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税区成为高新技术进入我国的“绿色通道”

作 者:

作者简介:
郑德雁 青岛保税区管理委员会

原文出处:
沿海经贸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特区经济与港澳台经济
复印期号:2000 年 10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保税区作为我国开放度最高的区域被国外高新技术企业越来越看好,中国保税区“境内关外”的特点使其成为海外高新技术进入中国的“绿色通道”。

      一、高新技术在我国保税区的发展

      中国目前已在沿海设立了15个保税区。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是中国最早设立的保税区,现在已形成令人瞩目的信息产业群,美国的英特尔、惠普、罗克韦尔、IBM、朗迅,荷兰的飞利浦,日本的理光, 意大利的ECC,法国的施耐德、罗格朗等一批跨国公司, 成为保税区的投资主体,目前总投资已逾5亿美元。

      毗邻香港的广东是中国拥有保税区最多的省份。广州、福田、沙头角等六个保税区已经形成了以电脑、电子产品、电动玩具、黄金珠宝加工等为主的高科技产业。

      虽然邻近中国发展最好的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台湾台达电子公司老总还是将目光定在了天津保税区。他说:“电子行业要求快捷、灵活、及时的物流和信息作保障。保税区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税,是连接内地和国际商场的最好区域;这里国际贸易活跃,手续简便,适合电子产业发展”。台达公司目前已在天津保税区设立两家企业,投资额4600万美元,其生产的产品一半外销,一半销往中国内地市场。

      国家海关总署关税司的统计显示,1998年,中国引进的高新技术项目已占全部技术引进和设备进口总额的1/4,其中大部分是从15个保税区引进的。

      二、高新技术在保税区发展的优势

      国外高新技术企业之所以抢滩保税区,关键在于保税区被视为“境内关外”,在关税优惠政策下,外商可进行加工、贸易、中转及仓储,而保税仓储和国际贸易在其它开发区或经济特区是不能进行的。

      保税区大多靠近码头、高速公路,交通便利,进出海方便。一些保税区港口相继开通直达美、欧、日等国和地区的国际班轮。福田保税区拥有专用通道直达香港,天津保税区则率先开通通往欧亚大陆桥的区内铁路,并正在筹划建空港保税区。

      更为重要的是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中国保税区的功能不断完善,投资企业大多得到了丰厚的回报,1990年设立的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递增。现已开工的109家加工出口企业中, 高新技术企业所占产值是全区产值的七成六,英特尔科技公司和菲力浦光磁电子公司去年出口额都超过2亿美元。

      为了营造高新技术企业投资的良好环境,广州保税区去年3 月开辟了电脑工业城,计划在今后几年内形成电脑系统300万套、主板机250万套、笔记本电脑30万台的生产能力,工业产值达到数百亿元人民币。目前已有3家企业进驻保税区,生产印刷电路板、主机板和各种基板, 年产值预计达3亿美元。

      天津保税区内新建了保泰工业园,园内主要发展出口型和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无污染、低能耗的工业项目。目前已有美国的卡特彼勒、霍尼韦尔等公司在国内注册,每个项目投资都超过5000万美元。保税区已成为中国最有投资潜力和发展活力的区域。

      三、高新技术在青岛保税区

      青岛保税区是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的山东省乃至沿黄河流域唯一的保税区,具备了上述其他保税区的所有政策优势,除大的政策是一致的外,青岛保税区紧靠青岛港前湾港区,前湾港区是国内少有的天然良港,拥有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20万吨级矿石码头,可停靠第五、第六代集装箱船的专用码头,有高速公路与青岛国际机场、济青高速公路、青岛老市区相连,交通便利。

      但迄今为止,除松下电子部品有限公司外已投产企业中没有高新技术企业。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管理体制不顺。长期以来,保税区管理体制一直不顺,《山东省青岛保税区管理条例》没有得到落实,保税区一直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和规划,没有发挥出在山东省、青岛市应有的作用。二是缺乏高科技企业群。保税区在对外宣传、招商引资上力度不够,没有使企业界充分认识到保税区的特殊优势,使入区企业不多,高新技术企业更是凤毛麟角,没有形成规模。三是管理与投资软环境不够完善。由于体制原因,使青岛保税区在区域管理、投资软环境建设上与先进保税区有着较大差距,部分职能单位尚未入区办公,服务意识、服务水平、服务效率也有明显不足。

      进入2000年,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山东省、青岛市对青岛保税区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山东省将青岛保税区作为实施全省经济国际化的首选重点区域,青岛市将保税区作为实现北方航运中心的突破口,提出要加快港区功能对接,实现港区一体,并理顺了保税区管理体制,赋予了保税区管理机构充足的管理权限。青岛保税区新的管理机构提出了创建全省最佳投资区和投资无费区的目标,并力争做到“上半年树形象,下半年有起色,二年有突破,用三至五年的时间把青岛保税区建设成为全国一流保税区。”并强化区域管理和投资软环境建设。遵循“客户就是一切,一切为了客户”原则,建立了综合服务大厅,制定了《青岛保税区加强投资软环境建设责任制》,从项目咨询、立项审批、开工建设、生产运营到社会事务等,环环相扣,有机衔接,实现全过程服务;建立了青岛保税区企业求助联动制度和“职能部门联席会议制度”;为加强管委与企业的联系,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制定并实施了“企业联系制度”、“企业现场办公制度”,为加大对保税区重点企业的扶持力度,创造“示范”效应,带动保税区功能开发,制定了保税区“样板企业评定办法及扶持措施”,对样板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优先安排主任现场办公会,财政扶持、海关报验、检验检疫等事务随到随办,切实促进“样板企业”发展壮大;为加快保税区企业管理的规范性进程,符合国际惯例,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建立了“规范对区内企业检查制度”,区外行政执法单位对企业进行的各种检查须提前告知保税区管理部门,由保税区管理部门通知企业并协助检查,对强行检查的,企业有权拒绝;提出了工作日程表,争取年内建成投资无费区;坚持特殊经济区域党的建设不特殊,精神文明不特殊,廉政建设不特殊,使管委全体工作人员自觉做到以最廉洁的行为从事最开放的事业,真正做到以党建促开发、以精神文明促开放,树立起良好的“保税区人”形象,努力为企业营造与自由贸易区接轨的投资环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