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辩证关系

作 者:

作者简介:
苏瞻红 广州市行政学院信息研究部

原文出处: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科版

内容提要:

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既要通过暂时舍弃某些个人价值以确保社会价值的实现;又要把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矛盾控制在适当的程度上,增强社会价值目标的兼容性,扩展个人价值选择空间,才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期刊代号:B8
分类名称:伦理学
复印期号:2000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从一定意义上说,社会发展的过程也就是人类所追求的价值目标不断实现的过程。正如马克思所说:“‘历史’并不是把人当做达到自己目的的工具来利用的某种特殊的人格。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卷,118—119页。)但是,在现实的价值选择和价值追求中,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总是交织在一起,而且在这两者之间常常出现不一致的情况。有时为了实现社会价值,不可避免地要以某些个人价值的暂时舍弃为前提。因此,深入分析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关系,探索使二者协调起来的有效途径,对于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对立统一

      价值作为哲学的基本范畴,是指人自己的对象性活动及其产物对自己生存和发展的意义。如果某些活动及其产物对人有意义,能表现出一定的“效用”性,人们就会对其做出肯定的价值判断;反之,则会做出否定的判断。由于人是社会的人,具有社会性,而社会既是由人构成,又是一种相对独立的本体存在,因此,人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不仅仅局限于个体范围,同时也会站在整个社会角度考虑问题。这样价值问题便分化为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由于个人价值表现为个体需求的满足和个体存在意义的展现,即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与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而社会价值表现为对整个社会发展的作用和意义,即社会需求的满足和对社会进步的促进。因此,在二者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对立的一面。

      首先,社会价值具有整体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它是从全社会和社会全体成员长远利益的角度和立场来选择确定价值目标,其价值判断标准不在于是否满足个别社会成员的暂时需要,而是能满足大多数社会成员的长远需要以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而个人价值具有个体性和现时性的特点,它是社会个体从自身的角度和立场来选择确定价值目标,其价值判断标准主要是能否满足个人的各种切身需要和能否实际地体现自己生存的意义。尽管从整体和长远的角度来说,社会价值的实现有助于个人价值的最终实现,但从局部和暂时的角度看,社会发展的需要与个人切身的需要之间、全体社会成员的长远需要与社会个体的暂时需要之间并不完全一致。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在价值选择的视角和价值判断的标准上存在着差异,因而二者之间经常会产生程度不同的矛盾,出现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不协调甚至相悖的现象。

      其次,社会价值的取向具有历史性和变动性的特点。即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社会价值的价值取向是各不相同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价值取向也会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由于社会价值的取向具有历史性和变动性,所以在一定条件下,那些能够适应社会发展方向的个人,往往会比较全面准确地认识和把握社会价值,并自觉地将自己个人价值取向与社会价值取向统一起来;而那些违背或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方向的个人,则难以真正理解社会价值取向,这就势必出现社会价值与某些个人价值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虽然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对立,但若全面分析二者关系,它们之间也具有统一的一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价值充分实现的必然选择,也是个人价值走向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个人价值的实现开辟了广阔的道路,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使人的需要在更高层次上得到满足和发展。人的需要是人的自身的规定,即人的本性,它是人的全部活动的内在动因。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有层次的和不断发展的。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感情和归宿的需要、社会需要和自我发展需要五个层次。当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人就要进一步追求较高层次的需要。需要的满足,表明外部世界逐步同化于人,并转化为人的发展因素。需要的发展,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新的证明和人的本质的新的充实”。(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 132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丰富的社会财富,因而能在越来越高的水平上满足人的物质和精神的需要。

      其次,使人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发展。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它在极大程度上抑制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使人变成了计划的“奴隶”,表现为个人对国家和政府、社会和集体的绝对依赖性。在这种依赖关系下,个人往往淹没在社会集体中,失去了自我意识,既无独立的人格,也无自主活动的能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不仅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人的独立自主的个性的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平等型经济,这种平等,使每个劳动者都有实现自己对物质利益追求与享受的机会,从而使自身的需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使每个人的个性都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再次,使人的能力得到发展。人的个性的发展依赖于人的能力的发展,人的能力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过去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人的能力的发挥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分配领域实行的是平均主义,干多干少一个样,因此很难使劳动者真正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人们普遍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在改革开放中形成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竞争型经济,它把人推向市场,参与竞争。同时,利益的驱动,迫使人们投身到竞争的洪流中去。竞争出效率,竞争出活力,竞争出人才。通过竞争,能充分发挥生产者和经营者、个人和集体的聪明才智,能充分地发展人的能力和开发人的潜能。因为能力是人们在市场经济中立足的根据,市场经济的竞争实质上是能力的竞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