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青年研究在追求研究方法科学化的过程中,有一种学术倾向值得注意,即把科学化与数量化等同起来,将量化程度作为研究科学化程度的标志。这种现象从近年来发表的大量青年研究论著中可以得到印证。笔者认为,有必要把量化研究和质化研究(通常称为定性研究)的理论特征进行比较、评估,以说明这两种方法在青年研究中既不能互相代替,也没有高低层次之分,避免将青年研究工作在科学主义的旗帜之下导入误区。 作为两种基本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是相对的。从科学学的角度分析,这两种研究方法存在以下异同点。 1.二者所遵循的哲学思想和方法论基础有着明显的差别。量化研究遵循的是逻辑——实证主义,其基本原理是应用量的和实验的方法以验证假设——演绎的类推性。一般过程包括:确定研究对象、陈述研究目的、研究背景资料、提出研究方案、确定与识别变量、解释操作的意义、运用和控制变量、制定调查和测量方法、制定问卷或进行具体测量、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效度检验、编写研究报告等。在具体操作中,将社会现象看作独立存在的客观事实,研究中并不涉及个人的主观态度和状况。运用量化的研究范式对社会现象进行研究,目的在于探讨社会现象中存在的各种因果关系,按照自然科学的研究模式,运用抽样与数理统计的方法验证提出的假设。而质化研究遵循的是现象学的解释主义,应用质的自然探究法,以归纳的方式从整体上了解在各种特定情景中的人类经验。其一般过程包括:确定研究对象、陈述研究目的、了解研究背景、构建研究框架、抽样、收集资料、分析资料、获得结论、检验效度、撰写研究报告等。质化研究在对社会现象理解的过程中,主体与客体不是截然分开的,主客体之间有一种互动关系。在进行研究与建构理论时,研究者的主观兴趣、情绪与价值观,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其研究历程,而研究历程本身也会影响理论的建构和对社会实质的把握。因此,质化研究注重研究者深入实地切实理解所研究的社会现象,体验在一个特定的现象中所表现出来的特质。 2.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在本质上都属于自然的研究。显然,量化研究的理论初衷是重视事物发展的自然过程,着重从统计意义上的各种指标去反映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在研究过程中对资料的占有和处理以客观性原则为出发点,力求通过各种指标的比较实现研究的精确性和说服力。而质化研究也是注重对事物所发生的实际过程的考察,只不过其研究资料更加注重对纯粹的资料的描述,它在收集研究资料时,以人为导向,研究者即为研究工具,他必须深入其所研究的事物的现场,亲自看一看发生了什么事情,亲自了解那里的人们在做什么、想什么,并将所了解到的事物具体描述出来。然后,研究者根据这些资料,再按一定的理论模式与不同学科的特征,进行分类、整理,从中发现一些重要的线索,进而归纳出一些新的观点或新的理论模式。 3.量化研究以统计基础上的逻辑演绎为主导,而质化研究以描述性归纳为研究取向。质化研究的方法论基础是归纳的而不是演绎的,它产生于对实际现象的考察、分析和归纳,这同以演绎逻辑为基础的实验、调查等方法在研究策略上有明显的不同。进行质的研究并不一定要论证什么,重要的是从实际事物中发现什么,通过对实际过程的考察,了解事物的变化和事物之间存在的联系。质化研究是研究者主动地深入到实际中去,在保持原有状态不变的情况下对事物的真实过程的研究,所以它更适合于对人的思考过程、方案的实施过程和运动的发展过程等问题的探索,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使这种研究方法更有利于洞察对象的全貌,从不同的角度了解研究对象的特征及变化,用不同的方法认识研究对象的特点。 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在方法论上的差别,决定了对质化研究信度和效度的考察与量化研究的区别。在青年问题的实验研究和准实验研究中,是从研究的内效度和外效度两个方面来衡量研究效度的,通过各种方法来控制影响这两个效度的因素,如前后测验、随机抽样、实验处理的可操作性等。量化研究展示的结果由于比较直观,常常给人一种信度较高的错觉,而事实上这种信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抽样和设问因子的客观性及其对研究目标反映的相关性;质化研究展示的结果由于是综合性的,这种定性的结论其信度则主要取决于研究者对个案和各种相关因素的把握程度。从这种意义上讲,量化研究是青年研究中的过程性研究手段,而质化研究则是获得终极结论不可或缺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