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良好的社会心理氛围 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

作 者:

作者简介:
王丽萍 普陀区教育学院

原文出处:
中学教育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1995 年 0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在当前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不但不能削弱,而且要进一步加强与改进。过去传统的一套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不少是说教式的。说教式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与当代知识分子思想特点、心理发展现状距离甚远。现在我们如果仍然维持和采用传统的方法,拘泥于原有的形式,思想政治工作非但不能收到入耳、入脑的效果,反而会引起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对立情绪和逆反心理的产生,从而扩大双方的心理距离。当代知识分子面临的是更加复杂的社会矛盾、社会舆论、文化背景和人际关系。在这样的新形势和新特点下,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迫切需要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思想感情的交流。而思想感情的交流离不开良好心理气氛。

      良好的社会心理气氛的形成不仅受社会动机、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这三方面的心理素质的影响,还受能力和兴趣等心理素质的影响。但是对于创建良好的社会心理氛围来说,安宁和睦的社会动机、与人为善的社会态度和合作友谊的社会情感的心理素质是至关重要的。

      一、社会性动机

      心理学家认为交往动机是社会性动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外在表现有低级的群体感和高级的亲属感。领导者在同教职工接触过程中表现的动机影响着他同教职工相处的心理气氛是否良好。例如,领导在找一教师谈话时,生怕教育者不服,俨然以权势自居,盛气凌人,以势压人,告诫教育者若不服的话,将扣罚当月奖金,于是引起教育和被教育者反感和冲突。又如,在评优工作中,特别是知识分子的成就意识在工作受挫时,渴望寻求领导的理解,这时候如果领导者一方面让大家“淡泊以明志”,另一方面,善于疏导,增强工作透明度,让大家了解评选的全过程,努力把教师情绪引向积极的一面,真正做到口服心服,那么我们的工作就会得到群众的支持。两种不同的教育动机,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教育结果。由于教育者和教工之间存在着,既是同志,又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双重关系,所以双方的思想、感情交流往往由教育者的动机而发生作用。一般而言,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双方都和睦的需要,都希望对方能理解自己,关心自己,满足自己的需求。但是一般的领导者却侧重于要求教职工敬重自己,服从自己,即控制的需求,强一些;教职工对领导者却侧重于信任自己,理解自己,即包容的需求强一些。在双方需求不相容的情况下,领导者控制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教工包容的需求也得不到满足。于是,双方的心理距离无法缩小,造成思想政治工作无法进行。

      因此,作为领导者首先应当检查自己的动机是否通过交往使教职工的包容的需求得到补充和满足。就是说,在希望得到教工敬重、服从的同时,是否承认教工在人格上和自己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是否让教职工感到领导对他们的关心不是出于个人的狭隘感情,而是出于领导者对自己工作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出于对同志真诚的爱。教工一旦满足了自己包容的需求,得到领导的理解和关心,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愉快的情感和对自己的信心,就容易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二、社会态度

      思想政治工作的双方都会对对方表现出种种态度,这是因为一方对另一方或对某一事物经过认识后,产生了某种动机,逐渐形成一种较稳定的看法,产生一定的情感,并由此决定自己的行为方式。心理学家把形成对某人或某事的看法和情感以及决定自己行动倾向的心理过程,称为态度。态度决定了什么是偏爱的,什么是期望的,什么是渴求的,什么是想要避免的。这就告诉我们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往往取决于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态度是否正确。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随双方的态度发生变化。一般而言,领导者对教职工保持耐心、温和、说理的态度,思想工作就容易深入下去,教职工也能大胆的发表不同的意见,充分暴露自己的内心世界,少有顾忌。如果领导对教工表现急躁、粗暴、强词夺理的态度,思想政治工作就会停留在一般的表面的水平上,引不起共鸣,引不起积极的思想斗争。教工在行为上尽管可能会暂时收敛些,但对领导敬而远之,思想得不到交流。长此以往,教工对急躁、粗暴、强词夺理的态度会产生反感,以无所谓的态度与其对立。从而引起角色冲突。领导应采取“民主一点,热情一点,风趣一点”的态度激励教师。“民主一点”指领导要在实际工作中尊重教职工,平易近人、相互知心。“热情一点”就是要使教职工感到领导和被领导首先是朋友,然后是同志;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既有情感中教育,更有教育中的情感。“风趣一点”就是指一个领导不能光是板着“法官式”面孔使人不可接近,应以自己的语言、行为、活动让教职工多“笑”一点,活跃一点,回到人的自然。“民人、热情、风趣”等缩短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心理距离的桥梁。

      因此,正确解决态度问题有助于形成和谐的社会心理气氛。尊重、理解、信任、同情和热爱等积极肯定的态度能大大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而蔑视、厌恶、猜疑、冷淡等消极否定态度,则会严重削弱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甚至造成领导和教职工双方的对抗。

      三、社会情感

      情感是具体的东西,是可以直观地体会到的东西,它反映了人与人的内在的心理关系与心理距离。我们可以认为,思想政治工作过程始是以双方之间的情感交流来表现和完成的。缺少情感的交流,思想政治工作则难以使双方达到思想上的和谐;缺少情感的交流,领导和教职工分离性情感就越强烈,彼此之间则越出现不相容的心理气氛。实践告诉我们,在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双方的情感交流好坏,关键在于领导者能否意识到:知识分子存在着强烈求事业,追求高度个性化的,牢固而深刻的情感依恋的“归属”需要。当领导意识到教职工的“归属”需要时,就应该创设各种条件,如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除了在政治上的关心帮助外,在业务上的培养提高要有具体措施,如制定培训计划;落实带教老师;创设公开教学的机会;搭建交流经验的舞台等,满腔热情、亲密无间、心心相通、平等相待、以诚相见地帮助他们达到事业的成功。如果这样,教职工必将产生愉快喜悦、乐观的有益的情绪体验,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就会产生相互知心、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心理状态。反之,如果对教职工的事业追求漠不关心,甚至采取冷嘲热讽的态度,那么教职工的自尊心受到挫伤而易产生抵触、厌恶等不良心理。另外,教职工还可从领导者情绪猜测领导者的行为。如果领导者带着厌烦的情绪找教工谈心,教工马上会感到挨整、凶多吉少,不免产生疑惧和戒备的心理,甚至产生逆反心理。这时交谈双方会感到话不投机、格格不入,有时教工甚至借故离开或者不到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