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集体主义的历史与现状

作 者:

作者简介:
陈桐生 汕头大学中文系

原文出处:
现代哲学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B8
分类名称:伦理学
复印期号:2000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集体主义是中国文化区别于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已经有不少文章讨论了当代中国集体主义问题。但是这些文章多集中探讨现实生活中的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的关系,至于中国集体主义传统是如何形成的,古代集体主义与当代集体主义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如何评价古代集体主义传统的当代价值,实行合同制、聘任制会引起集体主义内涵发生哪些变化,当代集体主义究竟包括哪些内容,应该如何理顺中国当代多重集体主义内容的关系,这些问题都还缺乏深入的探讨。本文拟从历史的逻辑角度勾勒出中国集体主义的历史与现实的发生发展轨迹,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处理好多重集体主义关系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一

      中国集体主义传统是如何形成的,要讲清这一问题,就要首先弄清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什么。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概念。从学派上区分,中国思想文化有儒、道、法、名、阴阳、农家各派;从宗教上说则有儒、佛、道各个教派。但儒学自汉至清一直占据统治地位,这一点是没有疑问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倾向是一种伦理型文化,“孝”是中国伦理文化的核心。孝的观念起源甚早,它来源于上古社会的尊祖遗风,建立在宗法血亲制度之上。从《尚书》、《诗经》和大量的青铜器铭文来看,早在西周时期,孝就是当时社会重要的伦理观念。经过春秋战国秦汉之际儒家学者的刻意阐发,孝被看作是人的本质甚至是宇宙的根本。汉代以后的统治阶级对孝予以认同并大力提倡,形成了以孝治天下的思路。经过思想文化学术和政治的双重倡导,孝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观念。

      中国古代社会的结构应该由孝来作说明。中国封建时代伦理要求人们将孝亲的伦理情感推及到父母以外的亲属以及其他社会成员,即以孝为核心的向四周延伸和扩散。如果细致地加以划分,可将这种延伸分为九层:

      第一层延伸,是由孝亲延伸到孝敬父母、曾祖父母、高祖父母乃至远祖父母、始祖父母。孝子系父母所出,而父母又系祖父母所出,如此一脉相承,构成割不断的血亲索链。孝敬父母,理所当然地要孝敬祖父母、曾祖父母乃至高祖父母。中国封建时代有所谓四世同堂、六世同堂乃至十几代同居一堂之说,一个封建大家庭完全依靠一个孝字来维持着,辈份最高的祖宗是当然的家长,他的话在这个家庭中就是圣旨。

      第二层延伸,是由孝亲延伸到孝敬叔伯。封建时代实行一夫多妻制,因此父亲除了一批同胞兄弟之外,还可能有一批异母同父兄弟。既然孝敬父亲,那么对同出于一个血统的父亲的同胞兄弟、异母同父兄弟同样要讲孝心。

      第三层延伸,是由孝亲延伸到敬重、善待兄弟。与孝相联系的还有“悌”、“友”两个概念,“悌”意为尊敬,是弟弟对哥哥的伦理;“友”意为友好,是兄弟之间的伦理;兄弟之情在古代被人们称之为友于之情。孝子与兄弟同出于一个血统,因此孝亲必然要讲孝悌、孝友。在封建宗法制度下,家族始祖的嫡长子叫大宗,以后历代嫡长子叫小宗。以大宗、小宗为核心,周围是同父同母兄弟、同父异母兄弟、同母异父兄弟、不同父不同母兄弟、堂兄弟、族兄弟等等。兄弟之间的关系就要依靠“梯”、“友”的伦理观念来维持。

      第四层延伸,是由孝亲延伸到孝敬母党。《礼记·坊记》说:“睦于父母之党,可谓孝矣!”母党包括母亲的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族祖父母、母亲的伯叔、堂伯叔、姑父母、堂姑父母、母亲的兄弟姊妹、堂兄弟姊妹、族兄弟姊妹、母亲兄弟姊妹的子女等等。

      第五层延伸,是由孝亲延伸到孝敬夫党。孝女的夫党包括丈夫的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叔伯父母、姑父母、堂祖父母、族祖父母、丈夫的兄弟姐妹、堂兄弟姐妹、族兄弟姐妹等等。在夫党所有亲族中,核心是孝顺公婆。《礼记·内则》说:“妇事舅姑,如事父母。”就是说孝女应该象孝顺自己的父母那样去孝顺公婆。

      第六层延伸,是由孝亲延伸到孝顺妻党。妻党包括妻子的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堂祖父母、族祖父母、妻子的叔伯、姑父母、妻子的兄弟姐妹、党兄弟姐妹、族兄弟姐妹等等。女婿之于岳父母,在古代有所谓半子之称。既是岳父母的半个儿子,那么就应该尽到孝子的责任。

      第七层延伸,是从孝亲延伸到忠君。中国封建统治的最大特点是封建政权建立在宗法血亲伦理基础之上,统治阶级除了运用封建国家机器进行统治之外,还通过宗法血亲感情的纽带将人民组织起来。封建时代忠臣孝子二者相提并论,君叫臣死,臣不敢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中国古代以忠孝两全作为人生道德修养的圆满境界。

      第八层延伸,是从孝亲延伸到孝敬师父。父母只是给子女一个血肉之躯,而师父则教给弟子以做人的道理,中国封建时代将人看作是伦理的产物,因而以传道授业为己任的师父与父母同等重要,故旧时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之说。

      第九层延伸,是从孝亲延伸到尊敬父老乡亲。儒家大师孟子曾经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按照这个推及理论,人们应该以孝子事父之心来尊敬父老乡亲。《礼记·曲礼》说:“年老以倍,则以父事之;十年以长,则以兄事之;五年以长,则肩随之。群居五人,则长者必异席。”可见孝悌伦理完全适用于乡党。(参见宁业泉等《中国孝文化漫谈》,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