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创造精神的培养

作 者:

作者简介:
杨贵华 集美大学社科部副主任

原文出处: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内容提要: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内在地包含着对创造精神的高度肯定,而且在创造精神培养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要引导学生从发展着的社会实践出发,解放思想,激发创造精神,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思维方式的统摄作用,从前瞻性、开放性、创新性等方面培养,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2000 年 09 期

字号: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创造能力的培养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不仅是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和“三观”教育的重要阵地和渠道,而且在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创造性思维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实践是人的根本存在方式。人类的实践活动是现实的感性的物质活动,是能动的创造性活动。创造性是人类实践活动的本质规定性。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在地包含着对人类创造精神的高度肯定。科学的而非抽象的能动创造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原则。

      建立在科学实践观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高度肯定了人类的创造精神,而且在培养、塑造、提升创造精神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1.解放思想、激发创造精神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要引导人们确立实践的权威,自觉地尊重辩证法。马克思指出:“辩证法是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995年版,第2卷,第112页)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重视理论的指导作用,但不把理论当教条。从发展着的社会实践出发,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启创造精神,这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之一。因为,创造精神总是与思想上的解放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要开拓创新,就必须从因循守旧、思想僵化的羁绊下解放出来。邓小平曾尖锐地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43页)从这一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解放思想的思想武器,也是激发创造精神的思想武器。

      2.为创造精神的合理发挥提供理论指导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科学实践观为基础,合理地解决人与世界、思维与存在、主体与客体、自由与必然等一系列重大哲学难题,特别是科学地解决了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关系问题,不仅实现了哲学发展史上的革命变革,也为人类创造活动的合理有效发挥提供科学的指导。

      人类的创造精神体现在各个活动领域,其成果有物质形态的,有精神形态的,也有二者兼具的。当代社会实践的一大特点,是精神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大大增强,观念创造往往成为实践创造的先导,创造活动的自觉性日益凸现。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其创造活动不受任何条件的制约,可以摆脱客观规律的支配。在物质生产领域,“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什么也不能创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995年版,第1卷,第42页)观念创造,看起来似乎有着更大的自由度,但也要以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为活动舞台,并受精神生产规律的支配。人类作为自觉的创造主体所表明的只是:他不再盲目地受规律的驱使,而能够正确地认识和驾驭规律去实现自己的目的,实现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即人的内在尺度与对象尺度的统一。这种统一既是人作为自觉主体的确证,也是人类创造活动合理性所在。正是在这一意义上,马克思说:“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处处把内在的尺度运用于对象;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同上,第47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要引导学生从世界观、方法论、价值观的层面把握主客体两种尺度及其统一,追求真、善、美,并自觉地将之运用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创造理想世界的活动中。

      3.培养创造性思维

      思维方式的变革是现代社会生成演化的重要条件。思维方式既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又受精神世界中诸形式特别是哲学的影响。

      哲学是精神世界的核心和灵魂。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哲学以其所提供的世界观、方法论、价值观统摄着每一个自觉的社会历史主体的精神世界,制约着其思维方式。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其对时代精神的深刻把握,实现了哲学思维方式的时代性转换,也将人类的思维引向更为宽广的创造性领域,显示了强大的时代价值。

      (1)前瞻性。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过去—现在—未来构成一条相互联系、彼此作用的时间链。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通过把握其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创造理想世界提供了指导。

      知识生产是人的积极的、面向未来的创造性活动。在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的今天,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要造就创造性人才,就必须培养学生自觉确立前瞻性思维。不仅要观照过去,立足于现在,更要放眼于未来,面向未来进行合理的规划、建构,走出一条通向成功的自觉创造之路。

      (2)开放性。与机械论和还原论不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现实世界不能简单归结为自在自然的运动,而是一个由人参与的不断生成开放的生生不息的过程。现实事物的发展存在着多种可能性,由此构成了人类活动的可能性空间。特别是在当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要激发创造性思维,就要引导教育学生着眼于可能性世界,开拓思维空间,善于提出新思想、新观点,设计解决问题的不同途径和答案,并善于根据物的外在尺度和人的内在尺度进行科学的认识、评价和选择,探求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3)创新性。当代社会实践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迫切要求思维上的创新;而创新的思维作为巨大的精神力量又极大地推动着社会的文明进步。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从根本上说就是要站在时代的高度教育广大学生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原则,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和更新主观世界。用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武装人,就是要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这些思想原则入心入脑,成为一代新人的自觉意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