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的偶像崇拜

——207封“赵薇迷”信件的社会学分析

作 者:

作者简介:
郝玉章 风笑天 华中理工大学社会学系(430074)

原文出处:
青年研究

内容提要: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从赵薇影迷的书信入手,分析了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原因、内容和特点。分析特别注重了偶像崇拜的年龄特点、性别差异和区域差异。


期刊代号:D421
分类名称:青少年研究
复印期号:2000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背景及信件的由来

      1999年初,自电视剧《还珠格格》播映之后,中国大地掀起了一股“小燕子”热,成千上万的少男少女无不为淘气可爱、机灵精怪、敢爱敢恨的“小燕子”所倾倒。一时间,大量影迷的信件也飞往“小燕子”的扮演者赵薇就读的北京电影学院以及她的家乡安徽芜湖,平均一天就要收到近200封,最高时一天达1000多封,至今信件总数已逾10万封。 为了给影迷们回信,赵薇父母双双病倒了,但即使这样,也无法一一满足影迷们的心愿。为此,赵薇父母内心深感不安,觉得辜负了广大观众朋友的深情厚意。最后经过一位作家的牵线,赵薇父母与一家杂志社联手共同开设“小燕子信箱”,凡是想给“小燕子”写信的人,可把信直接寄往杂志社,杂志社定期从众多的来信中评选若干“幸运影迷”并将信件转给赵薇,请她及家人回复,满足这些影迷的要求。这样既在影迷和影星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又不至于过多地增添赵薇及家人的负担。笔者的朋友就在这家杂志社供职,在与赵薇父母接触过程中,赵薇父母向杂志社转来了200多封影迷的来信, 笔者剔除了其中几封通过赵薇及父母转交其他人(比如苏有朋、林心如、 琼瑶等)的信之后, 剩下的207封就构成本文分析的主要素材。

      二、相关研究

      关于青少年的偶像崇拜现象,香港学者岳晓东曾从心理学的角度将它与榜样学习放在一起进行过研究,考察两者的异同。(注:岳晓东:《青少年偶像崇拜与榜样学习的异同分析》,《青年研究》1999 年第7期。)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测量青少年选择偶像或榜样的标准,在香港和南京两地一共选取了826名高中生和大学生进行调查。 研究提出,在青少年偶像崇拜和榜样学习之间存在着理想化与现实化、浪漫化与理性化、绝对化与相对化的六边形差异。偶像崇拜有三个特点:理想化、浪漫化、绝对化;与之相对应,榜样学习也有三个特点,即现实化、理性化、相对化。而偶像崇拜和榜样学习的共同之处在于对偶像或榜样的社会学习和依恋,岳晓东又把它分为以人物为核心和以特质为核心的社会学习和依恋,并且认为它们对青少年的自我成长会产生相当不同的影响:以人物为核心的社会学习和依恋可导致对偶像或榜样的一种直观的、非理性的、神圣化的社会认知,它可致使青少年因过分迷恋偶像的外表因素而对个人的自我成长带来某些消极的影响,而以特质为核心的社会学习和依恋则可导致对崇拜对象的一种理性的、功利性、实事求是的社会认知,它可使青少年积极认同崇拜对象的内涵因素,从而促使个人的自我成长。

      但是岳晓东的研究更多地是侧重于理论概念与模式的提出,对于偶像崇拜的阶段性特点、性别差异、区域差异等都没有进行实证研究,本文将结合偶像崇拜的原因、内容、特点等方面分析,对上述几方面进行补充研究。研究的方法也与岳晓东的研究有较大的不同,本文主要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对赵薇迷的书信进行处理和分析。与问卷调查相比,这些书信由于没有研究者的设计,因此资料显得比较零乱,但是也正因为事先没有研究者的参与,所以信件的内容都是比较真实、自然的,是影迷们内心思想的流露。

      三、写信者的基本情况

      根据研究的目的和需要,笔者对每一封信都依据下面几项指标进行了分类和编码:性别、年龄、职业、地区、文化程度;对于信件的内容,由于比较繁杂,将主要采取定性分析的方式。207封书信中,有5封是由同一人写的,所以实际的写信者只有203人,统计结果如下:(1)性别分布:男性11人(5.4%),女性183人(90.2%),不详9人(4.4%);(2)年龄分布:12岁以下的11人(5.4%),12—18岁的145人( 71.4%),18以上的5人(2.5%),不详42人(20.7%);(3)职业分布:学生164人(80.8%),其它5人(2.5%),不详34人(16.7%);(4)地区分布:城市74人(36.4%),城镇87人(42.9%),农村42人(20.7%),其中沿海地区159人(78.3%),内地44人(21.7%);(5 )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28人(13.8%),初中92人(45.3%),高中或中专39人(19.2%),不详44人(21.7%)。

      四、对写信者及信件内容的分析

      1.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原因

      从前面统计的情况来看,写信者的年龄大多集中在12—18岁,占总数的71.4%,最小的9岁,最大的19岁。从职业来看,以学生尤其是初、高中生为主,反映了偶像崇拜者明显的阶段性特点。为什么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容易产生偶像崇拜呢?

      (1)寻找自我。12—18 岁的少男少女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正处于确定自我意识的重要阶段。“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这种来自内心深处的困惑,是因为他们心中还没有建立起一个稳定的自我形象,不知道自己将来该做什么,该成为什么样的人,该往哪方面努力,他们急需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活生生的形象作为自我的代表,他们在公众人物中寻找那些具有自己欣赏特点的人物。这时候,赵薇或者说她扮演的“小燕子”出现了,这个具体的、活生生的人,正好是他们所想象所努力追求的将来该成为的对象,所以,他们会以她为偶像、为目标去追求、去实现。“你的天真活泼,深深地让我着迷,你是我崇拜的偶像,我多么希望我也能象你那样,成为电视上让观众喜欢的影星”(信116),“你的演技太棒、太精彩了,天真、活泼、 可爱……长大以后也想和你一样能够成为大明星”,“出色的影星”(信147)。 在这里,偶像是崇拜者的理想自我,是崇拜者心目中的未来。偶像还可以是崇拜者的代言人,正如一位影迷在信中写的:“我好想和你一样叛逆,一样疯狂,你做了我想做而不敢做的事,过了我渴望而没有的生活。”(信207)这种对偶像的认同成为青少年自我确认的重要手段。 尽管类似的梦想看似有一些幼稚,但是“象我们这样的年龄,就算梦想超载也没有关系,因为我们拥有阳光一样的活力”(信42),它可以成为一种促动,让青少年去追寻他们的理想自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