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木版年画历史悠久,而其发展、兴盛、普及于民间,则始于北宋,在这方面,河南占据了历史的有利条件。北宋徽宗很喜爱绘画,宣和年间在北宋东京(今河南开封)建立了“宣和画苑”,集中了一大批宫廷画家,有不少佳作传世。宋代重视工笔重彩,画家有不少是从民间“匠人画”者中选入宫廷的。例如被誉为“燕家景致”的画风创造者燕文贵,原在街市卖画,即因技艺出众而被选入宫中;以画儿童题材著称的“杜孩儿”;以画建筑有名的“赵楼台”等,都是从民间选入宫廷的。当时宫廷每逢过年都必备门神,这些画家都要为门画提供样稿。当时有漏版(即厚纸涂蜡,镂空为形,刷色漏印于纸上成画)印刷,也有木刻雕版。北宋末年木版年画的制作十分精细,宫廷、贵族、王公之门,以浑金饰之。北宋时雕版印刷术已广泛使用,话本插图雕印为木版年画提供了技术条件,后来木版年画也成了专门的行业,每逢岁末大量印制门神、钟馗、桃板、桃符及财神钝驴、回头鹿马、天行帖子等。北宋年画的大发展,也行销全国各地,对全国的影响很大。但是到了公元1127年金兵攻破汴京,大批画工和雕版工被掳走或四处逃散,加上黄河不断泛滥,汴京失去往日繁盛景象而一蹶不振。后来一些年画行业人员返回,便在距汴京较近的朱仙镇拼凑班子重新开业。当时的朱仙镇水陆交通便利,利于商运,特别到了明代中期,朱仙镇人口已达30余万,街道纵横,人口聚集,商业兴旺,与湖北汉口镇、广东佛山镇、江西景德镇并列为全国四大名镇。朱仙镇又名“聚仙镇”或“诸仙镇”,是诸仙聚集的假托。明代这里修了许多庙宇,著名的有岳飞庙、关帝庙、瘟神庙、救苦庙、二郎神庙等,俗称72路神仙庙。在朱仙镇年画中也可看到许多神仙的形象,如门神、财神、牛马王神、灶神和天地全神等。明代以来朱仙镇每年9月9日是年画行会纪念日,大家都集中在关帝庙前,参拜各自的行会神。如“门神匠会”参拜鲁班,纸行的“红纸会”供奉染色仙葛仙。除参拜外还要唱戏三天庆祝,并且开始年前的挂牌营业,朱仙镇附近30多个村庄的半工半农匠人也开作印刷。 李步青、廉方编写的《岳飞与朱仙镇》记载:“红纸、门神系旧习过新年之消用物,为镇中最著名的特产。往昔盛时, 业此者300余家,出品盛销于邻近各省,大有独占市场之势。”朱仙镇木版年画中,最为畅销的是门神画,除本省外,安徽、江苏、河北、山东等地的商贩纷纷来此订货,称为“打门神”。朱仙镇的门神种类繁多,艺术特点也比较突出,无论是文官武将,形象饱满、威武雄壮,贴在大门两旁十分壮观。进门贴门神、背门贴钟馗,取其吉祥如意、镇恶驱邪, 一年365天,低头不见抬头见,这便是门画潜移默化的作用。过去群众过年,再穷,卖鸡蛋也要买张门神贴上取个吉利。鲁迅先生在30年代就收藏了不少朱仙镇门画,如《秦琼》、《尉迟恭》、《马上鞭锏》、《天官赐福》、《三星在户》、《五子登科》等。
清末民初,朱仙镇的人口减少到不及万人,年画作坊也由300 多家减少到40余家,较大的作坊主要分布在镇西大街、估衣街、西门大街等处,较大的商号都是山西人在此投资营业。如“天义德门神老店”,雇工100余人,为山西胡家开设;“德源长”在镇中估衣街, 为山西杨德山开设,作坊100余间,雇工150余人;“老振兴德”的店主,祖籍在山西,是明代翰林院董羲之的后代董岁臣开设的,也是山西的绘画世家。此外,还有陕西、安徽、福建等地在朱仙镇开设的作坊。不过刻版、印刷等技术师傅,绝大多数仍是本地人。30年代后期,抗日战争爆发,交通阻断,加上黄河不断泛滥,外省人在朱仙镇的作坊逐渐撤离,有的只有一二十人看守,常年开业也变成季节性年关卖画。本地作坊主也倒闭或转卖给开封客商,雕版的师傅也去开封打工,有的流落到外县,带一两个徒弟雕版印刷糊口为生,这就为全省各地普及朱仙镇年画积蓄了力量。根据近些年来的调查,全省各地几乎都有翻印的朱仙镇老版年画,年前在集镇上销售,有的是几十年前遗留下来的老版。除朱仙镇外,不少的县、乡都有木版年画的印刷和集散地。如豫东的中牟县、尉氏县、商丘市、周口市,豫西的嵩县、卢氏县、灵宝县;豫南的正阳县、汝南县。最近又发现南阳的社旗县(古赊旗镇)也有木版年画印制。豫北的新乡、获嘉,还有滑县、浚县也有印制,我去年春节前在集上也买了一批。安阳县永和乡苏奇村有个老艺人叫苏守安,专门刻印小灯画也很别致。其中嵩县的木刻原版八仙条幅十分精彩,线条写实而有力,人物形象、衣纹刻画和八仙各自的坐骑造型手法,都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可能是明代原版,比现有朱仙镇遗版都要珍贵得多。还有,卢氏、汝南、获嘉都保存一批木刻原版。卢氏县王五川乡河南村段家,保存木刻原版已祖传六辈,至少有二三百年历史。段家住宅过去叫“门神局”,这是一种元代手工作坊的称号,据说段家先祖段梦飞购买了很多好木料,请木匠做成木板,还未刻制便病故了。后由他的儿子四处奔走,先后在洛阳和南阳老河口请来雕版名师,经过三年时间,刻成大小神版、灶神版2000多块。又从洛阳请来印刷名师,在五星川街正式开设了“中和老店”,销售木版年画,每年入冬用人担、牲口驮,行销洛阳、马山口及全省各地,而且远销到山西、陕西。汝南县早期在县城中心二龙里街,原有十几家年画作坊,与开封、周口成为豫东年画的中心。汝南木版年画多印有“兴顺老店”字样,有明显的清末特点。获嘉县昭景乡羊庄村,保存有十几种木刻原版,有明显的清代风格。据说300 多年前羊庄就有木版年画作坊,现在还有两个姓郭的老人能绘制画样、开脸和雕版,我们还见到他们保存的绘制画稿,而今能全面掌握这项技术的老艺人实在不多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