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合并,盛行台湾

作 者:
朱磊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中国市场经济报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特区经济与港澳台经济
复印期号:2000 年 08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去年以来,金融改革的浪潮席卷了全球,世界上发生多起重大金融业合并案,亚洲金融业也有盛行兼并的趋势,但其原因多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强强联合”,而往往属于“同舟共济”。亚洲金融危机使大批金融机构受到冲击,许多亏损严重和负债累累的金融机构难以达到各国中央银行限期增资的要求,只有寻求外来投资。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等国家都存在这种情况。

      从金融自由化到机构合并

      台湾自80年代起大力推行经济自由化,很多传统作法发生改变,新生事物不断出现,金融领域有营业区域弹性化、业务种类多元化的趋势。为适应发展需要,向营造“亚太金融中心”努力,当局不断采取金融自由化的步骤。于是民营银行大量增加,非银行企业如证券、票券、保险、租赁、信托及大型制造业集团等,纷纷进入银行业务领域。台湾目前的广义金融机构(包括基层金融机构)已超过400多家, 包括本地一般银行42家、外商银行在台分行46家、中小企业银行6家、信用合作社54 家、农会信用部287个、渔会信用部27个、信托投资公司4家。另外还有人寿保险公司31家、产物保险公司25家、证券金融公司4家、 国际金融业务分行72个、全省邮汇局1288所。1998年一年各县市的金融机构分支机构就增加187家,增幅4.5。骤然增多的金融机构必然加剧行业内的竞争,而同时,信息产业发展迅速,信息技术日新月异,这也强化了金融创新和竞争态势。正是由于竞争过于激烈,才造成银行普遍盈利低、呆帐多,体制恶化。只有通过金融机构合并才能解决银行过多的问题,如果任由银行破产倒闭,则会拖垮整个经济。

      台湾当局去年2月推出“金融再造措施”, 其内容主要包括降低银行业营业税、取消债券交易税、提高外资投资上限、同意银行公会的《处理股票质借暂行补充原则》及鼓励金融机构合并5个方面, 首次提出了“金融机构合并”的目标。随后宣布将通过各种方式,大力推动包括银行、证券商及保险公司在内的金融机构合并。其中银行合并将遵循四项原则:一是依公司法经董事会、股东会同意后完成合并程序;二是考虑银行是否具有互补性;三是合并后能否降低成本;四是为健全银行财务,将财务不好的银行由财务好的银行来合并。今年2 月台湾当局又提出金融业合并的5大方向,除了鼓励证券商与投资信托合并外, 也会迅速审查合并案,排除有关的法令障碍,同时要求上市上柜公司信息必须公开透明,以防范不法交易。

      台湾当局还极力推动金融业经营综合化,岛内目前已开放银行、票券业转投资,未来在“金融机构合并法草案”、“保险法修正案”通过后,银行、保险、证券及期货业等金融机构都将可跨业经营;保险业也可转投资,金融业将更具竞争力,也就是未来银行、保险、证券都将成为企业筹资的渠道。

      去年台湾岛内财富首屈一指的霖园集团采取一连串动作,拉开台湾金融市场购并风潮的序幕。霖园集团曾申请开设新银行,但未成功,随后买下花旗银行持有的第一信托公司的股份。第一信托公司改制为汇通商业银行后,霖园集团也跨入商业银行领域。此后又以同样方式收购台中商业银行及玉山商业银行的股票,下一步可能就会筹划汇通、台中商银和玉山银行的“三合一”合并案。

      随后富邦、环球两家综合证券商完成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券商合并案,合并后的富邦公司股本至少可达120亿元台币, 超过当时岛内最大的券商“元大证券”的102亿元台币,预期净值也将超过192亿元台币,仅次于元大证券,成为岛内第二大券商。

      然而元大证券不甘落后,马上宣布与京华证券、大发证券合并,净值高达约380亿元,成为台湾推动券商合并以来最大的合并券商。

      今年以来,证券商合并风潮更是一浪高过一浪。元月底,元富证券宣布与佳和及永盛证券合并;2月初建弘证券宣布与万盛证券合并;2月19日宝来证券宣布与时代、大顺及华宇证券合并;2月21 日富邦证券宣布合并环球、中日、金山、华信、世霖、快乐等6家券商, 成为台湾第二大证券商。前述5大合并案完成后其市场占有率合计达30, 照目前趋势推估,在二、三年内台湾券商数目将减半,由目前200 多家降至不足100家。以至台湾当局干脆将往后一、二年称为“券商合并年”。

      证券业先行一步

      由此也可看出台湾金融机构合并的一个特点,即证券业动作快,银行业反应慢。银行业合并话题虽炒作已久,但迄今并无一家银行完成合并,两者间呈现强烈对比。原因何在呢?

      首先,网络下单直接加速岛内证券业合并。台湾目前有能力发展网络下单业务的券商不超过40家,其他传统人工下单的券商,将面临生死存亡考验。现今开办网络下单的券商,为吸引客户,手续费折半计算,甚为普遍,有的还免费送电脑,投资人趋之若鹜。维持传统手工下单的券商认识到,与其遭市场淘汰,还不如及早和大型券商合并,在集团相对强势的技术支援下,也开办网络下单业务留住原有客户。相对而言,国际银行业虽然也出现网络银行这类新经营型态,但这方面的竞争还不是很激烈,银行经营者仍抱得过且过态度,继续观望网际网络对银行业的影响。

      其次,证券商上柜上市较银行难度大也是促其合并的动因。台湾迄今上柜券商数目仅19家。在前述的5大券商合并案中,被合并的券商, 仅京华证券已上柜,其他13家遭合并的券商,股票都还未上柜,因此通过合并有“挟带上柜”的效果。股东因而取得高价售股机会,这对原股东非常有利,纷纷表态赞成合并案。相对而言,台湾银行业大部分股票已办理上市,银行之间合并在这方面带来的利益不如证券业那么明显,商家自然心存观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