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权力行使主体的道德取向和完善

作 者:
郑群 

作者简介:
郑群 云南《创造》杂志社

原文出处: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内容提要:

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大变革时期,中国人的道德传统和道德面貌正在经历一场新的革命。权力行使主体的道德观对社会的健康发展,对一个政权的兴衰产生着直接的影响。因为权力行使主体的道德行为对全社会起着示范作用,影响着全社会的道德风尚,而且社会的道德风尚与权力行使主体之间相互影响,互为拖动。所以,权力行使主体的道德价值取向对一个社会、一个政权来说至关重要。只有加强权力行使主体的道德建设,才能实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任务。


期刊代号:B8
分类名称:伦理学
复印期号:2000 年 09 期

字号:

      进入市场经济以来的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新的历史大变革时期,中国人的道德传统和道德面貌正在经历着一场新的革命。在这个大浪淘沙的年代里,领导干部作为权力行使主体,其道德意识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方面是廉洁奉公、勤政为民、吃苦在先、享乐在后等善的因素正在崛起;另一方面,贪污、腐败、权力寻租、生活奢侈等恶的现象也大量出现,人们正面临着善与恶的弘扬与摒弃的考验。正如章太炎先生所说的:“善亦进化,恶亦进化”。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权力行使主体的道德素质、道德取向如何,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关系甚大。

      一、权力行使主体的道德观与社会兴衰密切相关

      权力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依靠一定的力量来实现某种目的,支配和影响他人行为的能力。权力的行使要靠权力的承载者和实施者——权力主体的行为方能运行。权力是一种义务、一种责任,权力行使主体在权力的行使运作中,其职务越高,权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而相应的道德水准也应越高。

      我们国家的性质决定了权力行使主体在权力行使的运作中,必须体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意志和人民的意愿。然而,权力行使主体如何对待权力客体,如何实现权力意愿,达到权力的目的,获得权力效果,这与权力行使主体的道德观有着直接的联系。

      道德是一定经济关系的产物,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集体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人们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相互关系的直接反映。在阶级社会里,道德观作为一种道德意识现象,是由人们所处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和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决定的。由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和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不同,因而人们的道德观也就不同。再者,由于社会物质生活和人们的社会地位是不断变化的,因而人们的道德也就随着人们所处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和社会地位的变化而不断地变化。与此同时,人们的道德观又是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反映。一般说来,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道德观,而有什么样的道德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权力观。所以,权力观是权力行使主体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权力观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党风政风建设。因此,加强权力行使主体的思想道德建设,树立正确的道德观,这对权力行使主体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党提出并坚持改革开放的路线,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改革的目标模式,这对广大的权力行使主体提出了严峻的考验。这种考验是双重的:既是对权力行使主体的智慧与能力是否足以驾驭市场经济的考验,也是对他们的政治立场和道德修养是否能够抵御市场经济消极影响的考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与道德进步有着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在根本上是同一的,因为道德进步归根到底取决于经济文化的发展,同时,二者在一定阶段与层面上又是不同一的,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会出现道德滑坡现象。而权力行使主体的道德品质就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对于已牢固地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又坚持不懈地抓好自身学习与修养的权力行使主体来说,他们具有了高尚的道德品质,就可以避免在道德品质上的随波逐流;但是,对于那些道德品质不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那么纯正,而又放松学习和修养的权力行使主体而言,就会出现道德退步以至道德沦丧的问题。

      马克思说:“陈旧的东西,总是企图在新生的形式中得到恢复和巩固”。改革开放以来,资产级腐朽思想的侵入和市场经济消极影响相融合,使利己主义及其追求资本利润最大化的道德意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式中滋生蔓延。作为利己主义典型表现的拜金主义也大肆泛滥,严重地侵蚀着市场活动者的心灵。一些权力行使主体正是在这种腐朽道德侵蚀下走向腐败。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扭曲,用手中权力牟取私利,甚至道德败坏、腐化堕落,陷入了犯罪深渊,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从理论上讲,我国的权力行使主体是人民的公仆,是人民的勤务员,其宗旨是为人民服务。长期以来我国也已形成了一套与之相适应的规范和制度,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随处可见共产党人伟大人格的闪光:他们坚定地站在社会变革的前列,志存高远,心系人民,奋发有为,勇于开拓,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他们吃苦在先,享乐在后,廉洁奉公,勤政为民;他们的胸怀像大海一样宽阔,品行如幽兰修竹,光风霁月——他们也许在物质上并不富有,但是他们的精神世界却是那样充实而迷人,足以令一切善良的人们所向往。焦裕禄、孔繁森就是他们当中的典型代表。但是,极少数权力行使主体缺少共产党人应有的气质,缺少为事业而献身的精神,缺少一种在人类伟大心智涵养下所形成的浩然之气,令人可悲地陷入了思想作风和生活作风的庸俗化,主要表现为:一是官场气。他们把毛泽东关于“我们共产党人不是要做官,而是要革命”的箴言抛到了九霄云外,不讲政治讲官职,不干事业想仕途,吹吹拍拍,拉拉扯扯,诌上而骄下,前恭而后倨。二是市侩气。把资产阶级的庸俗作风和狭隘功利主义带进党的政治生活中来,不讲党性讲交情,不讲原则讲关系。三是铜臭气。见钱眼开,唯利是图。四是纨绔气。把资产阶级的腐朽生活方式和思想文化错认为“新潮”、“时尚”,沉溺于灯红酒绿之中,寄情于秦楼楚馆之间,吃喝玩乐,宝马香车。所有这些都与我们党的性质宗旨格格不入,与我们的事业对党员干部的要求相去甚远。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此类现象屡禁不绝,日见增多。据中纪委在2000年1月公布的资料载,仅1999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已查结案件130414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的132447人,在受处分的人员中,县处级干部4092人,地厅级干部327人,省(部)级干部17人。违法违纪的干部人数逐年递增且职务级别越来越高。腐败现象已经由经济领域蔓延到政治领域,买官卖官现象日益突出,甚至为保官竟不惜杀人,权力寻租现象呈上升趋势。腐败现象已严重地损害了权力行使主体的形象,降低了其社会信任程度,如果长期得不到惩治,将极大地破坏社会整合力,严重地挫伤广大社会成员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从纵向的历史发展来看,古往今来各个朝代或政权的兴衰更替,尽管其所处时代与社会不同,但所走过的由盛而衰的轨迹却惊人地一致,它们都伴随着一个社会道德风尚由盛而衰的演变过程。首先是统治集团的道德风尚的衰变,其次便有民众的道德风尚的衰变。这个过程一旦起动,便互为因果,一方在引导、拖动另一方的衰变的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