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不像此前若干年代那样,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发生了剧烈的动荡,那些年代的艺术也紧随社会历史的剧变而变,艺术的特色,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反映了它所产生的时代的历史性变化;90年代的中国艺术家在相对安定的环境里从事艺术创作,因此,我们可以从艺术本体的发展,从艺术风格的演变,来观察艺术创作成果。当然,这并不妨碍读者从其它角度去把握中国油画的面貌。由于90年代是一个世纪的终结,透过90年代的油画作品,可以激发我们对一百年间中国油画所取得的成绩和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思考。 西洋绘画通过欧洲传教士、中西贸易和中国青年出洋留学等渠道,在中国土地上生根萌发;新式学校教育和专业院校,培养了油画的创作者和欣赏者;经历了战争、动乱,经历了“左”的摧残之后,中国油画家终于获得了机会专注经营自己的艺术天地。改革开放政策的顺利贯彻对中国文化建设的促进,在油画创作方面有十分清楚的表现。 在80年代,油画家们由历史的反思转向艺术的反思,封闭之后的开放所引发的外来艺术浪潮的冲击,急切追赶世界艺术浪头的躁动……这一切都曾经使我们迷惑,使我们激动。而后,留给我们的是艺术观念上的进一步成熟。如果说90年代的油画创作,具有一些可喜的成绩的话,应该承认那是近百年来几代人开拓进取的结果。另一方面,90年代油画创作中,缺少那种足以“惊天地,泣鬼神”的作品,也确实与历史环境的变化有关。 市场经济的起动,给中国油画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创作、展览、销售、出版……各个环节都“四通八达”。但这种形势也使画家常常分心四顾,多种接受渠道对画家有多种要求,绘画才能和劳动可以获致多种不同的成功,像我们这样侧重从艺术史的角度介绍的画家,显然只是多种成功者中的一部分。 社会环境的变化使油画家的结构发生了变化。从画家的身分看,专业院校的教师仍然是油画创作的骨干力量,但职业画家的比例在增加,其中还有着不属于任何部门、单位的“自由创作者”,也有一些虽然属于某一单位,但已经不承担单位任务的画家。他们的绘画创作当然不再像以往的作者那样,要为具体的部门领导负责。他们仍有并不“自由”的一面——他们要为作品的销售负责。这并不比传统上从属于某个单位、系统的画家低人一等,艺术史上的大多数画家,恰是在市场环境中发展了他们的艺术的。但画家身分、处境的变化,连带着艺术观念的变化。 建国以来油画创作长足发展的几个重点地区,与美术院校的布局有关。凡是建有油画专业院校系科的地方,油画创作就较为兴旺。进入90年代以后,经济、文化和信息交流的巨大发展,使原先的重点地区不再占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而商品交易的浪潮,使一些地方的画家分散了他们的注意力。原先沉寂的地方,逐渐积聚了潜心绘事的新生力量,湖北、河北、山东、河南、广西等地,涌现了许多新画家,他们的创作使人耳目一新,而富于“后劲”的表现,更成为中国油画界极其可喜的现象。 油画作品的接受渠道,在90年代已经形成新的格局。以展览会为例,画家现在已不仅仅寄希望于官方主办的全国大展。各种类型的展览,对画家各具不同的意义,因此往往按展览主持者的身分和展览的主旨,提供不同品位、不同寓意的作品。在全国性大展之外,有院校、美术馆和专业机构举办的展览,有评论家主持的展览,有国外社团企业支持的展览,还有由画家自己出面组织的展览。有些展览重视题材和主题,有些展览重视形式、语言的锤炼,有些展览看重艺术观念和创新因素,有些展览看重意识形态的反讽和批判……虽然许多画家争取在各种类型的展览上展示自己的作品,但也有不少画家,已经习惯于特有的接受渠道,这使他们的艺术观念和艺术风格趋于定形。 在各种类型的展览之后,是油画作品的收藏者。收藏的目标当然左右收购行为,进而影响画家的艺术走向,并且由此形成一些宽泛的画家集群和关注其艺术倾向的评论家的联结。他们反过来影响其他画家,并形成大小不等的浪潮。当然,这仅仅谈到外部环境对油画艺术发展的影响,但这种影响确实存在,而且构成90年代画坛的独特风景线。 从画家的成长年代看,90年代与80年代有很大的不同。80年代初期,中国油画界曾经历了“四世同堂”的盛况。那时刘海粟、林风眠、吴大羽、颜文梁都还健在,“文革”后开始创作活动并引起公众关注的罗中立、陈丹青等人是最年轻的一代。但如今回想起来,四代画家之间在艺术观念上的反差,并不十分突出。他们有着共同的,或者近似的理想。80年代中期以后,情况有了很大的变化,不同年代成长的油画家对于艺术的看法,差异越来越大。随着开创中国油画专业教育的元老们的相继离世,中国油画家的行列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样化。 40年代开始学画的人,分别出自林风眠、徐悲鸿、刘海粟门下。他们是当今油画界的元老。吴冠中、罗工柳、韦启美、苏天赐、冯法祀、胡一川、莫朴、刘迅等人都已年过七旬,而他们的创作活动仍然为艺坛所关注。这一代老画家在艺术观念、学术背景、绘画风格上的差异,比第一代油画家更为明显。 50至60年代登上画坛的画家,于90年代开始退居美术教育的二线,但他们仍然是油画事业的领头人。与吴冠中、罗工柳、胡一川、苏天赐那一代画家相比,五六十年代出现的这一代人,在经历和学养方面要接近得多。詹建俊、靳尚谊、何孔德、全山石、徐明华、闻立鹏、朱乃正、罗尔纯、钟涵……他们都接受了社会主义艺术教育,经历过深入工农兵、改造世界观的洗礼。对中国现实的深入了解和发展中国油画艺术的使命感,使他们成为“文革”收场后扭转中国油画去向的关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