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末中国哲学研究重大问题检讨之三:文化哲学(笔谈)

作 者:

作者简介:
邹广文,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原文出处:
求是学刊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2000 年 10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B0;G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504(2000)04—0005—18

      新时期文化哲学研究检视

      反思是为了更好地前行。以中国改革开放为肇端的新时期哲学理论研究,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观,而文化哲学研究无疑是其中重要的生力军。众所周知,对文化问题的关注与思考伴随着改革开放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全部进程,时至今日,对于文化价值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重要作用,无论是理论研究层面还是现实操作层面都呈现出了越来越广泛的共识。而这一背景因素无疑为文化哲学的进一步深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可以这样说,作为一种自觉形态的文化哲学研究在当代中国哲学发展中的凸显,标示着20世纪中国文化大讨论正走向深化与成熟。人类文明的发展规律表明,社会越发展和进步,文化在其中的作用表现得越加明显,尤其在20世纪,全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冲突、交流与融合异常加剧,以现代化为历史参照,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生活正呈现急剧的文化历史转型;而西方发达国家面对技术理性主义给当代社会生活所带来的诸多难以排遣的难题,也在探求着文化的“后发展”之路。凡此种种表明,文化问题在20世纪的凸现,与现实人类的历史境遇有着直接的相关性。文化哲学正是面对这种历史境遇去自觉反映和表达人与文化世界关系的合理性价值追求与理想性历史形态,以期使人类拥有一个美好而协调的生存环境和健康的社会秩序。从这一视点出发我们认为,尽管中西方在社会发展进程、发展节奏方面有诸多不同,但在文化哲学的价值追求层面,所努力的重心却是一致的。

      与西方文化哲学深厚的哲学理论渊源和繁荣发展的状况相比,我国的文化哲学研究还只是刚刚起步,诸多文化哲学理论和现实问题的思考和梳理都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但纵观新时期以来当代中国的文化哲学研究,可以说已经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并对中国文化的现实发展实践起到了其应有的作用。这集中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推进了当代中国文化研究的自觉化进程。理论的最深刻动力根源于现实的社会实践,20世纪中国文化的大讨论构成了中国文化哲学兴起的最深厚土壤。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对文化的省思从未间断,在中西方文化的冲撞对峙中,中华文化的生存与发展成了每个国人无法回避的问题,“危机——选择”构成了我们文化思考的基本范式,关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争论,关于中西文化的体用之争,关于文化的民族性与文化的时代性的争论,乃至于有关文化启蒙、文化变迁、文化转型与重建等若干问题的讨论,无一不是围绕“危机——选择”范式展开。不可否认,这种思维定式下的文化讨论浸淫着浓厚的情绪化、实用化倾向,并客观上妨碍了对文化思考的深层次推进。而文化哲学研究的兴起,应视为中国文化讨论走向理性自觉的标志,使得从学理层面反思梳理若干文化现实问题并反过来指导现实文化实践成为可能。唯因如此我们看到,新时期以来诸多有关文化讨论的论著,在文化价值层面都取得了实质性的创获,进而把关于文化的反思推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其二,就文化哲学本身来看,针对着“文化哲学何以可能”即文化哲学的“学科合法性定位”问题,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我们知道,由于研究者的思路和眼光投向的不同,使得对于文化进行解释的理论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仅就西方文化哲学的现实形态说来,便呈现出纷繁多姿的发展态势:文化人类学的视角、历史学的视角、实证科学的视角、社会学的视角等等不一而足。这一情形表明,文化哲学由于其“文化”视野的广阔性使其在学科定位上呈现出边界的模糊性,它更多地表现为是一种内在于众多现代哲学流派和学说之中的哲学主流精神或哲学发展趋势。但是进一步思考我们感到,我们不能因此回避对“文化哲学何以可能”的追问,因为这直接关涉到文化哲学学科存在的合法性问题。围绕着这一问题国内文化哲学研究的学者们也提出了各种引人深思的见解:(1 )认为文化哲学是一种对人的生活世界的内在启蒙或内在教化方式。从哲学理性同文化的关系看,“文化往往在生活世界中表现为自发的文化模式,而在特定的哲学中表现为自觉的文化精神”,“文化哲学不是用一种自足的哲学理性外在地审视文化现象的结果,毋宁说,它是作为生活世界的内在机理或人的生存模式的文化的自我启蒙和自觉显现”。(2)强调哲学的文化本性, 认为“哲学生长于文化的土壤之上,哲学按其精神本质说来是文化的”,因此哲学思考应该以文化世界本身为目标,世界“不必再到它的文化性质之外去为自己寻找什么本原,世界就是自己的文化性质本身”,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哲学是哲学思考的一种真正“到位”形态。(3 )从“哲学”与“文化”的亲缘关系来反思文化哲学的定位问题。认为当代文化哲学凸现了“哲学”与“文化”的内在关联,哲学与文化亲缘的最深厚根基就在于人类在当代自我完善与发展的实践要求:“哲学”表达着人类自我完善的内向要求,“文化”则是人类发展自身的外在化表现方式。人是沟通哲学与文化的主体,以人为根据,哲学对人的观照归根到底是对人类“文化”的观照,这样,一种文化要想成为自觉的文化而非随意的文化,就必须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加以反思;而一种哲学要想具有现实的力量而非虚幻的寄托,就必须进行文化的参与。

      很显然,在上述关于文化哲学学科定位的思考中,内蕴着这样一种价值共识:人类实践所形成的世界只能是文化世界,人与世界的关系作为哲学思考的轴心,不能忽视“文化”这一基本的因素,文化哲学的根本任务就是真正使哲学理性直面人的文化世界。

      其三,围绕文化哲学的研究对象问题,从诸多视角进行了富有建设性的探讨。文化哲学研究对象问题直接关系到文化哲学的体系建构,尽管距离一门成熟的学科要求,文化哲学可能还要走很长的路,但是必须看到,只有使文化哲学的研究对象逐渐清晰起来,文化哲学学科内所拥有的基本概念、基本范畴逐渐明确起来,文化哲学研究才有实质性的学理创获。有学者指出,“文化世界”构成了文化哲学的研究对象,以此为思考轴心,文化哲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文化的存在、文化的历史形态、文化的实在性、文化价值、文化的时间与空间等等。这样,哲学所表达的才是整体意义上的文化观念。还有学者指出:现代文化哲学是把关于人的文化的实证研究同关于人的形而上的理性思考结合起来,从而形成关于人和文化的总体性理论,其整个理论框架由三个相互关联的主题构成:文化模式、文化危机、文化转型。时代赋予了这三个主题不同的历史文化内涵。有专家指出:文化哲学就其形而上学的理论层面说来,直接与哲学接壤,具有哲学视野的广阔性和理论的深刻性;就其现实性来说,凭借着哲学的深刻性和总体性精神文化哲学又是对具体文化学理论成果和文化内在精神的理论概括、把握和理性重构,从此视点看,文化哲学的理论结构由三个相互关联的层面组成:哲学的文化价值研究、文化形而上学研究和文化批判。还有学者强调:文化哲学不应视为“文化”与“哲学”的简单组合,而应将其看成是具有内在联系的、表达和反映时代精神的一种新的哲学形态。文化哲学构成了各种具体文化理论研究的形而上学基础,同时又构成人们具体审视各种文化实践的基本价值参照。从这个角度说,对“文化是什么”这一中心问题的一切可能性回答,都有赖于并体现在文化哲学的前提性运思之中。按照这一要求,文化哲学必须关注并深刻把握人与现实文化世界的五重基本的对象性关系: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社会群体、人与现存文化传统、人与动态发展的历史过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