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走向的探讨

作 者:

作者简介:
张志阳、孙铁牛,南京政治学院 研究生队,江苏 南京 210003

原文出处:
探索:哲社版

内容提要:

本文从指导思想、教育观念、内容结构、主客关系、客体心理、组织形式、传播载体等七个方面探讨了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应实现的几个转变。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00 年 1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我们党领导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证明,思想政治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当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正不断面临着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问题,传统的教育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政治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如何适应形势任务变化的要求,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之路,已突出地摆在了广大思想政治教育者的面前。对此,笔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应着力实现以下几个转变。

      一、从指导思路上看,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适应转变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普遍不佳,原因在于,工作缺乏主动性,往往是提出了问题搞一阵子,上级压下来抓一阵子,从而把思想政治教育变成了“救护车”、“消防队”。要扭转这种被动局面,各级党委和教育机关应注重对形势和对象的研究,强化主动适应意识:一是主动适应形势搞教育。社会形势是确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基本依据。思想政治教育要避免陷入盲目性和被动性,就必须注意研究形势,把握形势变化发展的基本动向,找准影响群众思想情绪的热点和敏感点。做到了这一点,思想政治教育就可以有条不紊地按计划实施,而不致因一个偶然事件而造成“忙乱”局面。二是主动适应群众需求搞教育。同物质需求一样,群众的精神需求也是具体的、实在的,如果思想政治教育满足不了他们这方面的需求,其效果不可能理想。当前,群众思想上求上进,精神上求充实的欲望明显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要针对群众的精神需求,及时、主动地为他们提供精神食粮。比如有些群众对自己的前途信心不足,顾虑重重,思想教育者就应在充分了解原因的基础上给他们以精神上的鼓励和思想上的安慰,使他们重新扬起前进的风帆。只要适应了群众的内在精神需求,思想政治教育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不会出现“台上口干舌燥、台下心情烦躁”的尴尬场面。三是主动适应对象的不同特点搞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的对象复杂多样,企业职工、农村群众、院校学生等都有不同的特点,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具体分析教育对象的特点,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切忌搞“一刀切”,开“一剂药”,“以不变应万变”,这样势必会造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僵化与呆滞。

      二、从教育观念上看,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从粗放经营向精品战略转变

      尽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提了多年,但从总体上看,思想政治教育还没有走出粗放经营的模式,主要表现为:重投入轻产出,重形式轻内容,重过程轻效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既有各级宣传教育机关工作指导缺乏统筹性的问题,也有教育者自身素质不高的因素。此外,教育观念陈旧也是重要原因。当今社会,效益观念已经成为现代人的共识。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也必须树立效益观念,强化精品意识,实施精品战略。一是教育内容要精练。要切实改变教育内容庞杂、简单重复的做法,确立“要精,要管用”的思想,多讲实际的,少讲空洞的,多讲精要的,少讲应景的,一切以提高教育效果为标准。二是教育准备要精细,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育准备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至关重要,必须精心设计,周密组织,从教育内容的确定到教材、教具的筹措,都要环环相扣,步步为营,防止因考虑不周或准备不充分而影响教育的顺利实施。三是教育时间要精短。宣传教育部门要淡化时间指标,在下发教育计划时不应将教育时间定得过死,要允许下属单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具体安排。各单位要树立以效益为本的思想,注重投入——产出比,争取用最短的教育时间产生最大的教育效果。四是教育队伍要精干。要严格规范政工干部进入渠道,严格规定选拔标准,坚决堵死其它专业淘汰人员进入政工干部队伍的老路,通过送校培养、委托培养和岗位培训等途径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高效、精干的政工干部队伍。

      三、从内容结构上看,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从侧重传统向贴近现实的转变

      就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结构而言,传统教育所占比重偏大。即使一次现实性很强的思想教育,往往也要拿出较大的部分讲传统。客观地讲,我们党在70多年的革命和建设历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无论何时都是我们的“传家宝”。但问题在于如何去“传”这一“家宝”。在一次思想政治教育中,传统的部分占得过多,无疑会冲击对现实问题的阐释,从而自觉不自觉地脱离了教育的主题。教育的目的也必然会发生扭曲。并且,传统的东西如果脱离了对现实的依附,也必然会使受教育者陷入“今不如昔”的哀叹之中,其效果往往会适得其反。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紧贴时代特点和社会现实搞教育。一是要多讲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先进事迹。对于历史上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一般说来群众还是深信不疑的,但如果以这样的标准来要求他们,持赞成态度的将为数寥寥。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是:“把雷锋放到今天,情况会是怎样的呢?”时代条件变了,衡量人们思想政治素质的尺度也因之而变。从这个意义上讲,现实生活中的先进事迹更具可比性和可效仿性。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注意捕捉现实中的闪光点,并及时地将其映射到群众身上,启发他们自觉地进行对比性思考,从而达到思想育人的目的。二是要多分析一些群众耳闻目睹的典型事例。当前,群众的思想异常活跃,对于耳闻目睹的事情,总爱评论个是非曲直,而思想意识的多元化形态又为每一事例提供了多种思维向度。在这种情况下,很难确切地说哪一种是正确的,哪一种是错误的。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根据教育主体的价值取向做出一种符合自身需要的解释,并因势利导地将其灌输到群众的思想之中,实现他们思想的自觉转化。三是要多解答一些群众关心的现实问题。改革的日益深化触动了许多被计划经济体制所掩盖的深层次矛盾,同时也造成了群众大量的思想困惑:为什么讲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发展生产力,消除两极分化,而贫富差距却一步步拉大?为什么社会越发展,下岗职工越多?这些现实问题如果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势必会从根本上影响群众的思想稳定。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从现实问题出发,既理直气壮地讲好大道理,又细致入微地讲清小道理,从而消除群众的思想疑虑,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水平。

      四、从主客体关系看,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从单向灌输向双向交流的转变

      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遵循的是一种行政命令的运作方式,“我讲你听,我打你通,我说你做”就是它的极端表现形式。由于它违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规律,过分夸大了教育主体的主观作用,严重忽视了教育客体的能动性,所以教育效果并不理想。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严格的主客观关系只限于宏观层面,而具体到微观层次,教育主观体之间并无严格的界限区分。教育主体是客体性主体,教育客体亦是主体性客观体。当客体的思想政治水平高于主体时,客体完全有理由“反客为主”,实现自身的“角色转换”,从而跃居“教育者”的位置。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从传统的单向灌输转变到双向交流上来。一是要提高思想认识。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有清醒的自我意识,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而不可将自己置于唯我独尊的主体地位,搞“填鸭式”、“满堂灌”教育。二是要强化群众观念。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路线,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党的工作必须身体力行地贯彻执行这一路线。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树立群众观点,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最大限度地调动群众参与教育的积极性,做到问题大家摆,是非大家辨,答案大家找,在思想交锋中明辨是非,提高觉悟。三是要坚持启发诱导。双向交流不是漫无边际的神侃乱吹,也不是没有中心的泛泛而谈。对于每一项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都要根据上级的指示精神和本单位的实际需要,确定好教育主题,定好教育基调。在此基础上,引导群众围绕主题进行思想交流,或以提问的方式,或以答问的方式来开启他们的思想阀门。在交流过程中,对群众中蕴藏的先进的思想观念,要大力挖掘和弘扬对一些偏激的思想意识,要给予批评、教育和引导,从而始终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的主旋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