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创新精神实现特区新的发展

作 者:

作者简介:
李容根 中共深圳市委副书记

原文出处:
求是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特区经济与港澳台经济
复印期号:2000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深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试验场”,20年来,已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一个举世瞩目的现代化城市和区域性经济中心。深圳在改革开放和发展上取得巨大成就,是深圳人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正确领导下,坚持和弘扬“敢闯、创新”时代精神的结果。放眼未来,深圳要迎接挑战,再创辉煌,必须继续坚持和弘扬“敢闯、创新”的时代精神。

      深圳奇迹是“敢闯、创新”的结果

      深圳经济特区是在邓小平同志提议创办并亲自设计和指导下建立起来的。邓小平同志很早就明确指出,还是办特区好,过去陕甘宁就是特区。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十几年过后,深圳特区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邓小平同志南下亲临视察,肯定地指出,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江泽民同志十分关心深圳的建设和发展,对深圳特区寄予厚望和鼓励,要求深圳特区“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20年来,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正确领导下,深圳人发扬“敢闯、创新”的时代精神,实现了从观念到体制、到技术等多方面的创新,使深圳不断向前发展。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敢闯、敢试。社会主义国家搞经济特区,国际上没有先例,没有成功经验可循。在一个落后封闭的边陲小镇建设经济特区,使之充分发挥四个“窗口”的作用,就必须冲破陈旧的思想观念的束缚,大胆地闯、大胆地试,敢于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敢为天下先。特区建立后,深圳人敢于向旧的习俗和观念挑战,围绕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风尚和精神文明进行了探索,提出了一系列后来在全国造成很大影响的口号和观念。如80年代由深圳引发的“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全国大讨论,对传统观念形成了强烈的冲击;像“按国际惯例办事”的全球观,“人才资本”的人才观,“走共同富裕道路”的价值观,以及南岭村的“穷要有志气,富没有富病”的贫富观,在全国不胫而走,产生了巨大影响。深圳人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不断解放思想,敢于冒风险,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进行了许多大胆探索,创造了许多第一。如1982年7月,宝安联合投资公司发行了新中国第一张股票,吹响了我国发展股份制企业和资本市场的前奏;同时,深圳还在全国率先实行土地公开拍卖、率先推行建筑工程公开招标;早在80年代初期,在深圳宝安县横岗镇大胆探索了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在全国首先成功地实行了农村三级股份合作制,后来又探索出社团股份制、社区所有制、社会基金所有制等多种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正是率先进行了生产关系的重大改革,使之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才使得深圳在经济发展上走在全国前头。

      敢闯敢试、开拓创新,大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创办经济特区,发展市场经济,必须突破旧的行政管理体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新型行政管理体制。从1981-1997年,深圳先后进行了五次机构改革。每次改革都着眼于体制创新,坚持把创造新的体制、机制作为改革的重心,初步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具有深圳特色、包括八大体系的新型行政管理体制:即小政府、大社会的大系统管理体系;转变政府职能,以间接管理为主的宏观管理体系;层次分明、产权明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科学的公务员管理体系;科学化、民主化的行政决策体系;适应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信息咨询体系;反腐倡廉的行政监督体系;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行政法规体系。这八大体系的建立和运行,保证和促进了深圳的经济体制改革,也为全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了经验。

      勇于创新,在高新技术的发展方面领先一步。改革开放以来,深圳遵照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党中央“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营造高科技发展的环境,如何把产业、金融、科研拧成一股绳,着力发展深圳的高科技产业。十多年来,深圳初步建立了政府引导、企业为主体、银行支持的多渠道、多层次的科技投入体系,同时,在研究开发、投资担保、人才引进、技术入股、人员出国等方面努力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从而为深圳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深圳的经验表明:加快发展高新技术,首先要有较强的战略意识,要努力营造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社会环境,建立健全多渠道、多层次的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体系,积极支持各种所有制企业共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精神文明建设新路子。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市委、市政府的历届领导始终坚持邓小平同志关于不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物质文明的建设也要受破坏,走弯路的指示,非常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注重以“开拓、创新、团结、奉献”的精神塑造人。从创建初期的“宁可勒紧裤腰带,文化设施也要上”,到80年代中期深圳市精神文明建设大纲出台,再到90年代探索和总结出精神文明建设的经验,深圳的精神文明建设处处体现出了“敢闯、创新”的精神,并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使精神文明建设在城区同创建文明小区实现结合,在农村同股份合作制实现结合,在企业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企业文化建设实现结合,结出精神文明建设的累累硕果。如先富起来的南岭村,在不断开拓进取的过程中,也成了教育村、文化村、文明村。南岭人还大力支持贫困山区,为希望工程和灾区人民捐款,出资支援国防建设。再如,成立于1990年6月的深圳义务工作者联合会,是共青团深圳市委发起成立,为市民、特别是为青少年服务的社会各界人士志愿组成的社团组织。这个组织以“服务社会、传播文明”为宗旨,倡导“参与、互助、奉献、进步”的精神,超越传统的“施予”观念,强调“助人自助”。特区建立以来,热心助人、无私奉献的人物层出不穷,先后涌现出陈观玉、习德辉、贺文军等模范人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