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探微

作 者:

作者简介:
项修阳 南京政治学院研究生队

原文出处:
求实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00 年 07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从一定意义上讲,我国正在进行的改革是用新的价值体系对政治系统、经济系统和文化系统的全面整合,是对社会物质关系和思想关系的一场深刻变革。当前,改革正处于重大的转型时期,这种转型不仅表现在体制上的转型,更深层面的、更具根本意义的是人的价值观念的更新和提高。改革要获得重大突破并保持改革的向度和韧力,不仅仅取决于体制上的成功调整,更大程度上还有赖于社会新价值体系的确立。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动员和组织群众为自己的根本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成功的基本经验。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社会上出现的信仰危机、价值危机问题,必须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别是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功能,以塑造和构建富有时代精神的社会共同理想和核心价值体系,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长久的动力支持和政治保证。

      一、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功能失调与社会教育的“失范”、“失态”——信仰危机与价值危机探源

      我国改革开放实施的是一种现实主义的务实发展战略,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克服物质匮乏、摆脱贫困,以最快的速度发展社会生产力和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其特点是通过利益机制的拉动,激发人们追求经济效益的行为,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之一。但是,这样一种利益机制的拉动,如果失去了正确的价值导向,就难免带来副作用,原先的意识形态的作用和地位让位于经济建设的重要性,理想、信念的神圣性让位于经济的现实性,使社会弥漫着物化的趋势,伤害人作为社会本体的价值,造成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上的社会精神文化的沦丧和人的理想、信念的迷失。当传统的价值观念解释不了现实的生活时,一部分人就失去了评判人生意义的标准,从而导致心理结构的失衡。有的陷入现实虚无主义的泥沼,崇尚享乐主义、拜金主义,追求物欲的满足、感官的刺激,在追逐金钱中迷失了自己。有的则步入神秘化的虚无主义,把精神寄托于“乱、力、怪、神”,为逃避现实生活的压力而陷入虚幻荒诞的神秘玄思之中。造成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很多,其中,思想政治教育一定程度的弱化和淡化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社会的信仰危机和价值危机是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功能失调的直接结果。

      这里所说的社会化,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要立足于社会本体进行教育,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理解的教育要走向社会,综合运用社会的各种有利因素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这实际上只是社会化的手段和结果。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功能失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单向度的为权力服务的教育取向,使思想政治教育削弱了提高人民思想政治素质的根本功能。从理论上讲,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决定了我国的政治本体是广大人民群众,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政治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体理所当然应与政治本体一致。但是在实践中,如何做到既能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党性原则,使思想政治教育牢牢掌握在党手中;又能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本体性,使思想政治教育始终保持其人民本体的价值向度,显得非常困难。建国以来逐渐形成的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造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对权力的高度依附。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分属各级政权部门;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组织系统内也相应地形成了严密的层级。结果,本应取向于人民的思想政治教育,由于缺乏相应的制度保证,在实际运行中却只对各级权力部门负责。这种体制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效能的发挥,主要取决于两点,一是教育主体的责任心和素质能力;二是教育客体的政治参与热情和思想觉悟。前者缺乏制度的保证,充满着太多的变量,不具普遍意义;后者本身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所要追求的目标,在实践中是个悖论。所以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是各级教育组织把完成上级部门交给的教育任务作为工作的最终目的,把对群众的教育仅仅作为完成任务的手段,重过程轻结果,重形式轻内容,表面上轰轰烈烈,实际上效果甚微。当思想政治教育过分依附于权力的框架而不能立足于社会时,思想政治教育就只能是其组织系统的自我服务,陷入空谈,流于形式。同时,社会的心理结构也就失去了真实的支撑点,随之而来的理想信念的迷失和价值体系的混乱,各种思潮、信仰的杂然纷陈也就不足为奇了。

      滞后于时代的发展变化,思想政治教育失去了调适、引导、规范社会价值体系的主动性。立足于社会本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随着时代的脉搏而跳动的,是一个开放的充满活力的教育机制。它能够敏锐把握时代的价值趋向,准确掌握社会的心理需求,及时进行教育内容的调整和方式方法的创新,始终掌握着调适、引导、规范社会价值体系的主动权。而游离于社会本体之外的教育机制,则较少考虑社会的心理和情绪。所以,反映迟钝、缺乏活力、效率低下,总是落在实践的后面。内容上满足不了社会的心理需求,成为喋喋不休的空洞说教;方法手段上因循守旧,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失去了调适、引导、规范社会价值体系的主动性,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发挥就出现了功能性障碍。

      (二)社会教育的“失范”和“失态”,加剧了社会的信仰危机和价值危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