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创新和社会进步

作 者:

作者简介:
夏甄陶(1931-),湖南安化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颜晓峰(1955-),江苏涟水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北京 100872

原文出处:
西安政治学院学报

内容提要:

不同条件下知识创新的性质不同,由此表现出社会进步的内容也不同;知识创新推动着知识的社会化与社会的知识化,成长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知识创新的历史作用与社会发展程度密切相关,随着社会的进步,它将获得更大的力量与发挥更大的作用。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2000 年 09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B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5815(2000)03-0078-06

      知识创新是人运用自己的本质力量,创造知识、改变世界的活动,是推动生产力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知识创新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社会进步与知识创新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这就要求把对知识创新的考察纳入历史观的领域,揭示知识创新与社会进步互动关系的历史规律,这体现了认识论、价值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一

      知识创新是标志人的积极存在的活动。依靠知识创新,人类创造了一个不同于自然状态的人工世界以及人类社会,人所生存的世界在外部形态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且更重要、更深刻的变化是社会与人本身的进步。人类社会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原始到现代的进化历程,就是依靠不断的生产创新与社会创新,从微观变革到宏观扩散,从日积月累到时代变迁的过程。人类文明可以划分为若干个大的社会经济形态,每一形态都有自己的知识进步与创新成就,都有自己的创新发生机制与方式。不同的历史条件下,知识创新的表现形式、重点内容不同,所起的历史作用不同,由此表现出社会进步的性质、速度与范围也不同。

      生产实践是人类的基本实践,生产要素是生产得以进行的基本条件,也是为提高生产率而创新的主要对象。农业经济时代,土地是基本的生产要素,创新对象是土地与劳动的技术结合、社会结合的方式。生产者发明新的耕作工具,采用新的耕种方法,逐步积累影响农业生产各种因素的知识;土地产权收益的分配形式逐步调整,向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生产效率的方向发展。工业经济时代,资本与劳动是基本的生产要素,创新对象是资本与劳动的技术、社会结合公式。资本充分利用了科学技术的新成就,将其对象化为机器和各种技术手段,通过雇佣劳动创造剩余价值,建立了一种新的生产方式。资本不断把自己投向有利可图的新的生产领域,开发新的产品,扩大新的市场,进行新的冒险。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核心的生产要素,是运用其他生产要素的支配因素,创新对象是知识本身的创造及其创造性应用。知识作为核心生产要素并不排斥其他生产要素的作用,而是使其他生产要素的价值与功能得到更充分、更有效的发挥。知识生产要素与其他生产要素相比,无论是它在生产实践中的地位与作用,还是它自身的价值,都更为重要。知识的存量,特别是创新知识、高科技知识的存量,已经成为财富的主要源泉与标志。创新从以手工工具和机器生产的产品为主,发展为以知识密集的高科技产品为主,从以经验摸索知识为基础到以制度化的研究与开发(R&D)知识为基础。

      德鲁克(Peter F.Drucker)认为:“创新是赋予资源以创造财富的新能力的行为,创新确实创造出资源,人们在自然界发现某种有用物并使其产生经济价值之前,并没有‘资源’这样一种东西。”[1](P30)创新是资源的转换器,创新把潜在资源转化为现实资源,把资源转化为财富。农业经济时代,生产创新主要是开发地表资源,栽培植物、驯养动物,利用地表面较易获取的水流、植物、石料等资源。这一时期的地表资源相对于人口数量及其需求量,还是丰富的,缺乏的是大规模开采利用的技术能力。工业经济时代,生产创新主要是开发地下资源即矿物资源。随着对地表资源的开发利用成本日益上升,人们把生产的对象深入到地下,开发新的能源,提炼新的有用物,使用新的原材料。机器所能触及的地层在沉睡了亿万年之后变成了新的生产资料,矿物能源成为驱动工业文明的新动力。地表资源与地下资源都属于自然资源,是经过漫长演化的自然界无偿赠与人类的财富,人获取和利用它只需要“劳动价值”。但自然资源终究是有限的,许多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当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经济增长过度时,就会遇到“增长的极限”,即进步的外部限制。知识经济时代,生产创新主要是开发以知识与信息为代表的人工资源。知识不是自然生成的,而是人的创造与专属物,信息很大部分也不是自然状态的,而是符号化即人工处理过的。在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生产时期,知识与信展就已经发挥着无形资源的作用,渗入在生产活动之中。只不过知识与信息资源的作用还不显著,开发这种人工资源还没有成为历史自觉,经济活动还主要是围绕着有形资源,包括货币的生产与占有展开的。当代经济面对自然资源的日益稀缺,开始重视利用人工资源与自然资源的某种可转换性、可替代性,转入了自觉开发人工资源的创新类型。通过加大人工资源的生产规模,提高知识与信息的利用效率,就可以弥补自然资源的稀缺性,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

      无论是自然资源还是人工资源,都是通过人及其活动生产与占有的,人是创造资源的资源,最根本的资源是人本身。创新不仅包括对自然资源与人工资源的开发利用,而且包括对人这种生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不断塑造人的新的素质,不断激励人的各种潜能,使人的效率最大化。农业经济时代,劳动者的主体是运用手工工具的体力劳动者,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主要依靠农业人口的增加,农业劳动技能的熟练,劳动时间的延长和劳动强度的增加。劳动的节奏是根据农作物生长的不同阶段而调节的。对劳动的监督与农业生产的改进,是提高劳动力产出、有效利用劳动力资源的主要途径。工业革命造成了机器对人的控制,人成为附属于机器的器官,劳动的节奏必须与机器运转的节奏合拍。技术创新的成果——机器把人的体能与技能开发至极限,劳动力的支出只受到生理界限与道德界限的约束。劳动者的体力与技能是他所有的唯一资源,他只有和固定资本结合并服从于后者的法则才能生存。劳动者努力使自己人力资源的交换价值得以实现,劳动力得到充分使用,人力资本能够增值。后工业社会中知识工作者(The knowledge worker)成为劳动者的主体,体能对于劳动力的重要性已经让位于智能,更加需要开发的是创造性的技能而不是机械式的技能,知识成为劳动力资源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大量的劳动是处理信息,知识创造的劳动不受特定时间空间的限制。社会及其市场对知识特别是创新知识的需求,吸引了人力、智力资源用于知识生产活动中,科技创新的高回报率使优秀的人力资源集中于高科技领域。知识的迅速更新,技术的频繁换代,驱使着劳动者终身学习与教育,体力的衰弱并不与脑能的退化完全同步。开发智力资源是人力资源开发的新的阶段,这在知识经济时代成为普遍现象与主导趋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