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417 [文献标识码]C 笔者曾两次受上海市爱心工程基金会委派,由香港杨震社会服务处资助、接待,对香港在青少年领域里的心理辅导工作前后作了为期两个月的考察、学习和研究。该工作内容之丰富,方法之多,涉及面之广,值得我们借鉴。香港目前人口700多万,他们界定的6岁之26岁的青少年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由于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竞争性强等缘故。一般家庭较少顾及对子女的教育和沟通。而香港本身是一个东西方文化意识交汇的地方,西方及日本一些腐朽的文化产品极易影响香港青少年,加上家庭住房面积的狭小,家庭结构变故的频繁,青少年学习的压力等种种不良社会,家庭等因素的侵袭,导致香港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增多和行为问题的频发,由此引起了香港社会的高度重视。并建立健全了一整套青少年心理辅导队伍和工作方法。 一、香港青少年心理辅导工作的由来及主体。 60年代后期,香港青少年在街头不断肇事、破坏公共设施、参与黑社会活动、吸毒贩毒、抢劫、强奸等,扰乱社会治安事件的不断发生,使当时的香港政府极为重视,拨出了专款,在香港几所大学内培养了以心理辅导为主体的专业社会工作者,同时也引进了一批英国资深的社会工作者,在香港社会福利署的统筹下,全港500 余家社会服务处建立了专职青少年服务机构,各社会服务处隶属于社会福利署。这些社会服务中有一部分属于社会福利署主办,其工作人员属政府公务员。大部分社会服务处属于各教会或其他民间团体主办。属社会福利署主办的社会服务处一切经费由政府全额拨款。其他社会服务处则由政府拨款75%,差额部分来自于教会及其他社会团体的捐款,卖旗[向社会公开募捐]。另外来自于一些特殊的服务,如社会服务处的幼儿园,养老院[长者中心]残疾人的康复服务等项目的收费。青少年心理辅导活动费用则全部由社会服务处拨款,在社会服务处的儿童,青少年,残疾人及老年人的服务中,青少年所占用的经费最高,社会工作者人数也最多。青少年服务机构中绝大多数工作人员来自经过3 年正规训练的各大学社会工作系毕业生。他们除了学习社会工作理论、家政服务,老年人及儿童服务知识以及残疾人康复训练之外,还研修过心理学以及心理辅导等相关知识,然后在实习老师的指导下,规划辅导操作的内容等。经实践检验,合格者发给社会工作系毕业证书,在社会福利署注册,如此才能具有从事社会服务工作的资格。 二、香港中小学校的心理辅导工作及方法 香港的中学分1—5级,最好的学校是1级,其次是2级,以此类推,最差的学校是5级。 每个学校均由社会服务处派出专职从事青少年心理辅导的学校社会工作者(以下简称)。学校社工隶属于社会服务处,而不是学校。一般两个1级学校拥有一名专职社工,而5级学校有两名专职社工,其余中学及小学均有一名专职社工。学校社工主要负责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其方式有个案辅导,开展小组或团队积极讲座,组织青少年野营,提高自信心以及教会家长辅导子女成长的方法等。学校社工在举办心理健康专题讲座时,往往采取一些比较生动,活泼的方式。邀请同一社会服务处的相邻学校社工,共同主持,扮演角色。我曾观摩了一堂他们关于“恋爱”观教育的辅导课,充分体现了他们的工作优势,两位男女社工分别扮演青少年在恋爱时的表现,引起了在座学生的共鸣和兴趣,然后在事先准备好的白报纸上请同学进行总结,探寻“早恋”的心理原因,危害及可能的后果。学生在整个课堂期间气氛活跃,起到了预防由于“早恋”所带来的后果。又如对各个班级成绩最后1—2名学生的心理辅导,则由学校组织他们成立了一个20余人的班,请一些富有教育经验的老师分段施教,而学校社工每周一次对这些学生进行提升自信心训练。首先让他们做一些简单游戏,做这些游戏的目的是:让他们获得游戏成功的体验,然后请每位学生用3张准备好的卡片, 写上现在班里3位你最佩服同学的理由,并把这3张卡片贴在教室里全班花名册的墙报上,这样每个学生的优点多被其他同学充分展示出来,起到了鼓励学生建立自信,增加了学生间的友谊。对一些缺乏自信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学校社工与相邻学校社工联系利用公休,节假日,组织他们开展以成功为目的的游戏活动,如上山寻找目标物,高山跳海、成功合作法、野营露宿等为开阔青少年学生的视野,敢于负起自己的责任起到了积极作用。学校社工除了负有帮助学生综合发展的责任外,还根据老师,家长提供的个案及自己观察到的有问题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每年必须向社会福利署提交70名个案辅导报告。社工在早期都非常重视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陪他们玩,谈一些他们感兴趣的事。而这些学生一般都视社工为可以信赖的大哥哥,大姐姐,关系比较密切。课间休息时不断来到社工室恳谈,交流或走动等,社工如果认为有些问题解决,事后只要社工写张条子向班主任老师请假说明情况即可。社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主要是帮助学生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而不是直接去代替他们解决问题,即称谓“助人自助”模式。类似于上海工读学校的“则仁中心”学校,社工与老师的比例为1:1,每个社工负责35名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他们对每位进入学校的学生必须进行严格的心理评估和行为评定,并进行生活能力和学习能力的考查,以及各种辅导教育活动。然后每月对学生进行再考核,合格者返回原校学习,社工继续跟进辅导1—2年。“则仁中心”对学生一般实行全托,对已参加工作的原校青年及不宜在本校读书的学生,采取让他们回原校读书,但夜间返回“则仁中心”由社工继续辅导的夜托模式。对另一部分青少年则采取日间在“则仁中心”,晚上返家学习或工作的日托模式。方法比较灵活,既起到了适合青少年不同需要的管理方式,又起到了激励学生的作用,对预防16岁以上青少年违法犯罪也有积极意义。学校社工在对学生进行辅导的同时,还对学生家长进行有效辅导。香港社会虽然非常重视对青少年的心理辅导,让他们适应社会,但更重视对青少年家长的辅导。1998年,香港政府把教育青少年的主题定为“教育青少年家长”年。他们的辅导方式不是一言堂,而是由一个社工与10个家长分为一组,然后把现实生活中各种青少年学生问题提出来,共同讨论,发挥家长的想象力和智慧。每组逐条写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每组派一位家长向大家介绍讨论结果,社工更欢迎家长直接提出自己孩子的管理能力和建立亲子关系的程度。一堂家长辅导课既生动,又活泼。在香港这个惜时如金的社会中,家长对参加家长辅导课的流连忘返的态度,足以说明家长辅导课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