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对当代青年的影响调查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北京日报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D421
分类名称:青少年研究
复印期号:2000 年 06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尽管互联网在我国发展的历史不算长久,但它给社会带来的影响,在青年人身上明显显示出来,并形成了一些不同于其他社会阶层的“青年问题”。从表面现象看,互联网是一种新的大众传播媒介和交往方式,它可以极大地满足信息资源共享,突破交流中时空的限制。在近几年的发展中,我国已开始在传递和获取各种信息、网上购物、计算机远程教育、通讯、网上娱乐等方面使用互联网,就其影响的广泛性和深刻性而言,在很多方面是人们始料不及的。以学校教育为例,网络的使用会在师生关系、教学模式、教学组织方式、教学过程的时空限制、教学手段等多方面产生影响。可以预见,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全新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将是构成21世纪社会和个人发展的基础。

      互联网对青年人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交流手段和生活习惯产生了巨大影响,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影响对青年的价值观和行为具有极其深远的人文意义,但也有不容忽视的消极影响。

      互联网将从根本上改变当代青年的思想和行为等生存方式

      首先,互联网改变了青年在工作中的人际关系模式。导致青年之间在具体工作上的交流频率、热情程度和诚实程度都发生了变化,青年在网上能更公开、坦白和毫无顾忌地发表意见。网络的交互性和平等性特征对教育者的权威提出挑战。互联网不仅改变了传播者获取信息的方式,也改变了传递和发布信息的方式,它强调大众的参与和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改变了受众的概念和关于受众的理论,使人们与传媒的对话成为可能。这样,许多青少年不再轻易接受思想政治工作者灌输,而且要求进行对话,对青少年工作者的权威性提出挑战,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大打折扣。

      青年员工在网上交流层次的扩大和机会的增加,使得他们能突破本岗位、本部门的狭隘利益,从一个更高的层次和更大的范围来思考问题,并使得人际沟通和决策的质量大大提高,增进了青年员工之间的相互信任和理解。

      其次,“上网”的时尚性改变了青年的生活和生存方式。在调查中发现,多数青年网民(59.43%)认为,上网几乎没有改变自己的作息习惯。对此,各城市青年网民对此的看法基本一致。

      虽然上网几乎没有改变青年网民的作息习惯,但互联网却有可能改变青年以往的生活方式。51.21%的青年网民承认,互联网已经多少改变他们以往的生活方式。当然,也有一部分青年网民(31.03%)认为,互联网目前还没有改变自己以往的生活方式,但将来肯定会。

      计算机网络的传播特性造成信息泛滥,各种信息垃圾会弱化青少年的道德意识

      网络是一个信息的宝库,同时也是一个信息的垃圾场,学术信息、娱乐信息、经济信息以及各种各样的黄色、暴力信息混杂在一起,使网络成为信息的万花筒。

      传统媒体信息传播方式是单向的,即传者将信息主动推给(PUSH)大众,大众处于被动的地位,因此政府易于控制青少年与色情东西的接触。而网络传播则将这种单向传播方式改变为双向传播,大众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他们可以主动地拉取(PULL)自己所需要信息。自制力较弱的青少年往往会出于好奇或冲动心理刻意地去寻找一些色情、暴力信息。

      另外,互联网在强化了青年地球村村民的意识的同时,弱化他们的民族意识。“新人类”的身上本来就带有很强的国际化色彩,而互联网的使用跨越了时空的界限,增强了他们作为地球村村民的意识,这有利于他们在日益“一体化”的世界中生存。另一方面,与这种“一体化”意识相伴的是,种族、民族意识的弱化,民族认同感减弱,民族身份逐步消解。在某种意义上不利于爱国主义思想的形成。

      互联网还对现有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产生了或可能产生影响和冲击。对于“在网络交往中,应遵守诚实守信的社会公德”这一观点,在38.8%的人表示“现在做起来很难”,还有5.3%的人认为“没有必要”。有14.4%的人认为网络的使用会提高社会道德水平。同时,也有15.3%的人认为网络的使用会降低社会的道德水平。还有46.6%的人表示“很难确定”。

      是否访问过不健康网站的调查结果

      北京呼和浩特沈阳 苏州

      深圳

      临沂

      全国平均数

      是 32.66%14.29%19.23%

      34.62% 37.50% 7.69% 30.33%

      否 67.34%85.71%80.77%

      65.38% 62.50% 92.31% 69.67%

      合计 100.00%

      100.00%

      100.00% 100.00%100.00%100.00% 100.00%

      互联网上信息的易逝性,将可能形成青少年短期行为盛行。在互联网上,每天的信息量非常的大,信息更换的速度也十分频繁,青少年感受到更加快速的网上生活。但是,与此同时,他们对这种频繁的变换也会产生厌倦,有些人觉得这个世界变化太快,不知道以后会发生什么事情,一种及时行乐的倾向正代替艰苦奋斗的精神追求。网络交友、征婚热火朝天,网上选美如火如荼,网上聊天无休无止。信息的瞬间性和易逝性也助长了消费心理的膨胀,讲阔气,讲时髦,穿名牌衣服,沉溺于电子游戏。这些有一种强烈的浮躁特征,往往只着重结果而对过程不感兴趣,削弱了青少年对深层次问题的思考,导致更多的平面化和单向度的青年群体出现。反映在文化上,就是高雅艺术不受欢迎,快餐文化泛滥,喜欢武打小说、港台小说和港台电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