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型社会与共青团院校的创新教育

作 者:

作者简介:
卓汉容(1946—),男,广东汕尾人,广东青年干部学院院长,党委书记,副教授,主要研究科学社会主义和青少年教育。广东青年干部学院 党委. 谭建光(1960—),男,广东开平人,广东青年干部学院青年学系主任,教授,主要研究社会学和青年工作。《学报》编辑部;广东广州 510507

原文出处: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内容提要:

知识型社会来临,共青团院校教育改革要从单纯政治教育向综合素质教育拓展,单纯知识传播向智力资本提高拓展,从专业人才教育向知识型劳动者培养拓展,从传统教育方式向信息网络教育拓展,从履行教育职能向经营教育产业拓展。共青团院校创新教育的内容是倡扬创新精神,塑造创新人格,启迪创新思维,激励创新实践,促进创新交流。同时共青团院校要建构创新教育体系。


期刊代号:D421
分类名称:青少年研究
复印期号:2000 年 03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G64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919(2000)02—0035—05

      知识经济的来临和知识型社会的出现,对处于发展过程中的共青团院校既是极大的挑战,也带来极大的机遇。知识型社会的关键因素是创新,正如江泽民同志所强调的,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注:江泽民.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建设国家创新体系[J].转引自国家公务员知识经济读本[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8.)。中国的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都必须积极转向创新教育 ,真正培养新型劳动者的智力资本。共青团院校大多是新办的、小型的、学历教育与培训教育并重的学校,在面临知识经济挑战时必须主动改革、大胆变革,探索富有特色的创新教育道路,才可能在激烈的教育竞争中生存下来并发挥作用。

      一、知识型社会与共青团院校的教育改革

      (一)单纯政治教育向综合素教育的拓展

      共青团院校在创办的时期主要以政治教育为主要内容,这是院校性质所决定的,也适应当时社会主义建设形势的需要。通过提高共青团干部和团员青年政治素质、思想品德素质,保证年轻一代积极地为社会主义事业作贡献。进入改变开放的80年代,各级团校顺应社会变化需要,转向学历教育,提高团干部和团员青年的知识素质,也做出了极大的贡献。然而,面对知识型社会的形势,单纯政治教育与单纯技术教育一样不适应要求了。厉以宁教授曾说:“在知识经济时代,情况这样复杂,一个大学生进入管理层以后,如果没有广阔的知识面,就适应不了时代的要求。”(注:厉以宁.解放思想,办好教育产业[J].教育研究,1999,(1):17.)所以,共青团院校要保持政治教育优势,在培养未来青年领袖方面发挥特长的前提下,注意拓展综合素质教育,使其人文素质、科学素质、技术素质、经济素质、管理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二)单纯知识传播向智力资本提高的拓展传统教育的重点是进行知识传授。共青团院校在发展学历教育时为顺应教育部门的审批、检查,往往也突出知识传播。然而,随着学历社会向能力社会的转变,要求人才不仅仅是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更重要的是把握机会、创造成功。所以,专家们提出智力资本的概念。这是“指人们花费在教育训练、健康和信息方面的支出所形成的知识和技能,指人们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凝聚自身的一种活的智力和活的生产力,这种生产力不单是指某种技能和特长,而且包括丰富的知识、开阔和视野、创造性,一个人的理性、健康的心灵,基本的审美能力,这些都是智力资本”(注:张来武.教育是生产智力资本的产业[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9.(3):6.)。团校培养的青年人才,不仅要知道“是什么”,而且要明白“为什么”,懂得“怎么做”。工业社会的劳动者是成为生产流水线的一个零件或管理程序中的一个环节,具有单一的知识与技能就足够了。知识型社会的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创造者,通过信息交流、网络交流而不断创造劳动价值。那么,新一代青年必须自主应付复杂社会系统的需求。智力资本培养是全面性和整体性的,要教育青年成为适应环境、创造成功的主体。共青团院校积累大量团干部、团员、优秀青年成功经验的资料、将它融入教学内容,就能开拓新的教育视野,有助于未来社会成员智力资本的提高。

      (三)专业人才教育向知识劳动者培养的拓展

      共青团院校在发展学历教育的初期,往往也受到分类专业教育传统的影响,将办学宗旨确定为培养青年工作专业人才、管理专业人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经济工作专业人才等。这与知识型社会的需求有矛盾。如今,当世界各国相继追求“学历社会”并实现高等学校入学率大幅度提高之后,就出现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化的趋势。中国目前一方面大声呼吁高素质人才缺乏,另一方面提出大学泛滥、大学生过剩,其实是没有及时区分精英教育与大众化教育。工业社会前、中期,大学教育属于培养社会精英的机构,教育对象力求成为社会的技术专家或管理人员,高中及以下水平才是操作型劳动者。然而,知识型社会对劳动者素质要求大大提高,主要不是体力的优势,而是智力、技能的优势决定劳动创造的价值大小。所以,大学逐渐成为培养知识型劳动者的机构,许多大学本科、专科毕业生将成为第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而研究生院、博士后工作站才是培养专业人才的机构,教育对象成为科学研究、技术开发、领导管理的专门人才。共青团院校大多数是培养专科生和本科生,应该定位为知识型劳动者的教育。

      (四)传统教育方式向社会网络教育的拓展

      至今为止,共青团院校仍然主要采用传统教育方式,如面授教育为主、全日制教育为主、机械灌输为主,这已受到各类型新兴办学方式的挑战。知识型社会的教育将是开放式教育、网络式教育。由于信息的发达和计算机的日益普及,新一代青年不必坐在教室机械听讲,而是可以通过互联网等信息网络随时、随地参加学习。有专家分析,通过互联网来进行交互式的学习,在学习时间上可减少40%,在学习内容上可增加30%,在学习经费上则可以节约30%。(注:陈乃林,孙孔懿.知识经济与终身教育[J].教育研究,1999,(4):27.)另外,更重要的是,网络式的学习可以提供人们互相启发、互相补充的机会,使任何人都能够从多渠道接受思想、知识、信息,而不是只接受单一渠道的灌输。共青团院校要尽早更新观念,改变教育方式,创办开放式、网络式的教育模式,增强学校的教育活力。

      (五)履行教育职能向经营教育产业的拓展

      我国的高等学校包括共青团院校至今仍认为履行教育职责是学校的主要任务,这种观念已经不适应知识型社会的需求。社会学专家指出:“不能把教育仅仅看作一种消费或一种完全需要政府支出的事业,要把教育看成一种产业,而且是后工业社会的主导产业之一。从就业结构看,进入后工业社会发展过程以后,教育科研、医疗保健、传媒出版和文化体育是就业人数和就业比重增长最快的部分,而且他们是信息技术最普通的、应用性最广的载体。”(注:李培林.老工业基地的失业治理:后工业化和市场化[J].社会学研究,1998,(4):11.)大多数团校管理者是从团干部转过来或由机关学校调来的,习惯了服从指示,履行职能,完成任务,所以将团校工作的首要任务确定为完成上级交给的招生指标、培训指标,从事社会招生与培训服务也是为了增加收入。这些观念、意识必须转变,一方面随着国家机构改革的深入,团校享受财政拨款的优势会逐渐丧失,自主谋生将成为主要趋势;另一方面,社会大众日益重视教育投资对自身未来潜力增长的作用,资金流向教育领域将成为一种趋势,团校教育作为一种产业具有发展壮大的机遇。终身教育、不断教育是知识型社会的特征,共青团院校积极主动地经营教育产业,就能够在困境中探索出生路,逐渐增强竞争实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