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与探索

作 者:

作者简介:
金杏兴 中共松江县委党委、宣传部长

原文出处:
探索与研究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1995 年 07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形势下,如何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相当重要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必须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在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新途径、新办法,努力寻找新的“突破口”,闯出新的“路子”,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为培养“四有”新人,推进农村的“两个文明”建设服务。本文试就这一课题作以下思考和探索:

      一、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变化

      在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换过程中,市郊农村在各方面都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中出现的不少新情况、新问题,影响或改变了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原有的格局。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原有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发生变化。在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原来的思想政治工作传统模式已不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比较突出的如思想政治工作在农村基层中的进村入户问题,已成为近年来困扰我们的一大难点。这些年,针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各级基层党组织都曾花费了大量精力,对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运作机制作了种种有益的尝试和探索。1989年,松江县委为了解决农村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中长期存在的“断层”问题,通过由点到面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积极采取措施,在全县各基层单位普遍推行了乡(镇)、村、队三级群众工作责任区思想政治工作新机制,建立了一支拥有6600多名责任区指导员的群众性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在切实加强和改进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上进行新的尝试,取得了显著效果,市农村党委在全郊区作了推广。但随着农村改革开放的深化,经济建设的发展,特别是农村产业结构不断的调整,大量新经济组织不断涌现,对群众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区运转又带来新的变化和新的需求。如有的建制村因某种需要,或被撤销,或被改制;有些企业在调整中被关停并转等。这些情况造成一些群众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区的自然消失;而在不少后来新涌现出来的经济组织或企业中,重新建立群众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区的工作尚未同步跟上,或因种种原因而一时无法建立,以致出现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盲区”。这些新的情况、新的变化,对于开展农村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极为不利,足以引起我们的重视。

      二是随着经营方式、经营范围的改变,受教育的对象主体在结构上发生变化。由于产业结构大幅度调整,农村中的劳动力结构较之以往几年发生了显著变化。随着乡镇企业特别是“三资”企业的剧增,农民由原来亦工亦农转变为全工的人数大大增加。据不完全统计,松江县现有80%以上的农村劳动力流向各种企业,即使一部分留在农村的劳动力中,也有相当数量的人员,或经商,或外出打工等,纯务农户比例越来越小,留在农村中的大都是老、弱、病、残、妇。不少农民将种田视为一种“业余型”的经济活动,或利用工余休息,或雇佣外地民工等方式进行农业生产,因此出现了两种情况:其一,接受思想教育的对象主体已转变为80%以上的企业职工,而不再是原来务农的农民,对他们的教育需要重新进行规划、调整,是迫在眉睫的事。其二,由于劳动力大量转移,原来设在生产队一级的思想政治工作组织机构,或因有关人员的抽调,或因其它原因趋于萎缩状态,有些实际上已名存实亡。在这种情况下,留在农村中的老、弱、病、残、妇等少数农民,已不再成为教育的主体对象,就是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也是困难重重;有的生产队连年终召开分配大会也人马不齐,思想政治工作在这些队里呈现“空白”。据调查,目前在有些镇、村中,思想政治工作出现了新的“断线”现象;在有的乡镇,经济实力成倍增强,但思想政治工作上的“空壳村”、“断线队”却时有所闻。

      三是随着经济体制的转换,农民的思想观念发生新的变化。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单纯务农到多种经营,从种田务农到进厂做工,农民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改革开放使广大农民多方受益,市郊农民的整体生活水平普遍得到很大提高,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了很大发展。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在物质生活条件比较充裕的情况下,农民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正在呈现一定程序上的复杂化。一些农民集体主义观念淡漠,个人主义、拜金主义抬头,小农经济残余意识沉渣泛起;有的地方,集体财产被侵占蚕食,个别人只求自己发家致富,不惜损害集体和他人利益;少数党员干部党风不正,干群关系紧张;在一些地方,灭迹多年的封建迷信活动十分猖獗;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一些基层单位光顾发展经济,忽视了思想政治工作,尤其是忽视了对农村青年(职工)进行思想教育,不少青年对国家大事漠不关心,缺乏共产主义理想、社会主义信念,而不劳而获、追求享受等剥削阶级思想意识却在他们的生活中占据了一席之地。上述情况,有的已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如任其发展下去,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加强和改进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采取有力措施,促使广大农民转变观念,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已是时不我待。

      四是随着大量外来人员的增加,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范围和内容有了变化。上海地区近几年经济发展迅速,市郊农村受其辐射、延伸的影响,各县经济发展步伐加快。数百万外地民工蜂拥来沪,除大部分流入市区外,其中涌入市郊的也有数十万之多。他们大多聚集、居住在市郊的城乡结合部;在市郊一些乡镇,外来民工人数超过了集镇常住人口数。他们基本上处于“三不管”状态:当地政府管不到,民工家乡的政府部门又不愿管,民工所在地的村、厂、街道又由于他们流动性大而不好管。这些外来人口中鱼龙混杂,绝大多数外来民工为上海的经济建设辛勤工作,作出了可贵贡献;但其中也有一些不法之徒,违法犯罪,骚扰一方,严重危害了当地的社会治安。如何做好外来流动人口的思想教育工作,这是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一项新内容。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在外来流动人口上还存在着的“死角”现象,是不容忽视的。

      当前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变化明确地告诉我们,不强化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将会给农村的两个文明建设造成不可估量的严重后果,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就会在农村中“断线”,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就会成为一句空话。从这个高度上说,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事业的需要,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需要我们长期、艰苦地探索、实践,不断总结,不断提高实际工作的水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