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因素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教育效能浅议

作 者:

作者简介:
吕宝云 大庆石油学院

原文出处: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00 年 09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教师良好的情感品质是更好地完成教育任务所必须的。对教育工作和对学生的热爱,是教师情感生活的重要方面。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师生的关系问题,并就这一问题作过许多的精辟的表述,如:“师徒如父子”、“视徒如己,反己以教,则得教之情也。所加于人,必可行于己,若此则师徒同体”等等。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高尚的品德,必然要在师生之间建立起一种和谐的关系,而这又主要表现在教师对学生的热爱上。

      一、教师的情感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1.教师的爱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基础。“爱”就是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与学生的心理实际相容、相融。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对学生的爱就谈不上真正的教育。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积极性,一方面取决于教师的责任感和教育能力,另一方面也取决于教师热爱学生的程度,“感人心者,莫先于情”。心理学的研究和教育实践经验都证明:如果教师喜欢某些学生,对他们抱有期望,一段时间之后,这些学生常常会出现象教师所期望的那样有所进步;反之,如果教师厌恶某些学生,对他们不抱希望,这些学生的发展走向另一极端的可能性极大。这种“教师期望的效果”的原因在于,凡是教师寄予希望的学生,可以深切地感受到教师的关心、爱护与鼓励,进而采取一种积极的、合作的、配合的态度对待教师,对待自己的学习与行为;相反地,则以消极的、抗拒的、对立的态度对待教师,不理会或拒绝教师的要求。

      2.教师的爱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实效性的核心因素。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本身是一个由“外铄”到“内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有时激起学生的感情共鸣比激起学生的理性思考更为有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两大基本原则,“动之以情”是“晓之以理”的前提,情通才能理达,尤其是在具有“重感情,尚人伦”的传统文化氛围的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有充满人情味,充满亲切感和温暖感,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如果离开了爱的内涵,就会使教育变得苍白无力。因此,教育者必须倾注自己的感情,使学生强烈地感受到你的真挚和坦诚,真正体会到你是在关心和爱护他们,是真心实意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学生就会受到感动,产生肯定的情感反应,并乐于向教师谈论自己的问题和接受教师的教育,即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无数事实证明,当教师与学生关系融洽时,学生就会听从教育者的教育,充满信心,积极向上,努力改正自身的缺点:反之,一个受教师厌恶的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就会有抵触情绪,拒绝接受教育或对教育者的教育不予理睬,不置可否。因而,教师应该满腔热情地做学生的朋友,要让学生感到亲切,使学生承认自己是对他们有帮助的人,是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人,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总之,教师动情,学生才能动心。

      3.教师的爱是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重要途径。情感感化着人,也阻碍着人。学生的行为方式与家庭的教养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家庭的教养方式不同致使学生的行为方式各不相同,但在现代的中国家庭有着这样一种共性——对孩子关心太多、溺爱太多、赞美太多的“三多”现象。这种家庭的过分呵护,父母给予的一切,尤其是情感方面的无私付出在孩子看来是应当的、必须的,使得孩子不懂得感动,造成他们人格培养上的欠缺。教师的理智的爱与关心,可以使学生学会如何爱自己、如何爱他人,因此,教师的爱不失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的一条重要途径。

      4.教师的爱可以转化为学生自我教育的动力。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人不仅需要有一般的生理和心理满足,还具有自尊的需要,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等。尊重学生可以使其自尊心得到满足和慰藉,可以引发学生接受教育的自觉性、主动性。大量的教育实践表明:当一个人受到他人诚心诚意的尊重时,会在内心产生一种自我尊严感,他会千方百计地表现出不使对方失望的行为,表现出与受到这种尊重相称的行为。

      5.教师的爱是了解和掌握学生思想动态的重要方法。爱可以使你了解真相,了解和掌握学生真实的思想感情。弗洛伊德不止一次地强调这样一个观点,即:如果你能使别人谈得足够多,他就无法隐藏其真实的情感或真正的动机。此外,学生愿意将自己的真实想法对有威信而非有威严的教师讲。

      二、目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师情感投入的几种现象

      当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师情感投入方面存在的几种现象不容忽视:

      1.爱的“荒芜”。由于对学生工作认识上的不足及学生工作本身受重视程度不够,使得从事学生工作人员中真正热爱这一岗位的人并非很多,因而造成在工作中对学生的不热爱或热爱的程度不足;由于受传统的“严师出高徒”思想的影响,尤其是“严师”长期以来被学生家长肯定并加以大力宣传,因而造成在工作实践中,常常出现教师对学生的爱存在表达不良的现象,使学生感受不到教师的关心、爱护之意而出现爱的空白。

      2.情的泛滥。工作实践中,有一种现象不容忽视,即:某些教师出于对学生的“爱护”而放弃原则,将热爱学生变异为放任与迁就。突出表现为:对于违犯校规校纪的学生总是强调“以情感人”、“说服教育”为主,而忽视学校规章制度的严肃性、强制性作用,使得校园内频频出现了虽“有法可依”,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高尔基曾说:爱护孩子,那是母鸡也会的事情;教师的爱在于教育,这才是理智的爱。学校中存在的情的泛滥,使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增大,效果减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