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硅谷到光谷之路

——兼论高科技园区的建设与发展

作 者:

作者简介:
包玉泽,武汉大学商学院企业管理99级研究生

原文出处:
湖北社会科学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特区经济与港澳台经济
复印期号:2000 年 1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20世纪是微电子时代,创造了硅谷奇迹;专家预言,21世纪将是光电子时代,光谷将续领风骚。从近几年对国际光电子领域的跟踪研究来看,光电子技术是我国同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最小的领域之一。今年5月8日,武汉地区的26位院士、专家联合向国家提出建议,在武汉建设“中国光谷”。与此同时,广州、上海、西安、长春等地也纷纷提出了建设光谷的宏伟目标。不可否认,武汉建设光谷具有巨大的优势,然而技术上的优势并不意味着产业上的优势,只有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将开放引进和自主创新相结合,才能发挥优势,取得成功。本文拟对高科技园建设的成功范例——硅谷的发展进行回顾,希望从中能得到对光谷建设的有益启示。

      一、硅谷的成功经验

      20世纪70年代以来,高科技园区以前所未有的发展趋势倍受世界注目。美国位于斯坦福大学旁边的硅谷所取得的惊人成功,使得近年来涌现出大批硅谷追随者。硅谷最早的创业家是惠普公司的两个创办人,他们在30年代的大萧条时期白手起家,在一个车库中研制出振荡器并创办了惠普公司。自1965年以来美国成立的100家最大的技术公司中, 有三分之一设在硅谷,1986年到1990年间,这些公司的市值增加了250 亿美元;硅谷企业在1975年至1990年的15年中,共创造了150000个与高技术有关的工作岗位;1990年,硅谷的生产商出口了几乎占美国全部电子产品出口额三分之一的电子产品。那么,硅谷是什么?在外人看来,硅谷是高科技的胜地:60年代硅谷的主导产业是半导体;70年代是处理器;80年代是软件;90年代则是互联网。硅谷是变化的,不是永远增长,也有起落。硅谷整个创新过程是一个新陈代谢、时起时伏的过程。

      不少人把硅谷的成功归于“硅谷文化”,其重要成分是创业文化。硅谷地区的文化鼓励承担风险,也容忍失败。硅谷成立之初一些受过专门教育的青年工程师,怀着对已经长期存在的制度和传统观点的质疑,抛开了原有的社会环境,来到这个充满挑战的地区创业。相对别处的创业者而言,他们更愿意接受风险和试验。他们认为,行业及企业间的联系和先进的技术所起的作用要大于单个公司或行业的作用;一个人对职业的忠诚要远远高于对所在公司的忠诚,公司只是进行工作的载体;试验和风险比稳健和对公司的忠诚更应受到重视。20世纪60、70年代期间,人员流动成为硅谷的一种生活方式。对地区经济和行业的忠诚将硅谷的创业者们统一到一起,人才市场的组织和创业的方式使得企业员工之间对市场和技术有着充分的交流。

      产业体系的灵活性是高科技园区成败的关键。硅谷的产业体系基于地区网络,活跃的地区文化及广泛的社会关系网络是硅谷保持活力的根源。硅谷的公司倾向于利用当地的各种关系网络来建立新市场、生产新产品和开发新技术。硅谷的各专业公司之间竞争激烈,同时又互相学习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进行技术革新。硅谷地区密集的社会网络和开放的人才市场也激励着创业者们不断进行新的试验和创业。企业内各部门的边界是互相渗透的,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当地机构如商贸协会和大学之间同样有着密切关联。多年的实践表明,硅谷发展的推动力不是由于某一项技术或某一种产品,而是由于各个系统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竞争和密切联系。因此,硅谷并没有刻意扶植某个部门,因为这样做就会适得其反。

      在产业组织上,硅谷半导体和计算机行业新企业力图建立适合个人创新和高度分散的组织形式,保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竞争反应灵敏度。组织上的革新使得硅谷的公司能够比其他一体化组织形式的竞争对手更快地推出新产品。

      硅谷小企业的迅速成长还得益于与大公司的合作。大多数美国计算机和电子大公司都与小企业保持着广泛联系。多年以来,硅谷每个半导体公司的最大客户均是IBM公司。 美国政府也对高科技企业进行各种支持,将航空和军事领域的R&D资金用于支持硅谷的企业, 或帮助国内电子行业获得研究和开发优势。由于中小企业管理局的诸多政策,社会对小企业传统的不信任观点有了极大转变,小企业同样能够得到美国政府的合同。

      另外,硅谷拥有成熟的风险投资体系,任何有价值的创意、技术在硅谷都能得到很好的投资和帮助,风险投资不仅仅提供资本,更重要的是帮助组织和改造公司的领导班子。硅谷具有完善的人才流动体系,邻近斯坦福大学的优势得到了充分利用。在斯坦福大学,师生创业是一种风气。斯坦福工学院的一座楼里先后诞生了三家著名公司:升阳( Sun)、硅谷图文(SGI)和思科(Cisco)。

      有专家认为,作为高科技创业公司的栖息地,硅谷至少包括七个方面的因素:第一,硅谷公司的生产结构是开放型的;第二,硅谷人才流动频繁,随之而来的是信息的流动和知识的传播;第三,加州宽松的法律环境使跳槽变得更宽松;第四是硅谷人允许失败;第五,硅谷人的生活和工作观是“活着为了工作”(Live to work),而在其他地方则是“工作为了活着”(Work to live);第六,硅谷是多民族的大熔炉;第七,美国的全国证券交易商自动报价系统(NASDAQ)股票市场为硅谷公司上市创造了有利条件。正是这些因素一起构成了一片新天地,使硅谷成为创业公司的“栖息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