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 —5831(2000)03—0007—03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标志着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又进入了一个新的转折时期。但西部地区经济相当薄弱,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地理区位处于劣势,居民的思想观念落后,单靠中央的支持远远不够。必须依靠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建立适合于西部特点的新型经济特区,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投资。 一、东西部差距的原因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在“梯度开发”战略下,政策和投资向东部倾斜,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建立经济特区、保税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并推出一批开放城市,享受系列优惠政策。这样,东部地区因区位优势加政策的有力倾斜,产生了巨大的极化效应,不仅引来大量的外资,也把大量的西部资金和人才吸引过去,使东部经济得到迅速发展,而西部则相对落后,东西部差距日益扩大(表1、表2)。 客观现实和大量数据资料表明,东西部差距正在日益扩大,其原因有地理区位、基础设施、产业结构、对外贸易规模、利用外资规模、居民观念意识、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因素。《区域发展新思路》(厉以宁主编)一书把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划分为1、2、3、4类,除个别省区应作调整外,大体上1、2类属于东部地区,3类属于中部地区,4类属于西部地区。该研究对各类地区第一次产业就业比重,第一次产业产值比重,对外贸易规模和利用外资规模等变量对各类地区经济增长的相关性进行了计算分析。 表1 1980—1998年东、中、西部GDP增长情况 1980年 1998年 总量(亿元)人均值(元)总量(亿元)人均值(元) 全国4 395.87 460.00 82 780.256 392 东部2 295.76 818.00 48 114.5411 533 中部1 369.08 409.00 23 113.665 399 西部731.03370.43 11 552.104 159 东部/西部 3.14 2.214.17 2.27 东部/全国 0.52231.780.5812 1.80 中部/全国 0.31140.890.2792 0.84 西部/全国 0.16630.800.1396 0.65 表2 1999年底东、中、西部利用外资情况 单位:亿美元 地区项目数比重合同外资比重实际投资比重 (%) (%) (%) 总计 341 538 100.006 137.18 100.003 076.34 100.00 东部 280 515 82.135 409.34 88.132 698.45 87.72 中部43 845 12.84 491.178.00 275.028.94 西部17 1085.03 237.353.87 98.973.24 结果显示,东西部经济增长与第一次产业就业比重的减少有较高的负相关性,而与第一次产业产值比重无明显的相关性,这反映产业结构的影响。但作为反映政策支持力度的对外贸易规模和利用外资规模,却对经济增长有最显著的相关性。这说明东部经济发展远远超过西部,与国家对东部沿海地区,特别是对沿海特区、保税区等开放开发区实行特别优惠的政策有很大的关系。中央政策的有力支持,造成了东部很好的投资环境,引来了大量外资。外商不仅带来资金,也带来了先进技术、先进管理和竞争机制,同时还带来了国际市场信息和销售渠道,从而使特区迅速形成较完善和较规范的市场环境,并促进变革旧有体制、改变人们旧有观念、树立竞争和创新意识。大量外资涌入和出口贸易,带动了经济特区及东部地区的迅速发展,以广东、上海为例,1998年,广东出口中,外资企业的出口占了51.8%,上海出口中,有38.8%是外资企业提供的。西部地区的地理区位处于劣势,加之不能享受沿海同等的优惠政策,有限的资金和人才反而“孔雀东南飞”,后来虽然也批准建立了少量的开发区,但开放程度不高,运作不理想,其作用未充分发挥,因而引进外资很少,出口规模更小,西部经济的增长自然远不如东部了。至于其他影响因素,当然也不容忽视,但大多与扩大对外开放力度、营造优良投资环境、增强对外资的吸引力有关。 西部地区内部各地区的开放度和开放水平差异也能说明上述问题。以重庆为例,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其开放层次低于经济特区,更低于保税区,但其投资政策与重庆其他区相比较又具有优势,在吸引外资、投资、GDP、税收、财政收入等指标方面, 如按人口平均或开发面积平均计算,南坪开发区都远远优越于其他区域(表3)。 表3 重庆部分主城区与南坪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主要经济指标对比 指标 面积 人口 固定资产投资 GDP (km[2]) (万人) (亿元) (亿元) 江北区 22144.7212.154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