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号:B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5218 (2000)—06—0045—05 党的十五大提出调整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有制结构的重大历史任务,其对策是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与竞争力,降低国有经济的比重,鼓励发展城乡多种形式集体经济;继续鼓励、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提高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党的十五大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调整所有制的结构,引起和必将引起上层建筑的变化,作为上层建筑的平等、平等观势必出现某些新特色,如何正确认识这些新特色,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和理论界的高度重视。笔者认为,关于平等问题的把握,应该而且必须以最基本的理论视野的角度,对有关平等、平等观,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平等观与历史上形形色色的平等观做一番理论梳理,从中得出必要的结论,为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的平等,提供正确的方法和理论观点。平等仅仅存在于同不平等的对立之中,离开不平等就无所谓平等,离开了非正义也就无所谓正义,研究这种对立可以追溯到以往有文字记载的全部历史。因此,“为了得出(平等=正义)这个命题,几乎用了以往全部历史,而这只有在有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时候才做到。”〔1〕(p.669)可见,平等的观念是一种历史的产物,离开历史,没有历史观念,就必然对平等观作出歪曲的解释,为此,笔者在本文中就平等与平等观作一历史的考察与把握。 一、资产阶级平等观与无产阶级平等观分歧的方法论根源 方法论在科学研究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没有正确的方法就不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就不可能从现象此岸过渡到本质彼岸。而科学研究的根本任务就是揭示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必然联系。 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费尔巴哈人本主义主要缺陷时指出:“费尔巴哈从来没有看到真实存在着的,活动的人,而是停留在抽象的‘人’上”。〔2〕(p.50)这不仅是费尔巴哈的弊端, 也是一切资产阶级学者、理论家在研究有关人的问题上的方法论的通病,他们不能从人的现有的社会联系,从那些使人们成为现在这种样子的周围生活条件来观察人们,在他们眼里的人摆脱了一切现实,摆脱了地球上发生的一切民族的、经济的、政治的宗教的关系,摆脱了任何个人特性,以致留在这种人身上的“除这个光秃秃的概念以外,再没有别的什么了。”〔1〕(p.108) 这种抽象的人失去了现实人的一切特点,因此,这种方法只能从抽象的概念出发,把关于人的特性再通过对人的抽象概念的逻辑推演出来,这就必然产生这样的结果:“从对象构成对象的概念,然后颠倒过来,用对象的映象即概念去衡量对象。这时,已经不是概念应当和对象相适应,而是对象应当和概念相适应了。”〔1〕(p.105)这种颠倒对象和对象的概念的关系的方法就是资产阶级学者、理论家本末倒置的抽象方法。恩格斯把它的实质精辟地归结为“不是从现实本身推演出现实;而是从概念推论出现实。”〔1〕(p.105)根据这种方法构造出来的平等“公理”只能是脱离现实的主观臆想。一切资产阶级的平等观都是以形而上学和唯心史观为其出发点的。他们把早期提出的自由、平等、博爱理解解为天赋人权和永恒正义。是适用于一切社会一切时代的永恒的公理,是道德正义和法律正义的基本形式,是衡量一切道德关系和法律关系的准则。 而无产阶级平等观遵循的是从现实本身推论出现实的路线,它从现实的人出发,研究现实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平等是揭示人们在社会上处于不同等地位,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享有同等权利的政治范畴。自从人类脱离动物界而成为人以来,任何个人都是作为社会的人而存在的,人的本质在于其社会性,人的社会性是指人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生存 和活动,这种活动又体现了一定的社会关系,是受一定的社会关系的支配和制约。因此,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地位,社会权利是否平等,决不能由对人的抽象概念的推演来决定,而必须由个人的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中所处的地位来决定的。人们的平等观只能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关系的反映。无产阶级平等观具有坚实的现实基础和客观物质前提的。 二、两种平等观分歧的实质 平等的概念不是永恒的公理,而是一个运动着的历史范畴,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平等及其内容是由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有什么样的物质生活条件,就有什么样的平等和平等观,并随着社会的物质生产方式变化、发展而不断变化、发展的。这是平等观的本质所在。 在原始氏族社会里,由于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公有,在社会地位、经济权利和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这一阶段上各社会成员所谓的平等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极其低下为其沉重代价的。到了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男子在生产中的地位突出了,平等的范围有限了,原始公社成员之间的平等实际上成了男性社会成员之间的平等。妇女和外地人被排除在外。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分工的出现,私有制的产生和商品交换日趋发展,人类进入奴隶社会,不平等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不平等在各个方面都比平等起了更大的作用,而且受重视得多。平等仅仅对奴隶主阶级内部而言,奴隶则被看成会说话的工具,他们不仅没有政治权利,甚至连生存的权利也时常被剥夺。而封建生产方式的发展“逐渐建立了空前复杂的社会和政治的等级制度,从而在几个世纪内消除了一切平等观念。”〔1〕(p.114)农民和地主阶级之间没有平等自不待言,就是地主阶级内部,由于存在着等级森严的政治制度,也不存在平等。平等观念几乎被消灭了。等级观念统治着人们的头脑。即使资产阶级认为是天赋人权的平等观念,也不过是资产阶级工商业的发展过程中作为反封建等级制度的战斗口号提出来的。资产阶级的平等要求,是资产阶级经济发展的必然。恩格斯明确指出这种平等要求的实质是,交换平等、劳动力作为商品买卖平等、交换价值平等。它超出了单个国家的范围,具有普遍的世界性。平等连同自由一起被写在资产阶级的宣言、纲领和宪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