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生信仰的确立、保持与危机

作 者:

作者简介:
刘建军,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哲学博士; 北京,100872。

原文出处:
淄博学院学报:社科版

内容提要:

信仰的确立是个人的社会化过程,也是个体对其所遇到的各种理论和价值观念进行比较、认识和选择的过程。信仰的确立有多种途径,恩格斯提出的三种途径有很丰富的理论内容。要保持住自己的人生信仰,需要做许多工作并借助许多社会条件;需要与其他社会成员取得信仰上的一致,并形成一个稳定的信仰团体;需要有强大的国家意识形态作背景力量。信仰危机可以由一个人特殊的生活境遇和人生道路引起,也可以由整个社会或时代的大气候所引起。人生会在新的信仰需要下确立起新的信仰,这种新的信仰既可能是一种全新的东西,也可能只是原来信仰的重铸。


期刊代号:B8
分类名称:伦理学
复印期号:2000 年 03 期

字号:

      考察人生信仰可以有两种角度,一是把它当作一种既定事实,从正反两方面考察它对于人生的作用和影响;二是把它当作一个过程,分别考察它的各个环节。人们往往侧重于前者,本文则侧重于后者,即着重探讨人生信仰的确立、保持和危机这三个基本环节。

      一

      任何个体的信仰都不是先天具有的,而是后天形成和确立起来的。信仰的确立是一个过程。信仰的确立是一个跨越人生不同阶段的长期过程。一般来说,可以把整个人生看作四个阶段或时期。童年时期,是确立人生信仰的基础时期。在这一时期,人自发地接受社会的影响,形成自发的信仰观念。尽管这时他可能对这一信仰并无理解,但这一自发信仰对其一生影响很大。青年时期是确立人生信仰的关键时期。此时,理性觉醒,人开始用理性来审视自己过去自发接受下来的信仰。他们往往经历一定时期的内心思索甚至痛苦煎熬,在理性基础上重新建立起原有的信仰。成年时期是人生信仰进一步确立并走向成熟的时期。此时,人对社会和个人的认识都趋于成熟,信仰、理想与社会现实一致起来固定下来。克服了青年时期在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冲突。老年时期是人生信仰更加自觉并充满智慧的时期。同时,老年时期的人生信仰也有凝固化的倾向。但也不可否认,在中年以及老年,也不是没有信仰的确立和再确立的问题。

      信仰的确立是社会对个人进行信仰教育的过程,也是个人的社会化过程。任何一个社会,都自觉不自觉地对其社会成员进行信仰教育,以期使每一个人都接受社会普遍通行的价值观念。一个人,只有接受了社会提供给他的价值观念时,才算完成了他的社会化过程,成为社会所承认的合法的一员。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从根本上说也是一种信仰教育,以期使人们接受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社会主义价值观念。

      信仰的确立是个体对其所遇到的各种理论和价值观念进行比较、认识和选择的过程。一般来说,一个比较稳定的社会,都有比较确定的文化传统和意识形态,在这样的单纯的环境中,个体可能难于遇到全新的信仰观念,因而并无太多的信仰选择和比较的余地。因而个体是在一个自然平缓的过程中确立自己的人生信仰的。但当社会遇到外来的冲击或面临转折的新情况时,个体的信仰也易于受到冲击,经受考验。尤其是在沟通无碍、变化迅速的现代社会,各种价值观念都可能对个人产生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个人在最终确立自己信仰的过程中,总要对不同的理论和价值观念进行比较和选择。他经历得越多,考察过的信仰越多,则他确立信仰的过程就越曲折,而最终确立的信仰就越坚定。正如卢梭所说,一个周游过世界的人,在回来的时候是什么样子,他今后一生都永远是那个样子。当然,个人信仰的选择并不是完全自由的,选择余地的大小,取决于社会所容许的程度。

      信仰的确立有多种途径。德国基督教神学家瓜尔蒂尼在谈到基督教信仰的确立时,区分了五种途径:重感情的人,通过爱的途径来确立信仰;重理智的人,通过追求真理而确立信仰;重伦理道德的人,通过道德的途径确立信仰;性格孤僻的人,通过对生命短促、人生空虚的体验而确立信仰;喜欢追求秩序的人,因看到现实的分裂和矛盾而在对统一和秩序的渴望中确立信仰。

      美国实用主义先驱皮尔士从理论的高度论述了确立信仰的四种途径和方法:第一种是固执的方法。据此,一个人可以随意选择他所愿意接受的信仰,唯一的标准是看这一信仰是否有用,能否使其行为达到成功。皮尔士认为这不是一种好的办法。第二种是权威的方法。即依靠一个社会权威,如国家、教会等,把一种信仰强加于人,使之接受。此种方法比固执的方法优越,能够有效地使更多的人具有相同的信仰。但缺点是易导致干涉信仰自由,酿成社会悲剧。第三种是先验的方法。即抽象的哲学方法。通过人们进行思维推理、驳难,得出一致的合乎理性的结论,从而确立共同的信仰。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不再固执专横,但仍有主观性的局限。第四种是科学的方法。是“凭借外界的永久性,凭借我们的思维对它没有影响的东西”,即凭借具有科学形式的关于外部世界的共同经验来确立信仰。皮尔士的上述观点具有实用主义的气味,但他所考虑的面比较宽,不仅涉及到个人的因素,而且涉及到社会的和学术的因素,因而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恩格斯曾提到确立信仰的三种基本途径:实践的途径、政治的途径和哲学的途径。他认为英、法、德三国的工人和知识分子各以不同的方式和途径接受共产主义学说,确立起共产主义信仰。他指出:“……英国人由于国内贫困和道德败坏的现象的迅速加剧,他们通过实践达到这个学说。法国人是通过政治达到的,他们起初只是要求政治自由和平等,但当他们意识到这还不够的时候,除政治要求而外,他们又提出了社会自由和社会平等的要求。德国人则是通过哲学,通过对基本原理的思考而成为共产主义者的。”(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第 575—576页。)在这里,实践的途径指的是直接的生产和生活, 人们通过在日常的生产和生活中的亲身体验,树立起人生的信仰;政治的途径指的是通过参加社会的政治活动和政治斗争,随着这种政治运动的发展而确立起人生的信仰;哲学的途径指的是包括哲学研究在内的理论活动,通过这种关于“基本原理”的研究和论争而确立起人生的信仰。恩格斯提出的这三种途径有很丰富的理论内容,值得认真挖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