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加速开发区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思考

作 者:

作者简介:
杨建明 烟台开发区工委管委办公室政研处,264006(YangJianming,The Administrative Committee Office,Policy ResearchDept of Yantai Economic & Technical Development Zone,264006)

原文出处:
决策借鉴

内容提要:

面对新的国内外经济形势,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有着极其重要的特殊性和紧迫性。这是转变开发模式和经济增长方式、增强综合竞争力的需要。为此,一方面要明确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目标,树立新的经营理念;另一方面,要廓清调整升级的途径。根据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实践,借助母城的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引进外资嫁接改造,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壮大”和“投资—增资”以及通过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可有效地加速开发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特区经济与港澳台经济
复印期号:2000 年 02 期

字号:

      1 引言

      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与升级,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也是积极适应消费结构变化、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的客观要求。近年来,面对全球经济自由化格局的逐步确立、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的进一步突出、以知识经济为主要内容的新技术革命的加速推进、中国加入WTO进程的不断加快等新的国内外经济运行大势, 加速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不仅关系到开发区能否在激烈的国际和国内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它还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内容,更是开发区在二次创业中全面上档次、上水平,实现从量变到质变,达到创立、发展开发区宗旨和目标的关键。

      2 加速开发区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特殊性和紧迫性

      认识开发区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特殊性,就不能不回顾开发区产业体系形成的基本进程。1984年以来国家首批开发区创立后,得益于国家在深度上、广度上不断扩大的对外开放政策,积极引进国外资金及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以加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取得了较快发展,成为各开发区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力量和产业结构形成的重要支撑。尤其是在1992年、1993年,各开发区积极抓住了新一轮大开放、大发展的机遇,大力引进国外资金、技术和设备,外资项目和外资额都大大超过建区后五、六年的总和,对于开发区的快速启动、各类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参与市场竞争能力和科技水平的提高,都发挥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但也必须看到,中国式的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在计划经济体制没有完全消除、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完全建立的“夹缝”中诞生和成长发展起来的,双重性的特征比较明显。因而,在项目和技术引进上,尤其是90年代初期以前,传统体制下的那种重生产、轻营销,重引进、轻开发,重新建、轻管理的习性非常明显:一方面,表现出很强烈的“饥不择食”,虽然引进了一些先进水平的项目和技术,但与世界性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势并没有得到较好地衔接,整体水平还属较低层次,重复的、无序的引进占了一定比例;另一方面,各开发区的技术引进主要是通过进口设备和引进生产工艺等来实现的,还未从根本上与国内科研领域紧密融合,也没有形成推动经济、科技和社会全面发展的技术引进—消化—创新—辐射的良性循环系统,没有形成产品、技术自我开发的综合能力,一定程度上滞后了开发区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及企业组织结构的全面升级。所以,开发区在产业形成中的这种特殊性,说明了开发区发展初期起点不高、“欠了账”,也因此显现出其产业结构调整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所以,开发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应当采取不同于一般经济区域的常规思路,应是致力于形成既能够堵住向旧体制复归的通道,又能有效防止市场经济放任自流的运作模式,结合更大范围的招商引资和更大程度的深化改革,找清根结,联系实际,对症下药,整体推进。

      认识开发区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紧迫性,必须着眼于世界性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趋势和开发区产业发展的现状。目前,世界经济正处于全力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关键时期,知识经济的出现,标志着人类文明已经发生了质的改变。如果说整个20世纪的文明是以铁路、石油、发动机为核心的动力文明,从而使人类的体力得到延伸的话;那么即将到来的21世纪将是以信息技术为主的智能文明,使人类的智力得到延伸。这种新的经济框架使中国经济面临加速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双重挑战。一方面要完成工业经济的建设,形成有规模、有质量、具备一定资本竞争力的现代工业体系;另一方面,为了形成持续、全面的国家竞争实力,必须大力发展具有高效率和智慧资本特征的信息经济。而中国的经济技术开发区要真正发挥先行先试职能,必须走在全国的前列,不仅承担全国范围内产业结构调整的重任,而且要尽快与世界产业结构调整相接轨,跟上知识经济发展的步伐。

      然而,由于先天不足和调整迟缓,开发区在产业发展中的难题和矛盾越来越突出,虽然整体经济规模有了很大的扩展,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和国内需求的结构性“断层”,许多企业没有及时进行产业换代升级,市场销售形势急转直下,几乎找不到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步履维艰;某些产业还处于分散、规模过小的状态,支柱产业支撑作用不强,难以发挥产业集聚效应;龙头企业的运行质量与经营效率不高,创新能力薄弱,不能发挥其应有的辐射带动作用。而与此同时, 中国即将加入WTO,这固然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完善、对外贸易的发展、世界稀缺资源的占有、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等有着积极的作用,但同样我们也不能回避其对国内一些企业和产业所带来的严重撞击。所以,作为中国经济先行一步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必须缩短适应这一挑战的时限,尽快成为迎接世界性经济竞争的中坚力量,这是开发区自身的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所决定的。要迅速完成这一任务,就要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提高开发水平,使开发区的竞争能力迅速得到增强。

      3

      加速开发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应确定的发展目标和经营理念

      着眼于世界性产业结构调整和高新技术革命的发展趋势,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应当以产业高级化为主攻方向,将“工业升级”与“科技升级”紧密结合起来,加快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升级的步伐,以产业的高级化突破带动整个产业体系的优化,达到提高开发区整体竞争力、与国际产业结构接轨、促进经济跨越发展的目标。具体讲就是“大、高、好”的目标。所谓“大”,就是在产业结构中,要有具备一定支撑作用的大的支柱产业和具备一定辐射带动能力的大的企业;所谓“高”,就是在产业结构中要迅速提高高科技含量,有一批高技术项目以及世界一流的先进设备和高档次人才的足量储备;所谓“好”,就是形成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济运行机制,使整个产业具备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