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产业结构调整的经验与启示

——兼评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及政策效应

作 者:

作者简介:
胡军:广州暨南大学管理学院 汤大杰:深圳市计划局

原文出处:
特区经济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特区经济与港澳台经济
复印期号:2000 年 08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经济结构调整的背景

      (一)自发调整——香港制造业大规模北移后无奈却明智的选择

      改革开放的前10年,深圳经济高速发展完全得益于香港。20世纪末,世界经济格局发生重大演变,国际资本流动和产业梯次转移为整个世界经济带来新的活力。90年代初完成的香港制造业大规模北移,不仅推动深圳及整个“珠三角”地区形成新兴的制造业产业带,也使该地区经济成为世界经济格局中的最具活力的增长点。1985~1998年,深圳工业企业由609家上升到2077家,增长2.4倍,年末职工人数增长2.6倍, 工业固定资产规模增长3.3倍。1989~1993年,全国进行长达3年的治理整顿,深圳工业企业数有所减少,但企业规模仍有所扩大,劳动、资金投入和主要工业产品品种数量依旧保持较高增长,这时期工业总产值增长 2.5倍。香港制造业北移过程中转移了香港制造业已具有的现代化生产工艺和技术、现代化管理方法和经营机制、国际市场生产竞争的信息,以及按国际惯例运作的市场意识和经营观念,为深圳工业体系建立和市场体系完善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正如香港理工大学陈文鸿教授在一篇文章中指出的那样:“香港制造业与华南的结合,是一种低层次的结合,仅仅是香港的资金、市场网络与华南的土地以及当地接收的简单民工的粗组合,生产满足美国市场低档劳动密集型产品。香港本身没有能力提升这种加工的技术,使产品向高档化发展。更重要的是,香港制造业转移过程,不是香港最好最大的企业向华南转移,而是中小企业甚至没有工业经验的中小商人在华南投资、生产。无论是技术、管理、质量,都比香港原来的平均水平低”。“三来一补”企业的历史功过,这里不再赘述,但陈文鸿教授文中所言,确实切中肯綮,深圳市政府对此早有充分认识,再加上产业规模壮大带来城市功能组团重新定位等问题,深圳市政府在90年代初提出针对“三来一补”企业转型提高的若干措施,实践虽然费尽周折,确也是当时历史条件下无奈的明智之举,这些朴素的政策主张隐含对产业高级化的追求,某种程度上是对深圳作为单一出口加工区功能定位的突破。

      (二)从自发到自觉——对工业化过程中产业结构调整重要性的充分认识

      工业化时期经济高度增长是各国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而高增长都是在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合理化过程中实现的。1995~1973年的日本,六七十年代亚洲“四小龙”,经济增长平均都达到10%左右。日本的工业化过程就是一个以政府产业政策为主导的,以政府投资或优惠政策支持为基础的,阶段性不平衡发展的过程。在承接了西方国家部分高技术产业的转移后,东亚其它国家的发展模式也基本上承接了日本的模式,也就是所谓的“雁阵效应”。“八五”期间,深圳明确提出“赶龙”计划(即“追赶亚洲四小龙”),开始重视产业规划编制和政府产业政策导向,也就在这个时候,建立“以先进工业为先导”的工业体系正式提上议事日程。“九五”计划,深圳更是旗帜鲜明地亮出“高科技牌”,要求“深圳建成高技术产业开发生产基地”,“加快发展先进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实施“形成一批主导和支柱产业、一批企业集团和一批名优拳头产品”的“三个一批”战略,集中力量发展先进工业,并形成计算机及其软件、通信、微电子及基础元器件、光电一体化、视听、重点轻工、能源等7个主导产业。深圳经济持续增长, 产业高级化进程加快,结构调整是促其发展的永久动力。

      (三)亚洲金融危机实质是一场产业结构高度化过程中发展机制的危机,对深圳影响巨大

      由于率先构建较为稳固的工业体系,亚洲金融危机并没给深圳经济体系造成致命冲击,但深圳已明显认识到,在新一轮经济周期中,技术变革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美国曾经失去整整一个80年代,但在此期间,他们开始实施以反通胀为目标,以刺激供给和创新为核心,以减少干预和管制为手段,以高科技产业成长为龙头的结构性战略调整,借助知识技术密集产业的强大竞争力和倍增效应,美国安然走进以低失业率、低通胀率和股市繁荣为标志的新一轮经济繁荣期。以结构性变革为手段,美国从日本和东亚手中夺回了90年代。深圳当前所有发展战略拟定和政策措施提出,都是力争在世界产业结构大调整的链条中扣上自己的一环。实施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二十一条”,举办“中国高科技产品交易会”,大力发展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的制造业和以网络化为手段的现代服务业,建立“科技城”,都是此背景下促进结构调整的新举措。

      二、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做法

      鉴于深圳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我们重点探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一)充分发挥政府产业政策的指导作用

      我们认为产业政策至少包含两个层次:一是指价格机制下,针对资源分配方面出现的市场失败而进行的行政性干预;二是指处于产业落后状态的国家和地区,为加强本国或本地区产业所采取的政策总和。作为一种政策体系,产业政策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补充。

      从现阶段的政策实践看,产业政策首先表现为计划,特别是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对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政府都有过前瞻性描述:“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先进工业为基础”(八五)→“深圳建成高新技术产业生产基地”(九五)→“科技城”(十五),这一过程正是深圳产业逐步走向高级化的形象概括。与此同时,市政府还先后编制《1990至2000年深圳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深圳市科技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深圳市年度科技开发项目指南》等,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起到很好的导航作用。

      在政策操作中,产业政策还具体表现为投资政策。深圳政府的财政性资金目前绝大多数集中在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项目建设,基本上退出竞争性或盈利性领域,但基础设施完善和高科技园区等硬件设施建设,也为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政府的导向作用还表现在为高新科技产业营造良好的法规和政策环境。1992年以来,深圳制定了《深圳经济特区企业技术秘密保护条例》和《深圳经济特区无形资产评估管理办法》等多部地方性法律、法规,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