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第五代”青年的总体特征 (一)“第五代”青年:独生子女一代和“新人类”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价值系统和人生定位。从政治代际理论来划分,我们人民共和国曾有五代人一起生活过。他们是:第一代青年,出生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他们是“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第二代青年,出生在20、30年代,他们属“迎接解放的一代”;第三代青年,出生在40、50年代,被称为“红卫兵”一代;第四代青年,出生在60、70年代,被称为“改革开放时期成长的一代”;第五代青年,出生于70、 80年代,90年代中后期开始进入青春期, 被称为“独生子女”一代或“新人类”。他们是真正跨世纪的一代。 中国第五代青年是在市场经济中长大的,他们没有太多的传统文化的记忆,没有刻骨铭心的政治、历史负累,他们自懂事起,就生活在一个一切靠自己奋斗的社会。自费上学,自主择业,自我设计,自我调整,自由发展。与前辈相比,他们摆脱了旧体制的束缚,却失去了铁饭碗的保障、福利房的安乐。他们获得了更大的自由发展的空间,却要承受谋生就业的更大的风险与压力。再没有依靠,也无须等待,于是他们敢于舍弃稳定,选择飘泊,从内陆到沿海,从国内到国外。于是他们视野更广阔,思维更活跃,信息更丰富,生活更多彩。 总体上说,第五代青年没有父辈那么强烈的进入社会主流的欲望,但却紧紧追逐时尚潮流。他们很愿意与众不同引人注目,却并不介意一种边缘状态。从宏观上来说,他们不喜欢忧国忧民,他们成长在一个社会加速发展的时代,没有经历过危机和灾难,却更多分享着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所以,他们不喜欢把一些局部的毛病理解为全局性的问题,对社会看法通常也较为积极,对时代的估计也比老一辈乐观。而在具体的工作中,他们也不会有太强的权力欲,他们绝大多数人愿意成为工具型人才,愿意在一些具体的岗位上做一些具体的工作,他们喜欢简单的人际关系。总之,第五代青年更喜欢追求一些具体目标,如生活方式、生活质量、时间支配、个人兴趣和自由度。 (二)第五代青年的优势与缺陷 许多研究发现独生子女青少年具有鲜明的个性,概括地说,第五代青年身上具有如下的优点与不足: 优点:1.接受新事物的意识和能力非常强,思维独立、具有批判精神。如在了解和使用电脑和各种新器物方面,相当多的青年人起了对成人的促进、帮助甚至指导作用。第五代青年对事物有自己的理解途径,评判事物的标准往往不同于成年人,而且还会想方设法让成年人接受他们的评价标准。 2.注重自我形象、自信、富于同情心。与有兄弟姐妹的上一代相比,他们显得更为独立、聪明和自信。 3.有较强的平等意识、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青年人要求自己的人格能够得到尊重,要求老师平等待人,要求和家长平等相处,平等意识已渗入大多数青年人的心灵。在现代社会,青年人不仅了解了许多法律知识和法律程序,而且还懂得用法律维护个人利益,他们经常向成年人申明他们应该享有的权利。 4.热心社会活动,有较强的公民意识。北京的一些家长说,高中学生自行车纳税的比例明显高于国家机关干部。青年人在参加社会活动上,往往比成年人热心,他们常常带动家长参加一些社会公益事业。比成年人更容易接受环保意识。 5.相信事实。第五代青年在作出某种价值判断时,往往是以他们耳濡目染的事实作为根据,大道理不太能打动他们。青年人遇事很少息事宁人,他们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如果认为自己有理还会坚持到底。 6.积极的休闲态度。兴趣爱好广泛。在闲暇时间内,第五代青年选择了多种休闲方式,他们更能接受那些灵活多样的游戏规则。现在的中小学生很多人都具有某种特长。许多青少年都具有钢琴、围棋、摄影、绘画、外语、电脑等级证书等(郗杰英,1998)。 不足:1.缺乏坚韧、毅力和抗挫折能力,心理素质水平较低。由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这一代城市青少年的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再加上由于独生子女从小受到的是一种“暖箱式”关怀爱护,使他们难有艰辛生活的体验和锻炼;同时“应试教育”和“望子成龙”的重压又使他们的生活空间难以扩展,造成这一代青少年的品质中明显缺乏一种面对生活中困难的勇气和必要的忍耐力,使得他们心理比较脆弱。据国家“八五”重点科研项目——“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课题组”对全国76所学校万余名学生进行的心理检测发现,约有30%学生有不程度的心理异常表现。中小学生主要的心理障碍是:神经症状(忧郁、强迫、焦虑、思维障碍)占42%;行为症状(违纪、攻击、残忍、自伤身体)占22%;社交症状(交友不良、社会退缩、不受欢迎)占16%;躯体诉述占12%;性问题占6.96%。 2.早熟和“自我中心主义”。大多数“新人类”显示出了较强烈的攻击性,喜欢公开批评他人、情绪波动大等。加上独生子女长期生活在成人堆里,大人之间的礼尚往来,人情世故,他们从小就耳濡目染,从而表现出一种与他们年龄不相配的老成世故与早熟:“心机”过重,童心太轻。 3.勤俭节约、生活能力和劳动习惯方面存在一定缺陷。独生子女自立和独立生活能力差已被大量研究所证实,现在的孩子生活依赖性大,表现出某种生理退化的行为。1997年“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与教育”大型调查结果显示:20.4%“新人类”青少年缺乏生活自理能力,28%的人很少帮助家里干活。我国少年儿童参加劳动的时间每天为0.2 小时,美国为1.2小时。 据上海团市委少年部所作的“当代上海少年儿童状况千人调查”发现,在回答“用钱的态度”时,只有26%的少年懂得“精打细算,节约着用”,多数孩子则以“满足需要”为用钱的第一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