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增强,在世界各国之间不仅发展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相互依存性,而且呈现出更加尖锐的价值矛盾和冲突。这种复杂情况,使一些人大惑不解。有人片面强调相互依存而无视、否认价值冲突,认为全球化是一种“单一化”,是各国、各民族和不同文明体系之间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上的某种“趋同化”,甚至称“仇必和而解”是全球化态势下世界格局中普遍通行的客观规律;有人则看到了尖锐的价值冲突,却因此而对和平与发展的大趋势产生了怀疑,甚至对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产生了忧虑。产生这些错误认识的原因是很多的,但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没有掌握和运用应对全球化态势下价值冲突的科学方法论。 人们观察和分析任何事物,都离不开某种方法论,不是运用科学的方法论,就是运用非科学、反科学的方法论。研究和解决简单的日常经验范围的问题,方法论的问题也许不是那么突出;而要解决像全球化态势下的价值冲突这样的复杂问题,不讲究方法论,不掌握和运用科学的方法论,就只能是南其辕而北其辙,走向主观愿望的反面。掌握和运用科学的方法论,是正确把握和成功应对这种复杂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2.我认为,应对全球化态势下的价值冲突,最科学的方法论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就是邓小平坚持的系统辩证法。唯物辩证法坚持观察的客观性,坚持从事物的联系、运动、产生、发展和消失方面去考察,因而是真正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历史已经证明,掌握唯物辩证法是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条件。 在全新的时代条件下,邓小平把唯物辩证法与现代系统理论有机结合起来,提出了系统把握国内与国际两个大局,在国内系统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在国际上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促进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解决的大思路、大战略。 邓小平虽然没有直接谈到经济全球化问题,但他运用系统辩证法作出的一些具有方法论意义的论述和判断,对我们观察全球化与价值冲突是很有意义的。概括地讲,主要有以下六个要点。 第一,邓小平把“从经济角度”观察与“从政治角度”观察相结合。邓小平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发展问题。他“从政治角度”提出了“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中国的国策,并指出:“总起来说,世界和平的力量在发展,战争的危险还存在。”(《邓小平文选》第3卷, 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版,第104—105页)同时, 他又“从经济角度”强调发展问题(参见同上书,第105页)。 这实际上把从经济上分析世界大势作为基础,同时又将这种分析与从政治角度所作的分析紧密结合起来。 第二,邓小平对“东西南北”这种时代主题进一步作了深入的辩证分析。他认为:“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同上书, 第105页)这里虽然没有用“经济全球化”这样的字眼,但确实是从全球经济紧密联系的角度来分析,并肯定它是“核心问题”的。 第三,邓小平认为,应当从全人类的高度认识发展问题,从而明确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各自的责任。他提出:“应当把发展问题提到全人类的高度来认识,要从这个高度来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会明了发展问题既是发展中国家自己的责任,也是发达国家的责任。”(同上书,第282 页)只有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都看到自己的责任,全球的经济问题或发展问题才能真正得到解决。 第四,邓小平认为,自力更生为主与加强国际合作相结合,是发展中国家加速发展的必由之路。他指出:“历史证明,越是富裕的国家越不慷慨,归根到底,我们要靠自己来摆脱贫困,靠自己发展起来。主要靠自己,同时不要闭关自守,可以多方面找朋友。”(同上)这就是实行全方位开放政策,加强国际经济合作,将本国经济融入国际经济大潮,在合作与竞争中谋求发展。 第五,邓小平指出,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和国际经济新秩序,是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得以解决的根本出路。现在的世界经济是由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主导的,在这种旧的国际经济秩序下,发展中国家遭到的是不公平的待遇和多种形式的剥削,这是这些国家加快发展的严重障碍。由超级大国主导的旧的国际政治秩序,是与此紧密联系并为之服务的。然而,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损害,只能使自己沾一时之便宜,最终会受到历史辩证法的惩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南方得不到适当的发展,北方的资本和商品出路就有限得很,如果南方继续贫困下去,北方就可能没有出路。”(同上书,第106 页)只有真正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和国际经济新秩序,才能最终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 第六,邓小平强调,要把握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辩证否定关系,在同资本主义的联系和竞争中赢得自己的比较优势和最后胜利。他站在历史辩证法的高度,一方面明确指出“资本主义要比封建主义优越”,纠正用封建主义立场对待资本主义、败坏社会主义的“左”倾错误;另一方面,又科学揭示资本主义发展中的辩证矛盾及其与社会主义的辩证否定关系,指引我们既大胆借鉴、吸收资本主义社会创造的全部文明成果,又坚决抵制资本主义的一切腐朽因素,从而使社会主义在同资本主义的剧烈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自己,并坚信“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同上书,第382—38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