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来的100多年, 是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激发喷涌、异彩纷呈的历史,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发愤图强、不断推进现代化的历史。在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时期里,爱国主义与现代化始终是这部雄浑悲壮的历史活剧的主旋律,并且,现代化又始终与爱国主义相依相伴、密切关联。本文拟对此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爱国主义是启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最直接、最根本的动因 与现代化密切关联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起点,同时也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开端;另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后古典爱国主义开始走向终结,近代爱国主义开始萌芽生长。我们同意这样的观点。那么,近代爱国主义与古典爱国主义的主要区分何在?或者说近代爱国主义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对此,学术理论界向来是见仁见智,有的认为是反帝,有的认为是反封,有的认为是启蒙,有的认为是救亡图存,有的认为是华夷观念的变化,还有的认为是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注:参见李乐刚编《爱国主义理论讲座》,46页,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从认识的多重角度看,这些看法都有一定道理,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近代以来爱国主义的历史主题。不过,我们认为,近代以来的爱国主义还有一个重要的特征或者说是本质的特征,这就是现代化这个历史主题。我们纵看中国近代以来现代化的进程和爱国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近代以来的现代化进程不同于西方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它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特点就是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色彩。鸦片战争后,几乎所有的帝国主义国家都参与了对中国的大规模的掠夺和瓜分。仅在1894年~1905年的十年中,中国就连续遭到四次军事侵略与干涉(中日甲午战争、西方列强势力范围的划分、八国联军的劫掠、日俄战争)。这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奇耻大辱。因此,从御侮图强,到变法图强,再到革命图强,都是由拯救中华并进而复兴中华的一波高过一波的爱国主义激浪所推动。“历史的事实是,具有逆反作用的民族主义——即反抗更先进的国家的入侵——素来是从传统社会转变为现代社会的最重要的和最强大的推动力,其重要性至少与利润动因等量齐观。”(注:罗斯托(W.W.Rostow):《经济增长的阶段》,此处译文引自《发展经济学的先驱》,243页, 经济科学出版社,1988。)中国近代以来的现代化进程自始至终就是与爱国主义相依相伴、密切关联的。在这个进程的前期主要是表现为为现代化排除障碍、扫清道路、创造前提条件;新中国成立,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则主要表现为直接地、大规模地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可以说,现代化是贯穿近代、现代和当代爱国主义的一条红线。 爱国主义是启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动因。鸦片战争的炮声使中国从昏睡中惊醒,使全民族充满强烈的爱国主义忧患意识,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睁眼看世界”。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无数志士仁人,包括统治阶级的开明人物,为救亡图存,纷纷开始寻求中华民族的自强之路。鸦片战争是英国殖民者发动的一场图谋“征服中国”的侵略战争,同时也反映了当时衰落的代表中世纪文明的封建主义与新兴的代表近代文明的资本主义之间的一场碰撞。对当时的中国来说,西方世界既是一个张牙舞爪的“侵略的西方”,又是一个生气勃勃的“先进的西方”。事实证明,从鸦片战争起,帝国主义列强与中国之间,就不仅存在压迫民族和被压迫民族的尖锐对立,而且还存在着经济、文化上的发达与不发达的巨大差距。同它们的斗争,不只是单一的军事斗争,还是经济斗争。正是这样一个兼有侵略性和先进性的西方,使得中国面临着双重性质的挑战,即同时要回答如何对待“侵略的西方”和“先进的西方”这样两个问题,也就是要解决“中国向何处去”的新课题。为了抵抗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求得国家、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就有个向西方、也就是向敌人学习的严峻任务。中国人民为捍卫民族的尊严和主权独立,对“侵略的西方”坚持不懈地进行了坚决的抵抗。同时,又为挽救民族危机,寻求“制夷之策”和“富强之道”去了解、学习“先进的西方”,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开始了中国近代史上“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艰难历程。毫无疑问,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最大现实问题就是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挑战。面对这样一个无法逃避的严峻事实,如何实现中国的现代化,解除迫在眉睫的民族危机,就很自然地成为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主题。这是对西方双重挑战的最有效的回应,也是具有近代意义的民族觉醒的开端。由此可见,就中国现代化发生的动因和历史背景看,中国走上现代社会之路的大变革是由外力推动的,即所谓“晚发外生型现代化”(注:参见孙立平《后发外生型现代化模式剖析》,载《中国社会科学》,1991(2),19~23页。 ),鸦片战争正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开端,而这一切都是从爱国主义出发的。 二、现代化是中国近代以来一切开明的爱国者们梦寐以求的奋斗目标 现代化与半殖民地化、衰败化同步而行,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个突出的特点。这一进程始终都充满强烈的爱国主义色彩,它的直接目标指向十分明确,那就是救亡图存。中国近代以来一切开明的爱国者们,从“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到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魏源,到起草中国第一个比较完备的资本主义施政纲领《资政新篇》的洪仁玕,到发起推行自强运动的洋务派领袖人物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沈葆桢,到维新变法的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到“致力于国民革命”的孙中山,到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无不是将现代化作为自己的梦想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