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石雕柱础考略

作 者:
张丽 

作者简介:
张丽(1957.2),女,山西省大同市人,大同市博物馆馆员。大同市博物馆,山西 大同 037004

原文出处:
中原文物

内容提要:

近年来,在北魏前期都城平城遗址发掘出土了数批石雕柱础。其体量虽小,但纹饰精美,工艺水平高超,具有较高的艺术和考古价值。本文从作品的雕造、艺术风格及具体功用方面作以考证。


期刊代号:J7
分类名称:造型艺术研究
复印期号:2000 年 06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K879.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731(2000)04—0061—03

      平城(今山西大同)是北魏前期都城之所在,从公元398年至495年近一个世纪中,一直处于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因此,其文化遗迹、遗物十分丰富。本文仅就大同市博物馆收藏的数件石雕柱础(或称柱座、柱顶石)从雕造时间、艺术风格及其功用等方面作以分析类比。

      1.轴承厂遗址柱础

      1979年在城南迎宾东路的轴承厂内出土(注:《文化大革命期间出土文物展览简介:山西省大同南郊北魏遗址》,《文物》1972年第1期。)。础的造型为鼓状覆盆形方基座,通体浮雕图案。以柱孔为中心,周边饰莲花瓣纹样,俯视就像一朵盛开的莲花;在莲瓣之下的鼓雕刻四条蟠龙彼此相连,龙身饰有绳纹;基座的角面及侧面均刻以卷草和水波纹。柱础通高15厘米,座边长30厘米,柱孔径6.5厘米。(图一)

      

      轴承厂遗址处在“绕宫城南,悉筑为坊”(注:《南齐书·魏虏传》。)一带,1995年在柳航里(轴承厂南)发掘的一处遗址(注:柳航里遗址、三环路墓葬和大同化纤厂墓葬资料尚在整理中。),正是《水经注》中所记载的“明堂”建筑遗址。这一突破性发现,从而为有关平城的一系列研究提供了一个坐标点。同时,还发现其有别于汉长安灵台和汉魏洛阳灵台,它是将灵台与明堂两种建筑结合在了一起。《水经注·水》中记载,平城“明堂上圆下方,四周十二户九室,而不为重隅也。……加灵台于其上,下则引水为辟雍。”登灵台北眺,郭城内外浮图林立,错落有致。其中的永宁寺七级浮图,《魏书·释老志》云:“高三百余尺,基架博敞,为天下第一。”永宁寺为献文帝拓跋弘天安元年(公元466年)建造于京师城东南隅,巨塔就矗立于寺的中心。 颇值一提的是,在此遗址中不仅发现等距离成行的建筑础石和石刻佛教造像残块,还出土了精美极致的石雕砚台和具有鲜明希腊艺术风格的鎏金刻花银碗、鎏金高足铜杯及窖藏的鎏金铜铺首饰件等。有关专家认为这里即是永宁寺遗址。如此而言,该件柱础当为永宁寺(公元466 年)同期产物。

      2.司马金龙墓柱础

      1965年在城东石家寨司马金龙墓(注:山西省大同市博物馆、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山西大同石家寨北魏司马金龙墓》,《文物》1972年第3期。)出土了4件柱础,其中两件雕刻蟠龙莲花伎乐,另两件雕刻蟠龙莲花,这是目前所发现的柱础中艺术价值最高的精品。础通高16.5厘米,座边长32厘米,柱孔径7厘米,鼓状覆盆形方基座造型, 通体浮雕图案分为三大组:从柱孔周边由内而外分层次刻细密的绳纹、连珠纹、莲瓣纹,并以此为中心顶部雕肥硕而卷翘的重层莲瓣构成一莲花形象,鼓壁上四条蟠龙身饰绳纹和鳞斑纹,它们一字排开置身于瑞气祥云与峰峦叠嶂之中;基座的四角面上各雕刻出一身伎乐,他们分别弹奏着鼓、腰鼓、觱篥和琵琶乐器。座的侧面图案为连续的心形卷草纹,其间点饰卷草纹。(图二)司马金龙墓柱础(包括石雕棺床)其石质之细腻、雕饰之富丽、工艺之娴熟,丝毫不亚于北魏文明太后冯氏墓的石雕门楣、门框及虎头门墩的雕刻艺术水平,实为不可多得的珍品。

      

      司马金龙,《魏书》记载为“晋宣帝弟太常馗之八世孙”,是降魏之臣,身前战功卓著袭爵受宠,官至吏部尚书,太和八年(公元484 年)葬于平城。该墓中除棺床、柱础和大批的陶俑外,出土的木板漆画屏风弥足珍贵,为中国美术史抹上了浓浓重彩。其中4 件柱础即作为屏风的柱座使用,雕造时间为公元484年。

      3.曹夫楼沙场柱础

      1989年御河东曹夫楼沙场出土。础为鼓状覆盆形方基座造型,柱孔周边内区饰一周连珠纹,外区浮雕阔瓣莲花;鼓壁面由两条身饰鳞斑纹的蟠龙环绕;基座侧面为波浪式卷草纹,座的四角分别雕塑出鹰叼蛇、蹲猴、卧狮、伏虎四种动物造型,动物线条简括,但十分传神。柱础通高9.4厘米,座边长18.9厘米,柱孔径2.8厘米。这件柱础小巧玲珑,是大同已发现的同类柱础中最新颖别致的一件。(图三)

      

      据史书记载和多年来考古发掘证实,“现马铺山前、御河以东地区应是北魏贵族、官僚上层人物的墓葬区”(注:大同市博物馆:《大同东郊北魏元淑墓》,《文物》1989年第8期。),太庙立于此, 著名的北魏吏部尚书司马金龙墓、平城镇将元淑墓(永平元年)、渤海郡开国公高琨墓(延昌三年)以及齐家坡“具有浓郁鲜卑遗风的贵妇人”(注:王银田、韩生存:《大同市齐家坡北魏墓发掘简报》,《文物季刊》1995年第1期。)墓等,都与曹夫楼沙场相距不过数里。据此, 它们应同属一个大的墓葬区域。这件柱础亦当属上层人士所有。其雕造时间及装饰技法相近于司马金龙墓柱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