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84年到现在,中国经济开发区的发展已经走过了十几年的历程。前14个开发区已经进入了第二次创业阶段,后18个开发区也进入了提高阶段,所有开发区都处在一个战略转折阶段,面临着转变和调整。能否顺利实现转变,关系着开发区的生存和发展。 一、模式转变 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早期属于粗放型的发展,以追求总量的增长和扩张为目标。在从区域试验阶段转向整体推进和提高阶段,必须转变发展模式。尤其目前中国经济的总体发展正逐步从以粗放型为主转向以集约型为主、从以速度为主转向以效益为主、从以总量为主转向以结构为主、从以量的扩张为主转向以质的提高为主,作为改革开放窗口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在这种转变中自然应该走在前列。至于如何转变,早在1994年李岚清副总理在全国经济技术开发区座谈会上就提出开发区的进一步发展的方向:要由土地外延式开发转向集约开发,要由经济开发转向技术开发,要坚持区域开发与功能开发并重。目前,在基础设施基本配套、建设土地已经具有一定规模的条件下,经济开发区必须转到充分利用现有条件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上来。一是现有开发区面积已经不小,不能再追求扩大土地面积,而必须充分利用现在已有的土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单位面积的项目投资密度;二是现有的工业厂房和基础设施尚未充分发挥作用,还有挖潜的余地,因此应该提高其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三是要处理好盘活现有存量和引进新的增量的关系,目前不少开发区是靠新增投入来实现新增产出的,因此,在吸引新增增量难度加大的条件下,强调投入的产出效应尤为重要,开发区的工作重点应从规模投入阶段转入规模产出阶段,尽快发挥已经投产企业的产出效益,通过各种途径盘活已投资产;四是不但要重视土地经营和产业经营,同时也要重视资本经营。这种模式的转换涉及到区域规划的完善、经济体制的创新、管理制度的创新、企业制度的创新、技术的创新以及资本运营机制的创新等等。 二、体制转变 良好的体制是开发区发展的原动力。当前,改革开放从区域性的试验阶段、各类开发区的特殊政策阶段进入全方位的整体推进阶段。在开发区发展的较长一段时间里,作为第一推动力的政策优势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关键问题是如何借助这一推动力,尽快把开发区纳入按新体制、新机制运行的轨道上来,加快构造开发区市场运行的主体(现代企业)和媒体(各类市场和市场中介)。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应该提到日程上来: 1、管理体制转变。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初始阶段的管理体制, 在开发区进一步的发展过程中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一方面因为这种体制虽然有别于普区及母城的体制,但毕竟是在我国整体体制模式的大背景下构建的,普区和母城的一些体制弊端在或长或短的时间内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这在有些开发区已露端倪,比如机构臃肿,人员膨胀;另一方面,开发区的管理体制更多的是注重政府的管理控制功能,在很大程度上不够规范,比较强调对项目和企业进行具体的管理,带有很浓厚的行政色彩,这在开发区初创阶段或许是必要的,但在提高阶段,显然已不适宜。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基础上,开发区的管理体制应该实现政企的彻底分开,把属于市场的事让市场去办,政府的职能主要是规划、协调和提供公共服务。并且这些职能不是用行政手段,而是通过经济手段、法律途径来实现,像天津开发区提出的那样:“人人依法办事,事事依法办理”,真正做到依法治区。 2、区内国有企业改革。无论是在开发区的创业阶段, 还是在战略转折阶段,国有企业在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中都作出了巨大贡献,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国有企业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如管理体制问题、企业经营机制问题、企业监督约束机制问题,有些是与普区国有企业共同性的问题,有些是开发区内国有企业特有的问题。作为开发区内重要的主体,国有企业有着特殊地位,它的改革对整个开发区的改革意义非同一般。改革区内国有企业应该有新思路,除了通常所说的深化改革、加强管理、扶优扶强外,更重要的是企业制度的规范和创新,同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股份改制、招标拍卖、协议转让、整体或部分收购以及承包、兼并、租赁等等多种方式。 3、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开发区一直以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市场经济体制环境为目标,但市场经济体制是一个涉及到微观主体、市场体系、宏观调控等方方面面的社会经济运行系统,开发区的这个系统并不完善。择其要者,目前,需要做的有:改革流通体制,培育和发展资本、劳动力、土地、技术等生产要素市场;加快科研教育体制和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在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人才机制上要有所突破;规范社会分配制度,加快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在住房制度、户籍制度的改革方面应先行一步。 三、结构调整 尽管开发区从建立到发展,只有十几年的时间,但也存在着结构问题。 1、资金结构。开发区一直坚持以外资为主, 但在引进外资的过程中,存在着来者不拒,多多益善的盲目现象,有些项目规模不大、档次不高。随着国家利用外资政策的调整,开发区吸引外资的难度加大。同时,开发区走过初创阶段以后,自然也会有选择地引进资金,不能“捡到篮里都是菜”。在这种情况下,开发区一方面要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另一方面要采取措施,扩大对内招商力度,内外并举,实行两条腿走路。内资企业的迅速发展会为外资企业的配套化生产提供有利条件,为吸引外资创造新的优势,从而出现内资外资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局面。 2、外资结构。一是外资的来源结构。从总体上说, 开发区以亚洲资金为主,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开发区的发展。实现外资来源多元化,主动扩展欧美市场,加大吸引大型跨国公司来区投资的力度,更多地引进外资大项目,使开发区在利用外资方面上台阶已是开发区必然的选择。二是利用外资的方式。目前,开发区利用外资的方式主要是合资、合作和外商独资,其实,可以而且应该拓展更多的方式,比如BOT方式, 举借外债、发行B股和H股等。三是外资投向结构。在项目的选择和取舍上,要符合国家的政策导向,不搞重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