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观察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追赶时代,加快发展,无疑是积极进取的态度。在我们这个欠发达国家中,从上到下关注知识经济、扶植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更是大大的好事。不过,如果一味地照搬美国的产业发展概念,把新经济奉为终极之路,那就有失偏颇了。观察国内对新经济的热炒,我们觉得有四个误区值得关注: 误区一 高新技术产业是惟一的 以微电子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技术为代表的现代高科技产业无疑是世界产业升级的方向。但是高技术只是一种高精度提炼手段、一种现代发现和认识工具,它可能改变人们的传统农业、采掘业和加工业的生产方法,并不能取代它们;高新技术产业归根到底还是要立足于为人们衣食住行服务。作为发展中国家,切忌地不分南北,人不分城乡,都视高技术为惟一,所有的投资都压在高新技术产业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知识经济上。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世界产业发展链条上,还处于较低梯度上,需要从工业化的逐次提升中,取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础。当今的世界产业分工大体分为四个级次:第一级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后工业化发达国家,如美国;第二级是以次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工业化国家,如日本、西欧、新加坡、韩国等;第三级是以次新工业技术为主导的新兴工业化国家;第四级是以落后技术为主导的准工业化国家。产业转移和技术传递一般是从一级逐次向最后级次转移的。中国作为世界产业分工链条上的一环,基本上处于世界产业构成中的第三级阶梯,目前正在向次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第二级过渡。根据钱纳里多国模型分析,当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000美金时,工业化将出现转型,即由初级工业化转入新兴工业化。目前我国经济也正处于由工业化向工业化中级阶段转型时期。这一阶段,大体上相当于西方发达国家30年代到50年代,相当于新兴工业化国家的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转型期大体上需要10—15年左右。经过这10多年的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我国也将进入新兴工业化阶段,工业化的重点开始转向发展精细加工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生产总值增长中技术进步的贡献率将达到50%左右。可见,作为后发国家,发展高新技术离不开基础产业,发展速度可以缩短,但是阶段不可能超越。 误区二 全民办网络 网络技术是现代通讯传媒技术,开发它、拓展它,需要众人参与。但是,不论各行各业都参与办网络,结果肯定是新技术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况且,网络并不天然等于高科技。网络技术产业现在存在的问题关键是寻找实体经济依托,拓展盈利空间。我国现有的网络公司已经兴办了不少,它们的兴趣似乎并不在于开发实用的信息产品或服务,它们的产品至今没有多大的市场。据调查,目前中国的网民大约在900 万人,网上交易不过5500万元,不到全国零售商品总额的0.018%, 而且品种极少。人们尽可能设想未来的电子商务、网上学校、网上银行、网上医疗等业务的前景。但是这需要的是现有网络公司与实业界的联合运作,而不是实业界一家一个网络公司,行行都“触网”,那样,就是“一块捉住,一块绞死”。 误区三 高技术万能论 我们的名家说得对:技术可以超越,体制不能超越。我们的一些地区,不管自己的经济结构、收入水平和体制状况,看到了高新技术的高生产率,家家都在争办高新技术园区,甚至一个县都想设几个不同名目的园区。这是一种典型的技术万能论。实际上,美国的高新技术发展,是美国现代技术和产业长期积累的产物,是美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自然结局。高新技术发展不仅需要传统产业的基础,也需要相当的国民收入水平,需要合理的需求结构和市场潜力,需要发育良好的市场机制。同时,我们必须看到,高技术伴随着高风险,能够担负高风险的大多是民营公司,而民营科技公司的投入、运行、退出要求高度市场化的机制保证。在一个资本市场不发达,资本金、技术、人才、项目等资源不能完全自由流动的体制下,在知识产权、市场交易行为以及政府审批行为难以确保法制化的环境下,高新技术企业即使可能产生,也难以形成产业链或产业群。 误区四 一夜暴富论 的确,高技术在现行资本运作技术的条件下,可能具有迅速创造巨额财富的能力。世界财富论坛的明星已经由过去的石油巨鳄和钢铁大王,演变成今日的网络英雄和软件明星,比尔·盖茨身价千亿美金,李泽楷一夜暴富超过其父李嘉诚,这在媒体上已经得到充分的渲染。知识就是资本,知识就是财富,无疑应当大讲特讲。但是,高技术一夜暴富是有条件的,不是人人都可能做到的。一方面,拥有高技术的人或企业,首先需要的就是前期的技术探寻、技术开发和技术积累,没有个人或社会的长期技术储备和人力资本投资,高技术不会一夜诞生;另一方面,比尔·盖茨也好,李泽楷也好,还是联想集团的上百个百万富翁,包括大批的风险投资家们,他们的产品可能具有超过传统产品和服务几倍的价值,但是要实现上万倍的财富放大,多半要依靠现代股市的融资和筹资功能。谁都知道,股市是零和游戏。这种所谓的“暴富”,恰恰只是原有财富的集中,它们的一夜暴富往往是建立在相当多投资者的“无私”奉献上。不仅如此,这种财富集中,也不排除社会对高新技术的过度炒作,泡沫的放大,也的确成全了一部分投机家,也放大了高技术明星们的财富。但更多的人们能够做到的是知识积累工作和知识运用工作,他们的所得只能是知识经济的平均数。 在中国这样一个中低技术为主体的产业结构基础上,知识经济只是初见端倪,最为急需的是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充分利用高技术改造和提升我们的传统产业,为新经济的早日到来创造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