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20年来,人们思想异常活跃,学术观点纷呈杂陈,令人目不暇接。千篇一律,万马齐喑的局面,已成为历史的回忆。 这其中真知灼见、创造性的思维、卓越的见解,比比皆是,使我感奋不已。 然而有一种所谓新观点、新见解,却使我不敢苟同。这就是“无立场”的哲学、“无立场”的道德,即“中立”的哲学、“中立”的道德。 1.所谓“中立”的哲学,即“无立场”的哲学是可能的吗?恐怕不太可能。人们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不要说研究、解决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或自然科学、技术科学问题,就是研究日常生活或生产问题,都有个出发点问题,都有个方法论问题。这个出发点或方法论问题,不是别的,正是立场问题。持“无立场”的哲学观点的人,认为立场妨碍以怀疑一切的态度批判现实。这怀疑一切的态度,难道不就是一种立场吗?没有立场,人们将无法探讨问题。立场,有各种不同的情况,别的且不论,就哲学而言,有唯物论的立场、唯心论的立场、不可知论的立场、二元论的立场、宗教有神论的立场、无神论的立场……就现代西方哲学而论,存在主义也好,逻辑实证主义也好,新黑格尔主义也好,总之不管什么样的哲学,都有他们的立足点,都有他们的立场。说研究哲学可以不要立场,不是无知,便是偏见。恐怕偏见多于无知。 先说“无知”。研究哲学可以不要立场,即使无知,也不可原谅,“无知不是过”对这种人不适用。因为他们多是哲学教授或哲学家,不可能不知道研究哲学需要立场。不要立场(不是真的不要)是不要别人坚持其立场,进而批评别人坚持与自己不同的立场。退一步说,就算真的无知,那也是拿自己的无知,当别人的过错。 再说“偏见”。偏见十分可怕,偏见蒙住人们的眼睛说瞎话。他们能够把白的说成黑的,把黑的说成白的,把真的说成假的,把假的说成真的,根本不顾客观事实,不看客观情况。他们为什么硬说哲学“无立场”呢?因为在他们看来,所谓“立场”就是阶级立场。事实上,马克思主义者确实承认,并坚持阶级观点和阶级立场。但它不是唯一的立场。马克思主义坚持的立场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唯物史观的立场,当然包括阶级立场在内。简言之,就是“实事求是”的立场。以为马克思主义所说的立场,就是阶级立场,这不是无知,便是偏见。须知“偏见”比无知离真理更远。 仅就阶级观点、阶级立场而言,说实在的它不是马克思主义的独创,更不是马克思主义的“专利”。早在马克思主义之前,资产阶级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就已经发现并阐述过阶级的存在和阶级斗争问题,马克思的独特贡献不过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这是稍有马克思主义常识的人,都知道的事情。 就中国目前的社会状况而言,我们的确早已消灭了剥削制度。但剥削现象、剥削者消灭了没有?如果说旧的剥削阶级消灭了,那么有无可能产生新的剥削阶级?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大问题。不管怎么说,工农两个阶级依然存在。所有这些意味着阶级没有最终消灭。故此,阶级观点、阶级立场、阶级分析方法不可否定。费尔巴哈说过:皇宫中的人所想的和茅屋中的人所想的是不同的。这和我们中国常说的话“饱汉不知饿汉饥”是一个道理。吃饱饭的人与饿肚子的人思想感情是一样的吗?显然是不一样的。富人与穷人,“大款”与普通劳动者,不仅消费观念、生活观念、幸福观念不同,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也不尽同。这是铁的事实。由此可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上,在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且共同发展的条件下,阶级观点、阶级立场、阶级分析方法,必须坚持,不可弃之不顾。 换言之,“中立”的哲学,不要立场的哲学,就是一种立场,以不要立场为立场。说穿了,这种观点,就是什么立场都可以要,唯独不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唯物史观的立场、工人阶级的立场、实事求是的立场。不要立场,这是十足的无知加偏见。 2.所谓“中立”的道德,即“无立场”的道德。持有此种观点的人认为,道德规范约束人的手脚、压抑人的个性、妨碍人的自由。这也就是说,把规范看作绝对坏的东西。因而主张废止规范,或倡导无规范的道德。 这里首先应明了规范是什么?道德规范又是什么?规范顾名思义,含有规定、规矩、规格、规戒、规约、规则、规律等意义。简言之,规范是规定或约定的行为标准或尺度,即人们该怎样行为,不该怎样行为。规范种类很多,有法律的、行政的、宗教的、伦理的、语言的等等,但是作为伦理或道德规范,则是基于道德的理由、人们约定俗成的,或由国家颁布、或由“圣人”制定的行为准则。 诚然,道德规范确有约束人的一面,但也有激励人的一面。从束缚人的这一面来说,有限制人的某些自由的意义,从激励人的这一方面来看,则有给人以更多自由的意蕴。换言之,道德即有止人为恶的一面,更有劝人为善的一面。说道德规范是清规戒律,束缚人的个性,这是对道德的一知半解,不懂道德的基本精神。 说道德妨碍人的自由或牺牲人的一部分自由,这种论断似是而非。道德不是妨碍人的自由或牺牲人的部分自由,而是对人的某些不合理、不正当的自由,即妨碍他人或社会的自由加以限制。难道这种限制是不应该的吗?比如一个大学生晚自习至深夜归来,宿舍的同学早已进入梦乡,可是他却一时心血来潮,竟高歌一曲,类似这样的个人自由该不该约束?答案是不言自明的。人的道德行为亦应作如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