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问题青少年的心理教育

作 者:
张波 

作者简介:
张波 浙江省青少年研究所

原文出处:
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内容提要:

世纪之交,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社会处于急剧变革、发展的时期,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青少年正在增多,其表现的行为方式对社会的发展影响很大,一些触目惊心的事实,正向我们敲响警钟。我国的青少年犯罪率正趋于上升,占全部犯罪率的70%,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根据有关部门调查,我国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发达国家。因此,问题青少年的心理教育受到社会的关注,探讨和解决问题青少年心理疾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分析问题青少年的心理形成过程和现况出发,提出解决问题青少年的心理疾症的教育方法。


期刊代号:D421
分类名称:青少年研究
复印期号:2000 年 02 期

字号:

      一、问题青少年的概况

      问题一词,在心理学辞典中指的是:主体意识到借助于现有的知识和经验不可能解决在某种情境中发生的困难和矛盾,它来源于问题情境。而我们这里的问题青少年指的是:有偏离行为的青少年。偏离行为:是指与社会主义的法律规范或道德规范相抵触的行为举动。具体分两种:一种是犯罪的行为;另一种是不受刑事处分的不道德的行为。

      对于问题青少年行为特征的界定,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一是心理倾向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为追求物质享受,片面追求外表美,欣赏低级下流的文艺作品,不正常地、狂热地追求异性。具体表现为好吃懒做,津津乐道于吃喝享受,追求豪华与奇装异服,追求时髦打扮,爱看言情小说、画报、影视等。二是个性心理品质的变化。不良的个性品质越来越突出,具体表现为言行不一,经常说谎,待人粗鲁,没有礼貌,出言不逊;对老师、长辈的关心与教育很不耐烦;对同学的进步评头论足、讽刺挖苦,而对同学违纪行为却表示同情与支持;对学习、劳动逐渐感到厌恶,组织纪律性差。三是行为上的变化。喜欢在大街小巷、公共场所东游西逛;经常无故迟到早退,无故矿课,伪造请假条,虚报成绩;与社会上的坏朋友交往频繁,帮朋友打群架,身上经常暗藏器械;并到处在学校、马路上追逐异性,说话庸俗,有意进行挑逗;生活没有规律,作息时间紊乱,行为举止经常躲躲闪闪,有意逃避家长、老师的监督。

      青少年行为的偏差,是由于品行不良导致的人生观、世界观不正确,加上心理上的异常。他们的意志力具有明显的两极性:在正确的道德行为上意志脆弱,而在错误的方向上却会畸形的发展。因此,他们往往被强烈的个人欲望所驱使,最后导致违法犯罪。

      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形成,有些是先天具有的,而有些是后天形成的。社会环境因素扎根于个体所处的环境之中,个体行为必然受到家庭环境、教育环境、文化传统、社会经济、社会阶层的影响。这些影响,在促进个体发展的同时,也可能使其产生心理缺陷和行为紊乱。

      心理学家一致认为,在青少年的心理形成过程中,家庭影响占有重要的地位。个体的心理表现能力,如交际能力、承受能力、克制能力及交流能力等等,都与家庭环境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在子女成长过程中,父母对子女心理健康的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良好的家庭关系和家庭氛围,健全的父母人格,是健康心理青少年产生的必备条件。

      教育影响对个体成长之作用是极大的,也是极为深远的。教育影响主要来自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师要用自身的品德、学识、人格、意志、兴趣、爱好、能力以及对学生的态度来影响学生,对学生成长、成熟起催化作用。学校教育的影响一般是积极的,正面的。但它也可能带来一定的负面作用,特别是青少年时期的学习竞争,极可能对青少年产生压力,从而出现焦虑情绪和异常行为。

      健全的心理品质在某种程度上是建立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的,在这新旧更替、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都在发生深刻变化的时代里,没有充裕的物质经济条件,个体的心理必然会受到伤害,青少年的异常心理的发展,在某些方面都与特定的社会经济有关。现今社会经济的某些不平衡,不协调,也会使青少年产生一系列无法解释的困惑。

      在青少年心理形成发展过程中,一定社会阶层的行为准则、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影响是综合的,青少年的行为模式也就在这些准则、取向、方式中固定下来。目前,我国正处于一个深刻的社会变革时期,问题青少年受社会态势的发展和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理想观等都发生了畸变,产生了社会适应不良的偏差行为。问题青少年常常难以正确估价社会对自己的要求,难以正确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常常和周围的人,甚至亲人发生冲突,并且超越社会的伦理道德规范,作出违反法律或扰乱他人和危害社会的行为。

      问题青少年的偏离行为往往在一定程度上,违背社会公认的行为规范、道德标准或损害集体及个人的利益。他们往往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不注意听讲,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或随便抄袭别人作业,在上课时捣乱课堂纪律,影响他人的学习,并以被轰出课堂为乐事。他们大多厌恶学校的生活,在校内称王称霸,蛮不讲理,经常性迟到、早退、旷课,并经常逃学或流失在学校之外,这类青少年犯罪的可能性很大,会被社会上的不法分子利用而参与犯罪团伙。

      问题青少年不爱读书,但却爱看爱情小说和一些淫秽录相、书刊。有的青少年对课本上的知识知之甚少,但却能熟诵某些小说中描写的爱情语句和段落。对爱情影片、录相百看不厌,千方百计地搜寻和偷看淫秽的书刊、录相,热衷于男女之间的话题。他们善恶不分,把社会上一些人的劣迹行为看成是有“能耐”的表现,把它当成榜样进行效彷。喜欢结交有劣迹行为的人,并同他们称兄道弟,打得火热,并在公共场所惹事生非,大打出手,对社会造成危害。这类青少年大都过分追求物质的享受,对金钱、物质兴趣浓厚,常常向别人借钱或小偷小摸。

      犯罪学研究证明,在多数情况下,问题青少年在犯罪前都违反过“社会角色”的年龄要求,违反过一般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规定,情节较重的违法行为与情节轻微的违法行为往往混杂在一起。问题青少年在实施犯罪前的行为发生变形有三种:第一种是社会变形行为。在这种情况下,问题青少年只是违反社会角色的年龄要求。第二种是社会道德变形行为。这种行为的特点不仅是违背上述的角色要求,而且与最不道德的行为有关。第三种是社会道德法律变形行为。在这种情况下,青少年不仅违反社会角色的年龄要求和道德规范,同时还违反法律规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