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6年始,澳门地区经济进入了漫长的衰退期, 估计1998 年的GDP较1995年萎缩近8%,减少了46亿澳门币(注:见澳门统计暨普查司出版《本地生产总值估计1982—1998》第96页。);失业率超过6%, 失业人口约达16 000人。在通货紧缩的情况下,各行业生意不景气,工人的工资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1999年12月,澳门地区结束了葡萄牙400多年的管制, (注:以16世纪葡萄牙人最初抵达澳门时起计。)转变成一个类似香港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区急需寻找一条摆脱衰退,振兴经济的出路,这当中必然涉及澳门特区的经济定位及未来发展策略。 过去数年,政府及工商专业团体均对这个主要的经济课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讨论,并发表了具有启发性的研究报告,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 1.由澳府聘请美国麦健士有限公司于1990年完成的报告,建议将澳门发展成为一个地区性的战略要地,提高其工业的质素水平,加强并扩大与华南地区的联系。 2.1992年广东港澳经济研究会及澳门经济学会出版的《澳门经济发展的若干策略》,建议澳门地区发展成为珠江三角洲西部的区域性综合商贸服务中心。 3.由澳门地区工商界人士参与,吴立胜及曾国坚两位先生主编,于1998年出版的《平稳与繁荣——澳门跨世纪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一书,提倡将澳门地区发展成为以博彩业为特色的国际性综合旅游中心,并以综合旅游带动其他经济环节的发展。 在以上三份报告的基础上分析,博彩旅游业在澳门地区经济的主导地位,短期内无以替代;但从长远来说,澳门特区其实亦拥有一些潜在优势,可发展成为一个中介性质的综合商贸服务中心。本文旨在为这个观点提供一些参考依据,藉此抛砖引玉,引发更广泛深入的讨论,最终能为澳门特区寻找出一个最优的发展策略。 一、经济结构 从统计司于1998年发表的本地生产总值数据观察,澳门地区无疑是一个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经济体系。1996年,以捕鱼业为主的第一产业占本地生产总值不足0.1%,以制造业、 能源及建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占15.1%,包括公营服务、金融地产及商业服务的第三产业则占其余八成以上的产值,见表1。 表1 1996年澳门生产总值(GDP)结构 产业及部门 占GDP百分比 第一产业: 不足0.1 第二产业: 制造业8.3 最力、气体及用水业2.2 建造业4.5 第三产业: 批发、零售、餐厅及酒店业 11.3 运输、货仓及通讯业 4.1 金融、保险及地产业19.8 公共行政、社会服务及个人服务业49.8 *扣除“金融中介服务开支”。 资料来源:澳门统计暨普查司出版《本地生产总值1997》。 博彩业属“个人服务”,归入公共行政、社会服务及个人服务一项。最近公布的1996年数字显示,此项生产占本地生产总值49.8%;而支持公共行政及社会服务的政府收入,博彩税收占了一半。因此粗略估计,单是博彩业已直接及间接贡献本地产值1/4以上。另外旅客来澳消费,亦带动批发、零售、餐饮及酒店业与运输、货仓及通讯业的发展,两者共占本地生产总值约15%(注:由于政府尚未公布各大分类内个别产业(如个人服务)的产值比重,因此只能对博彩业的贡献做粗略的估计。)。制造业及金融、保险及地产服务业,则分别占本地生产总值的8.3%及19.8%。 在就业方面,直接受聘于博彩业或依赖博采税收支持的公众服务、社会福利及私人服务,在1998年第四季度共聘用32%的就业人口。由旅游业带动的销售、餐饮及酒店业与运输、货仓及通讯业分别聘用27.6%及6.1%的就业人口。 因此估计由博彩旅游业创造的职位应占总体就业人口的30%以上。制造业与银行及商业服务业则分别聘用21.4%及6.4%的就业人口,见表2。 出口方面,博彩旅游业带来“非本地居民在本地市场消费”属服务出口(注:见澳门统计暨普查司出版《本地生产总值1997》。 )。 以1998年数值计算,此项开支约占扣除再出口后总出口的56.3%。制造业主要为货物出口,约占总出口39.9%。金融服务业出口应计入非工业服务开支一项,约占总出口3%,见表3。 因此,无论是从产值、就业还是出口方面分析,博彩旅游业在短期内仍将是澳门特区主导产业。1999年前后澳门特区的最优经济发展策略,应当是巩固及完善博彩旅游业,使它能继续为澳门特区贡献产值及创造就业机会。一个可行的构思是在十年内,集中资源将澳门特区发展成为一个以博彩带动,配合家庭度假设施的综合旅游商务、会议娱乐中心。这个方案在澳门特区现有的经济结构下应是风险最低的选择。 表2 1998年第4季度按行业统计的澳门地区就业人口结构 部门占总体就业人口百分比 农业、林业及渔业 0.2 制造业 21.4 电力、气体及用水业0.6 建筑及公共工程5.8 销售业、餐厅及酒店业 27.6 运输、货仓及通讯业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