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C913.7 [文献标识码]A 一、学生心理负担过重的成因 每一社会结构都需要安全阀机制,它是社会结构的预警系统,同时又是社会结构的救济系统。德国社会学家科塞认为,敌对情绪的发泄具有安全阀功能,社会安全阀使猛烈的敌对情绪不断排泄出去,而不至于破坏整个社会结构。人的心理压力也是一个复杂的结构,是一个来自多方压力的“整合力系”。若引入安全阀,适时地把在心理不断扩张和升华的压力发泄出去,使心理压力结构均衡;若与此相反,由于压力具有累积信增效应,量变引起质变,累积起来的压力因得不到适时疏导,必然会从非正常的渠道发泄出来,使心理失衡,导致自杀、犯罪等越轨事件的发生。因此,剖析“整合力系”的“脉络”,发挥安全阀功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当前中小学生的心理“整合力系”主要是由以下因素构成及其交互作用的结果。 (一)目标预期 目标预期包括家长对孩子的目标预期和孩子对自身定位的目标预期。如果对目标预期值过高,就会同目标的实际结果相抵触。预期值越高,失望越甚,因而对各种风险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家长们对孩子期望过高、望子成龙心切,把自己的愿望和要求强加给孩子,加上方法上的问题,给学生带来外部压力。孩子自身也有自己的目标定位和追求,具有自身发展的内部驱动力。双重压力造成他们精神上的高度紧张,如果预期值过高,心理承受力较弱,有的孩子以逃学、厌学、撒谎、攻击甚至自杀、违法犯罪等方式来寻求解脱。 (二)失败暗示 一些学生由于成绩不好经常受到教师的训斥和惩罚,一次次排名落后的刺激,一次次当众受到批评,使“失败者”的“隐私屏障”被公开化。 社会心理学的强化理论指出,人们喜欢给自己带来酬赏的人,讨厌给自己带来处罚的人,人们亲近酬赏性的关系,而排斥处罚性的关系,在学生成长才过程中,这种趋赏避罚表现得更为明显。然而失败暗示在这些学生的心理中被一次次强化,从而产生自卑心理、相对剥夺感、自我无价值感。 按照朱迪斯·布劳和彼得·布劳的相对剥夺理论,成绩差的学生由于看到成绩好的学生经常受到赞誉,自己却不能通过勤奋学习取得自己期望的赞誉,就感到不公正和嫉妒,这种情绪导致这些“边际人”求助越轨的手段去发泄他们的不满。 按照坦南包姆的“贴标签理论”被确定为差生,并被当作差生对待的人,最终可能导致他们自己也认为自己是差生,缺乏同普通人交往的吸引力,从而求得差生们的认同。通过与他们交往,在落后者队伍中走得更远,使他们陷入“纳克斯恶性循环”中。 科恩认为,“当下层阶级青少年最终感到失望时,他们团结起来,发展自己的生活方式、行为准则和评价自己与他人的标准,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创造了一种使他们能够成为获胜者的比赛方式,这就是青少年犯罪亚文化。” (三)教育冲突 教育冲突主要包括教育主体、教育内容、教育对象、教育手段等方面的冲突。从教育主体来说,指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往往产生脱节,分工不清,任务不明,导致“边际”教育与“系统”教育的冲突。从教育的冲突、一元文化与多元文化的冲突到德育、智育、体育、美育间的冲突等等。从教育对象来说,每个对象应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应强调因材施教,然而我们的教育往往是“大锅饭”,重视教育对象的共性,忽视教育对象的个性,两者的冲突是必然的。如现代的教育体系过于制度化,都是年级制,即使有学分制,学分也只是一种点缀而已。尽管规定可以跳级,但真正跳级的学生毕竟是极少数;学习困难者可以留级,但实际上留级有指标限制。其结果是,成绩好的学生被拖住了,成绩差的学生被拖死了。再者,一旦学生在某一学习阶段因为某种原因中断学业,日后他再要回到这个体系中的可能性几乎是零。从教育手段来说,存在着传统教育手段与现代教育手段的冲突、教育手段的地区差异性冲突、教育手段与教育主体的冲突等。各种形式、渠道的教育冲突相互迭加和累积,提高了冲突的强度和烈度。 (四)压力转嫁 压力转嫁包括教师与家长的压力转嫁。现在许多教师因为高考制度、升学率等因素的影响,存在着诸多压力,他们纷纷将压力转嫁到学生身上。他们坚持“你苦我亦苦,苦干加蛮干,重压出高分,苦练出人才”的教育信条,扼杀了学生的学习悟性,背离了时代的要求。 一位中学老师称:现实的5天上课时间, 能完成教学计划就不错了,复习时间就根本谈不上。教师无法,只得增加学生的作业负担,要不然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不充实、不牢靠,如何应对中考、高考。 社会的就业竞争,很容易演变为学历竞争,加剧了教育内部的升学竞争。加上独生子女政策,家长的压力较大。他们纷纷将压力转嫁到孩子身上,以使他们将来在竞争中处于优势。 据《1998—1999年度全国基础教育专项督导检查情况报告》,重庆市调查表明:除了学校布置的作业,20.3%的家长还给孩子布置作业,4.1%的家长给孩子请了家教,7.6%的家长对考试不好孩子有处罚行为。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最近采用自编的小学生日常生活压力量表对428名小学生的调查显示,学生比率最高又与家庭相关的前十项日常生活压力有:爸妈表扬我(92.1%)、爸妈拿别人孩子与自己比较(82.7%)、只有一个人在家(82.3%)、考试考坏了(80.6%)、爸妈对我期望很高(74.4%)爸妈和我意见冲突(64.1 %)、 爸妈说我成绩不好(64.1%)。另外,与家庭相关的负性压力事件(对中小学生产生消极影响的事件)发生比率最高的前十项有:爸妈拿别的孩子与自己比较(65.6%)、爸妈说我成绩不好(60.2%)爸妈和我意见冲突(51.8%)、学习成绩不好(51.7%)和爸妈不给我买想要的东西(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