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处于性生理和性心理迅速发育时期,而当前青少年性心理成熟滞后于性生理的发育。因为性生理的成熟受营养状况和遗传因素的控制,而性心理发育不仅受生理心理的影响,而且很大程度上受社会道德、文化及周围环境的影响。而我们知道,由于当代青少年营养状况的迅速提高,第二性征的发育成熟情况明显提前,但其心理发展并未与其相适应,自我约束能力差。青少年性心理既受中国传统性禁忌、性耻辱观念的压抑,又受迅猛而来的西方开放性文化的刺激和诱惑。这种冲突导致青少年性心理发展的矛盾与迷惘。从而出现两种极端表现:一种是受传统性道德压制过重,出于性生理发育时期过于害羞、害怕、甚至厌恶恐惧感,严重抑制了青少年性心理的健康和人格的正常发展。另一种极端是仿效西方的无所顾忌不负责任的性价值观,以至出现传染性传播疾病甚至走上性犯罪的道路。如上海性研究中心,1989—1990年进行的全国中学生抽查调查表明,中学生中有0.9%有过性行为经历, 如果按1989年国家统计全国有6000万中学生,那么有性行为经历的中学生有50多万人。(注:《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现状及展望》陈昌琦、叶广俊)潘美兰等调查分析了1991年的3—4月150例未婚青少年人工流产、引产情况, 17—20岁占71.3%,<18岁占4%,年龄最小者14岁。 (注:《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现状及展望》陈昌琦、叶广俊)另据牡丹江市资料,18岁以下性病发生率1990年比1989年上升2.78倍。由此可见,研究青少年性心理的发展,找寻青少年性心理健康发展的途径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青少年性心理发展过程 性心理是人类个体随着性生理发育而出现的一系列与性有关的心理现象,包括性情感、性兴趣、性兴奋和性意志。青少年性心理发展到成人化经过的阶段有不同的划分,如美国心理学家赫洛克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包括性的反感期;向往年长异性的牛犊恋期;接近异性的狂热期和浪漫的恋爱期。就我国而言,笔者认为伴随着性生理的发育,性心理的变化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一)疏远和排斥异性期 此阶段主要是伴随第二性特征的出现而引起的。随着第二性特征的隐隐出现,使两小无猜的男女开始意识到与异性的差异,不像以前毫无顾忌的玩耍。女性因为自己身体的变化而害羞,甚至自卑,从而有意无意地躲避异性;而男性则因为自己第二性特征的出现而感到骄傲好像一夜之间变成了男子汉,他们看不起女性的胆小、羞怯,与她们一起玩耍会遭到同性的嘲笑与讥讽。 (二)好奇与迷惘时期 青少年对异性的好奇及自身性意识的迷惘相互交错,相互影响。伴随青春期性特征发育的成熟,女性的阴柔之美与男性的阳刚之魄开始相互吸引,既想吸引异性又被异性所吸引。 首先,性情感上相互吸引,想与异性接触但又羞于启齿,借助于要求给对方以帮助或要求对方帮助自己为借口;行为上相互显示,女性开始注重穿着打扮,男性则表现自己的风度与气质,引起异性的好感。并且,这种吸引并不单单只对某一特定异性,女性希望所有的男性都被她的美丽所吸引,男性希望所有的女性都承认他的潇洒。 另外,出于此时期的男女不同程度地被自己的体像意识、内心性萌动所困扰,不知道如何与异性交往,想与异性接触,却又羞于与异性接触的矛盾心理,即好奇和迷惘同存于此时期。 (三)向往成熟长者时期 此时期的男女,尤其是女性,觉得与自己同龄的异性太幼稚、太单纯,而把爱慕对象向成熟的,自己敬佩的长者,如中学时代的学生单恋或暗恋有风度、有能力的老师。当然,随着青少年性心理发展趋向成熟,此一阶段持续时间不长。 (四)浪漫恋爱期 此时期建立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伴随青少年逐步走向成人,性心理发展也逐步稳定,恋爱和选择伴侣为其主要性意识。与前两阶段的区别此时的对象是单一的、稳定的,内心经过考虑的,此时期的男女开始脱离集体,喜欢独处,单独约会。但又不完全同于成人现实太成熟的择偶而带有浪漫性质。这一阶段的青少年男女对恋爱持有不同的观点:有的认为一旦喜欢上她(或他),就非她不娶、非他不嫁,于是穷追猛求,他们相信锲而不舍,金石为开;有的认为爱情是缘份,相聚是缘,相离是分;有的认为只在乎曾经拥有,而不在乎天长地久。不同的恋爱观给青少年性心理不同的影响,恋爱不可能都一帆风顺,受到挫折的男女有可能重新开始,不断进取;也有的从此一蹶不振,冷漠看世;有的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处在恋爱期的青少年,把恋爱看作一种奇妙的美好的感觉,有的以此为动力,共同努力;而有的沉迷于谈情说爱的梦幻想世界里,不理学业与事业,一旦恋爱失败,追悔莫及。所以,此时期的青少年,需要正确的引导以形成健康向上的恋爱观。 由此,青少年性心理发展的过程的总特点是:由多变走向稳定;由幼稚走向成熟。 青少年常见性心理困扰及问题 随着青少年性生理发育的逐步成熟,性心理呈现相应的变化,但由于传统性禁忌和西方性解放的两种不同的观念,给青少年性心理形成明显的反差而产生矛盾和困扰。具体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