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张謇研究之回顾与展望

作 者:

作者简介:
庄安正,(1948—),男,江苏通州人,江苏南通师专副教授,中国张謇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南通市历史学会副会长,从事中国近代史与张謇的教学研究。南通师院 历史系,江苏 南通 226007

原文出处:
史学月刊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K3
分类名称:中国近代史
复印期号:2000 年 09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K207;K825.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83—0214(2000)03—0133—06

      张謇毕生致力于南通近代化事业,旨在把家乡建成一个“新新世界之雏形”。他注重实干,不尚空谈,淡泊名利,从不炫耀自己。但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张謇的业绩及由此赢得的声望,使他无意中在近代化开拓者的丰碑上刻上了自己的名字,激发起国内外众多学者的研究兴趣。这种对张謇个案的研究,从时间上讲,自张謇在世时即已开始,迄今虽经90年之久,势头仍健,必将延续到21世纪;就地域而言,研究张謇的学者,既有包括南通在内的内地学者,也有台港澳学者,甚至还有日本等国外学者;从研究内容上说,一开始就区分为文献资料挖掘整理与文献资料研究利用两大领域,各自又衍生出许多子领域,不少领域至今硕果累累;从研究主体上讲,90年来出现了由个人研究到群体研究的发展趋势,呈现出个人与群体研究并存的格局。近年来,有学者建议建立“张謇学”,以推动张謇研究的深入,姑且让此问题的可行性论证交与专家学者完成,仅就以上四个方面即值得在世纪之交进行回顾与展望。

      一 张謇研究之回顾

      90年来,国内外张謇研究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一〉张謇在世时(约1910年至1926年)

      张謇在世时十分注重档案和资料的保管与汇编。为此,1902年张謇在南通创办翰墨林印书局。该局除印刷学校教科书及大生企业账册外,还刊印档案、文件的单行本与汇编本,出版关于大生企业、南通以及张謇个人的资料集。例如:1910年的《通州兴办实业之历史》,1911年的《通海垦牧公司开办十年之历史》,1915年的《南通地方自治十九年之成绩》,1918年的《啬翁垦牧手牒》、《啬翁教育手牒》等。上海商务印书馆也于1925年出版了《啬翁手订年谱》两卷。上述著作,均由张謇自撰或自编,一般属文献资料性质,出版的目的部分是向外界宣传南通地方自治的成绩。但是,由于上述著作属张謇手订并在张謇在世时即已面世,故具有原始性、真实性与权威性等特点,成为面世最早的研究张謇的资料,十分珍贵。

      国内学者对张謇的研究亦于此时开始。存世的有,陈藻青1911年在《新语林》发表的《张謇》,李文权1912年在《中国实业杂志》发表的《张謇传》,佚名1915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张季直先生事略》,鲁云奇1918年在《古今名人家庭小史》上发表的《张謇》等。上述文章或著作,篇数不多,篇幅一般不长,限于将张謇作为社会名人介绍,谈不上深度,但成为国内研究张謇的开端,反映了张謇研究初期的水平。

      此外,南通地方自治于张謇在世时即享誉国内外,国外各种人士陆续来南通参观或调查。1922年,日本外务省官员驹井德三肩负外交使命,来南通调查大生事业状况,日后撰成《中国江苏南通州张謇关系事业调查报告书》,经张謇校阅后,于1925年在日本国内发表。驹井德三撰书的目的是为日本财团向张謇贷款作决策依据的,却成为国外研究张謇及其大生事业的肇始。

      〈二〉张謇去世至建国(约1927年至1949年)

      1931年,上海中华书局出版了张孝若编纂的《张季子九录》一书,九录即政闻录、实业录、教育录、自治录、慈善录、文录、诗录、专录与外录。该书尽可能收集了张謇生前的各种著述,是第一部比较系统、翔实的张謇文献资料汇编。它的出版基本上满足了国内外张謇研究在文献资料上的需要,长时间起到了《张謇全集》的作用,也是该阶段张謇文献资料挖掘整理上的一大成果。该阶段面世的有关张謇的文献资料还有,上海中华书局1926年出版的《张南通先生荣哀录》,曹君觉1947年编印的《张啬庵先生文暨注》,顾公毅1947年辑录的《张啬庵先生九录录》,以及曹文麟编印的《张啬庵先生实业文钞》等。后三部书皆由南通翰墨林印书局出版,收录了《张季子九录》未曾收录的张謇部分文稿,从不同侧面弥补了《张季子九录》的疏漏,如将此三部书与《张季子九录》合并使用,则为张謇研究提供了较前更为完整的文献资料。

      该阶段张謇研究最为突出的成果是,张孝若1930年由上海中华书局出版的《南通张季直先生传记》,该书洋洋六十万言。由于作者的特殊身份,所掌握的大量第一手资料,以及较为公允的评述和平实的文风,使之成为研究张謇生平业绩的第一部权威性论著,标志着国内对张謇研究跃上新的台阶。该书序言中,胡适有关张謇“在近代中国史上是一个很伟大的失败的英雄”的评价以及对张謇事业失败是“因为他开辟的路子太多,担负的事业过于伟大,他不能不抱着许多未完的志愿而死”的分析是经得起检验的历史结论。

      该阶段张謇研究的成果还表现在,介绍张謇生平业绩,冠之以《张謇》或《张謇传》的论文与文章,散见于国内各种刊物,数量较第一阶段有了较大幅度增加。还出现了专门论述张謇某一方面思想与业绩的文章。例如:马一行1937年在《新史地》发表的《实业家张謇之经济思想》,彭泽益1944年在《东方杂志》发表的《张謇的思想及其事业》,张渊杨1947年在《南通学院院刊》发表的《张季直先生的教育思想》等,标志着对张謇的研究开始深入到经济思想、教育思想等具体领域。胡焕庸1935年发表的《两淮水利盐垦实录》,对张謇淮南盐垦事业陷入困境的原因、经营方式、土地利用和发展前景进行了研究。论著发表后颇受欢迎,也是该阶段张謇研究中的一项突出成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