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形态的几个前提与方法问题

作 者:

作者简介:
欧阳康,武汉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武汉 430072

原文出处:
江汉论坛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2000 年 1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新时代的哲学应当有其新内容,新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应当有其新形态,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那么,从哲学研究工作者的角度来看,如何才能更好地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更新和形式变革呢?本文谈几个与其相关的前提和方法论问题,与识者共同探讨。

      一、哲学形态学研究的实质及其方法论意义

      当我们把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设定为一个工作目标或努力方向时,对形态、哲学形态、哲学形态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等概念的理解便具有一种规范和导向的作用,它也成为我们建构哲学新形态的一个前提性问题。

      “形态”一词泛指形状和神态,过去在生物学和语言学中运用较多。作为生物学的分支,形态学主要研究动植物的微生物的整体及其组成部分的外形和结构,及其动态的演进与功能。在语言学研究中,形态学主要指对于词的内部结构及其演变规律的研究,它通过对于时态、语态等的分析,揭示语言动态变化发展的规律。从总体上看,形态学研究侧重于把事物看作一种有形有神和处于变化中在的变化,特别关注其内容与形式的动态统一,强调其在过程中的存在、变化和发展。正是依据于对形态学的理论和方法的这种理解,笔者自1986年以来提出了哲学形态的概念,倡导开展哲学形态学研究,主张对哲学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进行形态学意义上的探讨,并先后就探索唯物主义哲学的现代形态,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体系,拓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视野,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等问题发表过系列的看法。

      在我们看来,哲学是有其形态的,哲学形态是哲学的内容和形式、理论和体系的具体的历史的和动态的统一。对于哲学的形态有必要也有可能进行形态学意义上的探索。哲学形态学正是以哲学形态为对象,探索哲学形态的系统发生、历史演进、内部构成、外部条件、现代特点等。哲学形态学的实质是要在历史与逻辑、内容与形式、理论和体系的统一中对哲学的历史、现实和未来做一种总体性和动态性的研究。就其过程性而言,哲学形态处于不断的演进与发展之中,必然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关注哲学形态的变化与发展,就是要对哲学与时代的关系进行一种动态的相关性探索,以哲学的视野来透视时代,并以哲学形态的变化来表现时代的变化。哲学形态的变化有其自身的内在逻辑,但却不可能是理论观念的自在运动,而是只有通过哲学家的自觉能动努力才能实现,这就凸现了自觉地探索和建构哲学新形态对于促进哲学发展的特殊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有其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态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发展的逻辑必然。当代人类实践、科学和哲学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所面临的严峻问题,需要我们深入地思考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把当代人类实践、科学和哲学的发展纳入到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总过程中来加以考察,对其在人类理性思维演化进程中所占据的实际地位做出客观的、科学的估价。这是从目前人类优秀思想和实践成果中做出正确的哲学概括和哲学抽象,丰富和发展人类哲学思维的重要前提之一。二是冷静地回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历史,清醒地评估其研究现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性质、对象、任务、内容和形式等相关方面做出总体性的思考,以对其发展的未来可能形态做出科学的预测和展望,据此确定我们下一步的研究重点和基本方向。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沿着“自己构成自己的道路”不断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规律来合理吸收当代科学思想成果的重要前提之一。

      从方法论上来看,这种整体性的思考,要求我们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当成特定内容与具体形式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作为一种由时代所塑造从而具有时代特点、体现时代精神的哲学形态来把握其内在结构和现实根据;要求我们把作为整体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放到人类哲学思维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作为哲学形态演化更迭过程中的一种历史形式,来把握其历史渊源和发展趋向;要求我们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放到当代社会哲学理论和哲学流派多样化发展的客观背景中,作为当代社会多种哲学形态中的一种现实形态,来把握其本质特征和独特地位。这是一种全方位的开放式研究。它必然涉及到众多的研究对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有成果、哲学的历史(外国的和中国的)、当代哲学(包括各种派别、观点)、当代科学(包括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当代艺术、当代社会心理、当代社会实践及社会发展的未来等。只有在对这种各方面、各层次所做的多视角、多测度的综合性研究和系统性把握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趋向和未来可能形态才能真正被揭示出来,我们当前的哲学改革和发展研究才能有更加明晰和正确的方向。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与其原有形态的关系

      提出和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从时间上看,突出的是其新体系,从方法上看,侧重的是其新特点。普遍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其产生以来,先后经历了由其“原生形态”经过“次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发展和演进。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既应秉承马克思哲学的真精神,又广泛吸收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来各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所创造的全部积极思想内容,并在当代实践、科学和哲学的基础上进行新的创造。从目前我国哲学界的情况来看,有几点特别重要。

      其一,超越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种种误解,实现研究范式和理解方式的转换。我国哲学界过去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和理解有一个中介,这就是前苏联哲学,并尤其受到其哲学教科书的影响,其中不乏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简单化和教条化理解,存在着不少误读和歧解,甚至偏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精神。而又正是这种哲学培养和影响了我国的几代哲学工作者,包括目前的中青年一代。历史地看,其功劳固然不小,但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其弊端也不可谓不大。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们的研究视野有了很大拓展,研究范式有了很大变换,研究方法有了很大更新,但从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的角度看,还有很大的距离。仅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科书体系改革和内容更新方面所投入的精力、所面临的困难与所取得的成效之间的巨大反差中便可见一斑。应该说,克服偏见和误解是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的必要前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