策之后,受到北约大部分盟国的欢迎。1996年,法国的这一决策获得了显著进展,但1997年法国在推动北约内建立独立的欧洲防务方面处处受挫,举步艰难。在改革北约问题上,法国主张将长期由美国人担任的北约南欧司令部司令的位置让给欧洲人,以体现北约的“真正改革”和“欧洲安全和防务特性”,并为此提出了不少建议,但遭到美国的断然拒绝。因此,法国总理府和总统府于7月初马德里北约首脑会议前夕发表联合公报,指出因在分享联盟指挥权问题上与华盛顿达不成一致意见,法国认为目前尚不具备重返北约军事一体化指挥机构的条件。马德里会议期间,希拉克再次向克林顿提出南欧司令人选问题,但再遭到拒绝。因此法国的北约政策一度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从长期来看,法国并不准备放弃重返北约的计划,希拉克总统指出,法国将继续努力推进北约的改革,“只有实现北约内部防务的均衡,欧洲才能拥有自己的真正地位。”同年10月1日,法国国防部长夏尔再次重申,法国在重返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问题上无意改变既定立场。法国重返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受挫和它所谋求建立的北约“欧洲防务”一度未取得进展表明,在北约内部实现防务的均衡,即“美国支柱”和“欧洲支柱”的平衡,是个相当艰巨的任务,法国孤掌难鸣。但今年的科索沃战争,对于在北约内建立独立的欧洲防务支柱起了催化剂和助产士作用,尤其是美国对这一问题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美国认识到在实现其全球战略中需要一支“欧洲支柱”为其“减轻负担”,因此也开始不反对欧洲搞独立防务。由此分析,法国力主在北约内建立欧洲防务支柱和重返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有可能取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