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的现代化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

作 者:

作者简介:
杜金亮(1949—),男,石油大学社科系副教授;山东 东营257062。 李慧萍(1965—),女,东营市财经学校讲师;山东 东营257000。

原文出处:
齐鲁学刊

内容提要:

广义的人的现代化是指整个人类状况的现代化,包括适应社会现代化要求的人口素质的现代化和人的主体意识的现代化;狭义的人的现代化主要是指人的个体素质的现代化以及个体素质与社会现代化协调统一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身心的全面发展、人的活动能力的多方面发展及个体和社会的协调统一。人的现代化与人的全面发展是既有区别又相统一的。人的现代化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经阶段,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现代化的最终目标和必然结果。实现人的现代化的过程,实质上也就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2000 年 1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B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022X(2000)05-0110-05

      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当前,我们正在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现代化既包括社会现代化,又包括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既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又是实现现代化的根本前提和条件。社会的现代化,归根结底取决于人的现代化。而人的现代化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经阶段,人的全面发展则是人的现代化的最终目的和必然结果。认真研究和全面揭示人的现代化的现实内容、人的现代化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关系,对于我们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什么是人的现代化?目前,人们的认识还很不一致。笔者认为,人的现代化具有广义和狭义两方面的含义。广义的人的现代化是指整个人类状况的现代化,即适应社会现代化发展需要的整个人口素质的现代化和人的主体意识的现代化。人口素质的现代化表现为人口类型的现代化、人的身体素质的现代化和人的文化素质的现代化。人口类型的现代化是指人口的再生产类型的现代化和人口结构的现代化。人口再生产类型的现代化是指人口再生产从传统类型向现代类型的转变,反映的社会指标是人口的生育率、出生率和人口的增长率。人口结构的现代化主要是指人口的城乡结构和人口的产业结构,反映的社会指标是非农业劳动者的人口比重、城市人口的比重、第三产业人口的比重等。人的身体素质的现代化是指人口的健康化程度,反映人口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有平均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每个医生服务人口率、恩格尔系数等。人的文化素质的现代化是指人口的知识化水平,反映的社会指标有社会成员的受教育程度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程度、成人识字率、大中小学生占相应适龄人口的比重、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人口文盲率、每万人口科技人员数等。总的说来,人口的城市化、非农化、知识化和健康化是人口现代化的主要反映。人的主体素质的现代化是指在现代化进程中,要培养现代人的意识和现代人的心理素质。如开放的心理、乐于接受新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勇于改革创新的心理;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心理;具有按照技术水平和社会贡献大小取得相应报酬的心理;自由和守法相统一的心理;普遍的信任感;信奉并且遵循“平等待人”的原则;注意计划性、时间观念较强、守时惜时、办事讲求效率等等。狭义的人的现代化主要是指人的个体素质的现代化,即人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的现代化以及个体素质和社会现代化协调统一发展。本文所讨论的是从狭义上理解人的现代化,其实质就是要求把人的素质和能力提高到最突出的和最重要的位置,达到现代的水平。在上述人的各种素质中,其中最基本的是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知识文化素质、智慧才能素质和身体生理素质。这些素质,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人的德、智、体三大素质。这三大素质在人们实践活动中的体现、运用,就是人的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人的全面发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人的身心的全面发展。马克思指出:“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01~202页。)但是,在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很低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条件下,劳动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人被限制在狭小的劳动岗位上,因而,劳动还不能使人的身心得到充分的发展。在生产实行科学化和社会化以后,特别是在消灭私有制,消除旧式分工以后,劳动将变成人的生活的第一需要。那时,“劳动会成为吸引人的劳动,成为个人的自我实现”(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13页。)和人的身心的充分发展的手段。同样, 人的其他活动也会成为人的身心发展的手段。二是人的活动能力的多方面的发展。它是由人的身体与精神相统一的结构所产生人的活动能力,是人的身体和精神的全面发展在人的活动能力上的具体表现,因而人的活动能力的多方面发展能够明确而具体地表现出人的全面发展的程度。三是个体和社会的协调统一和全面发展。这是在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具体地历史地把握人的全面发展。人不是抽象、孤立的个体,而是在社会中存在的个体,社会在人的劳动过程中不断发展着,这是人的本质的外在表现,是人类发展水平的客观标志;同时,特定的社会条件作为每一时代的人们存在的基础和前提,既促进个体的发展又制约着个体的发展,因此,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不仅是同步的,而且是同一问题的两个侧面。脱离开社会来讨论人的全面发展,只能是一种理论研究中的抽象。人的身心的全面发展既要以社会的全面发展和高度完善为条件,又要以进一步推动和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即全面发展作为人的自由特性,就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不断摆脱自然力、社会关系和旧思想的束缚,提高自由的程度;充分发挥自然和历史赋予个人的各种潜能素质,并使之日益增强;不断提高认识和驾驭客观规律的程度,增强改造世界观的自觉性;在社会进步的基础上,通过个人对社会的积极贡献,使个人的物质、文化需要日益丰富,从而更加激发和增强人们自由、全面发展的热情和动力。一句话,就是使人的智力、体力、性格和潜能均得到充分发展和自由运用。

      实现人的现代化的过程,实质上也就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但同时,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现代化又是有区别的。首先,人的自由、充分、全面的发展是建立在私有制、商品生产、旧分工被消灭,并已实现共产主义公有制的基础上,此时社会财富极大丰富,人们各尽所能,按需分配,不存在阶级剥削和对抗,人们对社会关系有很大的主动性和调控能力,其道德水平、文化水平空前提高,等等。而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础之上的。虽然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但这种公有制的水平不高,且不完善,存在着多种经济成分,还存在剥削和分配不公,甚至贫富分化;分工已获得很大发展,但旧的分工体系仍然存在;高度的分工专业化还依然束缚人的发展;社会产品按劳分配而不是按需分配;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而不是生命的需要、发展的需要,而且在劳动能力和劳动成果方面存在事实上的不平等。其次,就是在将来的现代化社会中,民主和法制虽然高度发展,人的自由程度大大提高,但人们在事实上还是存在着不平等。因此,社会生活的民主、法制化仍受到很大的限制。而在共产主义社会中,则没有剥削和压迫,人们享受真正的自由、平等,人的主体性、个性获得充分而自由的提高与发展。因此,人的现代化是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经发展阶段,而人的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就是最终走向人的全面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