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A8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75(2000)02-0001-07
任何一种哲学,都有其产生的思想史前提,都吸取了前人的思想成果,从这个方面来看,任何哲学都不能是全新的,不是由某一哲学家完全独创的,而是人类思维发展的共同成果。另一方面,若没有哲学家独创的东西,没有思维方式上的变革和创新,也不会有不同于前人思想的新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是这样。因此,要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就要在它与前人的各种哲学的关系中去理解,把握它与前人哲学的联系与区别。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前人哲学的区别,不能局限于细枝末节上,而是要把握基本的思维方式,把握马克思主义在哲学思维上的根本的新贡献。那么,马克思在哲学上的根本的新贡献究竟何在?
众所周知,马克思曾经明确地谈到自己在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上的“新贡献”(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332页。)。关于哲学方面,马克思曾称自己的哲学是“新唯物主义”,但“新”在什么地方,马克思本人没有类似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上的明确的说明,需要人们去理解;而迄今为止,人们对马克思在哲学上的新贡献的理解还是很不相同。本文联系几种主要的不同理解谈点个人的理解。
一、马克思在哲学上的新贡献不是在于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结合起来,创立“辩证的唯物主义”
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中,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主要是“辩证唯物主义”或“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这种理解认为,过去的唯物主义主要是机械的和形而上学的,过去的辩证法主要是唯心主义的。马克思的哲学贡献,就在于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唯物主义从机械的或形而上学的形态发展为辩证的唯物主义形态,或把辩证法从唯心主义形态发展为唯物主义形态。辩证唯物主义,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它的一般世界观、自然观、认识论、历史观都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核心是一般世界观,它的认识论、历史观都是辩证唯物主义一般世界观的推广、运用。在这种理解中,虽然也经常提到恩格斯的一个说法,即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一生中的两大发现之一,但由于把唯物史观看作是辩证唯物主义一般世界观在历史观上的推广、运用,所以,从根本上说,马克思在哲学上的新贡献还是在于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结合起来,创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一般世界观。
我以为,对马克思在哲学上的新贡献的这种理解,会遇到诸多的问题。其中有两个问题最重要:一,马克思以前的唯物主义是否都是机械的或形而上学的?马克思以前的辩证法是否都是唯心主义的?换个提法,在马克思以前,是否已经有了辩证的唯物主义或唯物主义的辩证法?二,马克思自己是如何看待旧唯物主义的缺点?马克思对旧的唯物主义批判了什么?马克思是依据什么把自己的“新唯物主义”和“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相区别的?
“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解把“旧唯物主义是机械的或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当作了一个不争的事实。然而,这却是一个假想的事实,是从它自己的理解逻辑中推演出来的:既然马克思在哲学上的新贡献在于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结合起来,那么,从前的哲学,就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分家的哲学。最讲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在这个问题上却不能实事求是。诚然,它也承认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过原始朴素的结合,但认为在以后的长期发展中,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就分家了。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要来源的费尔巴哈哲学,被想象成了机械的或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费尔巴哈被描绘为一个“把孩子和脏水一起倒掉”的笨拙的母亲。马克思和费尔巴哈的关系,被说成了吸取了他的哲学的唯物主义这个“合理内核”而克服了他的哲学的形而上学。“辩证唯物主义”者或者停留在想象中理解费尔巴哈,而不去读费尔巴哈的著作,或者即使读了,由于前理解的影响,费尔巴哈哲学中的辩证法也处于他们的理解视野之外。假如我们真正实事求是地读费尔巴哈的著作,那么我们就能发现,在费尔巴哈哲学中,有着丰富的辩证法,在基本点上,和我们的“辩证唯物主义”十分相近。(注:关心这个问题的读者可以自己去读费尔巴哈的著作,也可以参阅拙作:《从费尔巴哈哲学反观马克思主义哲学》,载《苏州大学学报》1994年第4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西方哲学)1995年第2期。)诚然,费尔巴哈的辩证法主要是自然界的辩证法,这也是他的哲学的缺点所在,但这一缺点不在于他的唯物主义没有辩证法,而在于他的唯物主义的直观性,或自然唯物主义性质。从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结合的意义上说,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已经是辩证的唯物主义,而且已经不是原始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在一般世界观上,是和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十分接近的辩证唯物主义了。由此可见,在一般世界观上建立辩证的唯物主义,并不是马克思在哲学上的新贡献,在他以前很久,古代唯物主义曾经是和辩证法相结合的,即使在机械的和形而上学的世界观占统治地位的17、18世纪,某些唯物主义者也有辩证法的思想,特别是到了费尔巴哈,已经建立了比较系统、自觉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马克思主义从来没有批评过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形而上学性”。马克思有过崇拜费尔巴哈的时期,更有过批判费尔巴哈的时期;而即使在崇拜费尔巴哈的时期,马克思对费尔巴哈也有过批评性的保留。马克思在1843年初曾批评费尔巴哈,说他过多地关心自然,而过少地关心政治。(注: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第443页。)很显然,这一批评的内容不是说费尔巴哈缺乏辩证法。在《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中,马克思还提到“费尔巴哈辩证法”。(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14、124页。)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区分了两类唯物主义,一类是机械唯物主义,另一类是“与人道主义相吻合的唯物主义”,马克思把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不是归入前一类而是归入后一类。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对费尔巴哈哲学进行批判是从1845年开始的,到1848年告一段落。从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哲学的批评来看,马克思没有说过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机械的或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马克思认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4页。)马克思把旧唯物主义不是叫作机械的或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而是叫作直观的唯物主义,而“直观的唯物主义,即不是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6页。)