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本世纪初就盛行的社会结构理论倾向,研究者多论及个体心理行为变化对文化变化的影响,而很少将文化变迁与青年社会行为的发展变化联系起来加以研究。本文从青年类行为出发,解释以前喻行为为特征的青年反向社会化对社会文化变迁的影响。 一、反向社会化、文化变迁及其关系 在社会学研究领域,西方学者总体认为,作为青年文化现象的反向社会化,是与主体文化相悖的,有人认为是越轨文化、反文化,强调其反叛性、对抗性、边缘性、反文化性等。而在文化人类学和文化社会学领域,则强调反向社会化“是其中先进的、积极的一支”亚文化,主要是指传统的受教育者对施教者反过来施加影响,即年长一代向年轻一代学习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当前的社会学、文化学、青年学等学科的研究趋势,多持后一种观点,并形成三种学说:①文化先锋说。指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大规模迁徙中,年轻一代无可争辩地充当了文化改革的先锋。②直接因素说。青年一代更贴近时代而能向年长一代提供新知识、新信息、新的生活方式,因此,青年文化在促成社会变迁中起着更为鲜明、更为直截了当的作用。我国学者把这种现象称之为“文化反哺”,并认为,文化反哺现象的大量存在,促使青年文化由非主流文化向主导文化推进。③正面功能说。这种学说从文化分层角度,分析青年亚文化对社会主导文化所具有导向功能、规范功能、调试功能等。 关于变迁,社会学家认为,引起变迁的因素多种多样,但这四个方面的因素却必不可少的:①人口数量的多寡、质量的高低、聚居的密度及增长的快慢等,会引起社会性人格的变化,从而加速或延缓文化变迁。美国社会学家里斯曼在《孤独的人群》一书中就指出,伴随着人口的增减及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再向消费社会的转变,美国人社会性格就经历了从传统取向到内在取向再到他人取向的变动。②经济技术发展不仅会带来巨大的物质文化,而且势必影响到非物质文化(包括价值观、行为方式、社会结构)的变革,对人的心理及行为产生巨大的难以估量的影响。③变迁源自于传统的习惯行为方式的分离与更新,而这种行为又被大多数人接受并模仿。④越轨行为在从事革新的领域极为重要。越轨行为被社会承认并成功地解决了某些社会问题,这种行为就被认为体现了文化的变化。 把反向社会化理论与文化变迁理论加以对照,可以得出三点解释:其一,青年的反向社会化正是社会文化变动的始作俑者。文化变迁往往从青年的文化反叛开始。当青年人对传统的东西感到压抑时,他们就会变革传统、更新观念、实践新行为、流行新时尚,这种具有先锋特征的行为,不可避免地造成整个社会的精神生活乃至日常生活的改变,引发“文化震荡”。现在,我们时时处处都会感受到由这种震荡所带来的挑战与冲击。青年文化也由此确立了在社会变迁中的重要地位。其二,变迁而形成的文化断裂,极大地造就了青年的文化反哺能力。变迁往往会引发文化迁徙、文化移入、文化震荡、文化反叛等文化断裂现象。对此,青年人用他们理解的方式对最新发展现象首先作出反映,各种“引证”“反省”“思索”“批判”“选择”相继碰撞,最终导致一场发生在价值观方面的“沉默”的革命(引自查尔斯·赖克《美国的返青》)。变迁发生了。当青年中先进的思想观点、生活方式、时尚潮流不仅为青年人所追逐,也为成年所认同并接纳,青年文化就显现出极大的文化反哺功能。其三,引发变迁的两个直接因素:新文化的创造、传播、移入和传统行为方式的分离,正是反向社会化的本质体现。从这个意义上,反向社会化的发生也就是文化变迁的发生。反向社会化,作为青年主流文化的大面积发生,正昭示着新一代对社会生活的全面介入及影响。 二、反向社会化现象描述 (一)反向消费 反向消费,特指肇始于年轻一代又向整个社会一步步拓展的一种消费文化,这种消费文化不可避免地带来人们精神生活乃至消费观念、消费行为的巨大改变,引导社会由生产型社会向消费型社会转变。其一,青年新颖、独特消费方式所表现出来的精神感召力,不仅促使更多青年放弃传统而效仿时尚,也使市场年轻化。青年的反向社会化首先从消费文化中获得反哺意义。其二,文化变迁通过消费方式变化得到表层反映。很能说明这一现象的便是流行。当青年人的流行服装、流行音乐、流行娱乐广泛跃起,得到社会认同并趋向于深层的观念形态时,社会变迁发生了。其三,反向消费促进社会由生产型社会转向消费型社会。这种现象在许多发达国家已得到证实。 了解反向消费的发生,对了解青年文化与社会文化之间的相互吸纳关系十分有意义。首先表现为对传统某种程度的延续,但不是简单继承,而是在继承中萌发了新芽。当代表着成功、富有与完美的青年精英把世界潮流、文化发展、价值理念、审美倾向以及未来生活信息注入消费活动时,消费便具有了强烈的个性特征与前卫倾向,成为青年人效仿的对象,成为商家推销新产品的不竭之源,也成为未来商品的发展方向。可见,反向消费并不剥离与对传统消费观念、消费行为的联系,但是如果只停留在对传统作适当的修正,那么,还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反向消费文化,只有对传统文化作全新创造,才足以显示青年对促使社会消费文化变迁的作用。 长期消费观念形成。“今朝有酒今朝醉”是短期消费的形象写照;“省今天的钱以备明天”则是一种长期消费观。长期消费观不仅表现了消费领域的变化,更表现了对“欲望与抑制”之间的适度控制。适度控制有利于平衡现代化初期极易形成的“需求与满足”之间的巨大反差。 创造与消费并存。1999年,一项名为“中国新世纪调查报告”表明:青年认为甘居陋巷、安贫乐道、视钱如命等观念会导致商品无法流通,经济无法搞活,生产停滞不前,生活也就会枯燥无味。健全的生活应该是:既会创造,又会享受;先去创造,然后才有享受。这说明,在青年的生活观念中,创造与享受两者都不可缺少,但享受必须以创造为前提,无创造无享受,低创造低享受,高创造高享受。 可持续性消费。可持续性消费,是指从“高消耗资源、高物质化”的消费类型转向“低消耗、低物质化”的消费类型(如信息与通讯消费、娱乐消费、教育消费、运动消费等)。提倡用精神文化消费充实自身,减少资源性消耗,以较少的收入,较低的资源消耗获得较高的生活质量,这种前瞻性的新消费模式,有利于建构符合我国国情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