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1—25岁青年是上网的主力 我国网民究竟有多少,不同的调查系统,所得数据不完全一致,但有一点却是一致的,那就是:21—25岁青年是上网的主力军。下面是近年来的五次调查。 1.全国网络调查统计(1999)。调查显示:我国上网人员中21—25岁的占76.2%,大专以上学历的占62.85%。在个人用户中, 月收入在801—1500元的占36.6%,1501—2500元的占32.4%,每周上网10 小时以上的占41.7%,在工作中使用电脑的占21.7%,自认为可以应付网上英语的人占26.3%。多数人上网主要是收发电子邮件,在网络上寻找商业信息和学术信息。 2.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对北京、上海、广州的2000名公众的电话调查(1999年)。调查显示,目前我国有400多万台电脑进入家庭, 普及率低于2%。但青年却是上网的主要力量,21—35岁的青年人占79.2 %。中等收入家庭和青年是支持我国因特网发展的主要社会群体。目前,我国互联网的用户集中在科研机构、“三资”企业、大集团、高等学府和一些“电脑迷”。 3.清华大学对在校大学生的调查(1999年3月)。 调查对象为清华大学全体在校学生,实际样本1115人,抽样比是6.8%。 有效问卷的回收率为85.8%,有效样本覆盖了清华大学各院系、各学科门类、各年级的本科生、研究生和大专生。调查发现: 网络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已经比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接受调查学生的上网率为88.1%。上网学生的平均网龄为1.5年。 上网地点主要是计算机开放实验室,其次是院系实验室和机房;上网时间主要在白天的课余时间以及周末。有超过半数(54.4%)的回复者的宿舍中有计算机,而其中近半数的学生(46.1%)其宿舍的计算机可以联入因特网或者联入学生自己建设的宿舍局域网。近七成的上网学生是通过上网实践而获得网络知识和技能的,四成多的上网学生是通过自学或向同伴学习来获得网络使用知识和技能的。从学生对校园BBS 及学生宿舍局域网使用的评价来看,学生肯定了校园BBS在“交流交往场所的提供”、娱乐、 学习知识等方面的作用。对于由学生自发建设的宿舍局域网,学生表现了肯定和支持态度。(注:引自sohoo.com,1998/12/26,江菲文) 4.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联合4个互联网络单位的网上调查(1999年6月)。这次调查是经原国务院信息办研究决定, 调查访问时间为1999年6月15日至6月30日,共计收到答卷66283份, 其中有效答卷52549份,调查数据如下: 用户个人情况:用户中,男性占85%,女性占15%,以21—25岁的用户比例最大,占到69.9%,其中未婚者63%,已婚者37%。在地域分布上,北京的用户最多,占到被调查者的21.02%。 用户使用情况和上网习惯:用户上网的主要地点:在家中上网的占44%,在单位上网的占47%,在网吧上网的占4%, 以其他方式上网的有5%。有46%的用户上网费用纯粹是自费,公费者占28%。 用户上网的主要目的:56.8%被调查者选择“为了获得各方面的信息”。用户在网上最主要获得的信息:各类新闻占84%;计算机软硬件信息占68%;电子书籍占52%;休闲娱乐信息占47%;科教信息占41%;金融证券资讯占26%;商贸资讯占21%;求职招聘信息占19%;旅行信息占14%;各类广告信息占14%;医疗信息占10%;交友征婚信息占9%。 (注:引自sohoo.com,2000/1/2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调查报告) 5.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0年1月18日)。去年底, 参照国际惯例,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采用网上计算机自动搜寻、网上联机调查等方法,对中国互联网络发展进行了调查,共收到问卷36万多份,其中有效答卷20多万份。与前几次调查相比,问卷数量有大幅度提高。 调查结果显示,1999年是中国互联网大发展的一年。 截至1999 年12月31日,中国内地上网计算机数有350万台, 其中大部分是拨号上网的计算机, 网民人数达到890 万, 网站数也从1500 个发展到目前的15000多个,两年多时间分别增长14倍和10倍多。 除计算机外同时使用移动终端、信息家电等其他设备上网的用户人数为20万。 有关数据显示,全球目前共有近26000万人连上了互联网。 截至去年,在网民人数的排名上,中国已经继美、日、英、德等国之后跻身世界八强之列。而从发展速度上来讲,据预测,中国将成为新世纪里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络市场之一。 上述五次调查表明,中国网民人数增长惊人,网络对青年人的吸引力正在迅速增强;20—25岁青年人是上网的主力。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网络与青年生活的关系将越来越密切,并对他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构成潜在和深远的影响。 二、网络化有利于青少年新观念、新行为的形成 笔者认为,网络对青年的积极影响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 1.网络对青少年观念系统的积极影响 效率观念:因特网的显著特点是:运行的快捷性、同步性和使用简便性。以计算机、通讯和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网络将为联结未来信息社会的纽带,它将世界各国和地区联为一体,形成一种崭新信息与通信网络系统,以更快的速度传送和处理数量日益增加的数据、信息和知识,这将有利于青少年效率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